袁绍曾经一度按耐不住的帝王野心

在《三国志》及文学作品《三国演义》里面,广大读者都熟知了汉末群雄中的袁绍、袁术兄弟,其中袁术曾经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称帝过,而袁绍虽然雄踞河北四州、兵多将广,但却一直没有称帝,是他比其弟对东汉王朝的感情深厚?还是忠臣孝子的道德约束?其实这都是表象,袁绍并非没有帝王自为的野心,有一阶段还几乎昭然若揭,只是时局变化太快,使其没有机会罢了。

史载袁绍反董卓失败逃至冀州后,就曾与韩馥等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这件阴谋虽然最终由于刘虞坚决拒绝而流产,而已经表明了袁绍对于汉室正统的一种不屑的态度。当兴平二年(195年),汉献帝在白波帅杨奉、韩暹的挟持下,狼狈逃窜至河东安邑一带,袁绍部下奋威将军沮授曾提出“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但郭图、淳于琼却以为汉室衰败已久,不可复兴,“若迎天子以自近,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他们以为应弃绝汉室朝廷,等兼并土地到一定程度后,即可自行称帝。袁绍权衡之下,在野心驱使下,采纳了郭图、淳于琼的意见,犯下了他一生当中最大的政治失策。

建安四年,袁绍大军彻底消灭了北方劲敌公孙瓒集团后,聚集河北各州人马达数十万之众,骄狂之气日甚,多年来抑制之下的称帝野心已是按捺不住,但又恐步其老弟袁术的覆辙,于是亲自导演了一出拙劣的政治秀,以试探部下及周边其它实力派的态度。袁绍私下授意主簿耿包上书云:“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天意,以从民心”。袁绍接书后不置可否,遍示于僚属及诸将,众部下的反应是群情激奋,都认为耿包上此书是“妖妄宜诛”,袁绍见大众之情不可违,也为了继续自己汉室中流砥柱的伪装,不得不下令诛杀耿包以塞天下人之口。这次试探的失败,使袁绍笃定非尽快消灭曹操等敌对势力,方有称帝的资本,遂不顾沮授等众多反对意见,执意向曹操发动了大规模战争,以图进逼许昌,结果是官渡战败,帝王野心随之烟消云散矣。

袁绍曾经一度按耐不住的帝王野心

电视剧《三国演义》里袁绍的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