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曾經一度按耐不住的帝王野心

在《三國志》及文學作品《三國演義》裡面,廣大讀者都熟知了漢末群雄中的袁紹、袁術兄弟,其中袁術曾經冒天下之大不韙,悍然稱帝過,而袁紹雖然雄踞河北四州、兵多將廣,但卻一直沒有稱帝,是他比其弟對東漢王朝的感情深厚?還是忠臣孝子的道德約束?其實這都是表象,袁紹並非沒有帝王自為的野心,有一階段還幾乎昭然若揭,只是時局變化太快,使其沒有機會罷了。

史載袁紹反董卓失敗逃至冀州後,就曾與韓馥等謀立幽州牧劉虞為帝,這件陰謀雖然最終由於劉虞堅決拒絕而流產,而已經表明了袁紹對於漢室正統的一種不屑的態度。當興平二年(195年),漢獻帝在白波帥楊奉、韓暹的挾持下,狼狽逃竄至河東安邑一帶,袁紹部下奮威將軍沮授曾提出“宜迎大駕,安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但郭圖、淳于瓊卻以為漢室衰敗已久,不可復興,“若迎天子以自近,動輒表聞,從之則權輕,違之則拒命,非計之善者”。他們以為應棄絕漢室朝廷,等兼併土地到一定程度後,即可自行稱帝。袁紹權衡之下,在野心驅使下,採納了郭圖、淳于瓊的意見,犯下了他一生當中最大的政治失策。

建安四年,袁紹大軍徹底消滅了北方勁敵公孫瓚集團後,聚集河北各州人馬達數十萬之眾,驕狂之氣日甚,多年來抑制之下的稱帝野心已是按捺不住,但又恐步其老弟袁術的覆轍,於是親自導演了一出拙劣的政治秀,以試探部下及周邊其它實力派的態度。袁紹私下授意主簿耿包上書雲:“赤德衰盡,袁為黃胤,宜順天意,以從民心”。袁紹接書後不置可否,遍示於僚屬及諸將,眾部下的反應是群情激奮,都認為耿包上此書是“妖妄宜誅”,袁紹見大眾之情不可違,也為了繼續自己漢室中流砥柱的偽裝,不得不下令誅殺耿包以塞天下人之口。這次試探的失敗,使袁紹篤定非儘快消滅曹操等敵對勢力,方有稱帝的資本,遂不顧沮授等眾多反對意見,執意向曹操發動了大規模戰爭,以圖進逼許昌,結果是官渡戰敗,帝王野心隨之煙消雲散矣。

袁紹曾經一度按耐不住的帝王野心

電視劇《三國演義》裡袁紹的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