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聽話?你得先聽他的

想讓孩子聽話?你得先聽他的


01.

莉莉最近老跟我訴苦,說她家10歲的兒子特別不聽話,每次莉莉批評教育他時他總是用一種怨恨的眼神看著她,根本不服她的管教。莉莉特別納悶,為什麼孩子這麼聽不進去她的話?還敢這樣對她?

我問莉莉孩子平時犯的都是哪些錯誤?弄清楚孩子犯錯的原因了嗎?

莉莉不假思索地說:“他一個小孩子哪懂什麼?都是大人安排什麼小孩就得照做啊。可是他偏不,讓他寫作業他偏要看電視,讓他吃飯他偏要寫作業,幹什麼都跟我對著來,太氣人了。這小孩子就是脾氣倔唄,還能有什麼原因?”

我笑著說:“10歲的孩子已經有自己的想法了,你什麼都給他安排好,他當然不聽你的。讓他寫作業那是你想讓他寫,又不是他自己想寫,不配合也是正常的。想讓他聽話,你得弄清楚他的想法再“對症下藥”。"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總會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自己說的話對孩子根本不起作用?說了他罵了他還是老樣子,孩子對自己的話好像是自動屏蔽了一樣,不是根本沒有認真聽,就是左耳進右耳出。發再大脾氣也沒用。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很多大人不僅不能及時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還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們。這樣長期下來,孩子沒法兒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甚至長期被大人誤解,心裡憋屈,就有可能造成孩子性格叛逆,總愛跟大人對著幹的後果。

想讓孩子聽話?你得先聽他的


其實教育的第一步,不是教,而是傾聽。先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找出孩子的困惑,然後共同協商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說教,填鴨式地把自己認為好的做法硬塞給孩子。

想讓孩子聽話?你得先聽他的

02.

著名兒童文學《窗邊的小豆豆》裡面有一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情節,說的是一年級的小豆豆因為淘氣被普通學校退學,當她和媽媽第一次到巴學園的那天,和她初次見面的小林宗作校長竟然微微笑著聽小豆豆說了四個小時的話。而且在談話期間,校長絲毫沒有不耐煩。他一會兒笑,一會兒點頭,一會兒又說:“還有呢?“直到後來愛講話的小豆豆都沒有話好講了。


就是那次談話,讓小豆豆受到了從小到大都沒有享受過的待遇,讓她第一次覺得自己被重視了,更讓她開始喜歡校長,喜歡學校,喜歡上學,在巴學園的學習生活中漸漸地變成一個聽話的小孩。

書裡是這樣描述小豆豆的心情的:小豆豆不由得感到自己有生以來第一次碰到了真正可親的人。因為小豆豆長這麼大還從來沒有人用這麼長的時間來聽自己講話。而且在這麼長的時間裡連一個呵欠也沒有打,絲毫也沒有厭倦的表示。

當一個孩子被大人傾聽時,她能感受到大人對她的尊重和重視,她的內心肯定是滿足的。

如果你想要孩子聽你的話,應該想辦法讓孩子順服你。而讓孩子順服你的第一步,就是傾聽他。也許孩子的話不著邊際,毫無邏輯,但你只管聽他說,讓他感受到你對他的重視,他們便會從心底裡喜歡你。而當他們喜歡你時,他們才願意乖乖聽你的話。

03.

最近外甥女在我家住,晚上跟我睡。我晚上一般都會待在房間裡處理自己的事情,經常沒空理她,讓她自己去玩。她話特別多,總是一邊玩兒一邊說話。每到這個時候,我發現雖然我沒有陪著她玩,但只要我積極地回應她說的話,她自己一個人也可以玩得很開心。

不管她說什麼,我只要簡單地回答她類似這樣的話:“嗯、哦、這樣啊、真好啊.......”實際上她說的話我並沒有特別認真地聽,但是隻要我通過簡單的回應表示出我正在聽她說話,她就能自己乖乖地待上一會兒。

但是有時候當我特別專心地忙著我手頭上的事情而沒辦法回應她時,她就會顯得特別煩躁,總是玩不了一會兒就跑過來打擾我,試圖引起我的注意,因為她覺得自己被忽視了。​想讓孩子聽話?你得先聽他的

我做幼兒教師五年了,我發現想要獲得小孩子的喜歡非常簡單,只要你多跟她交談,愛聽他們說話,他們就愛粘著你。孩子的世界很簡單,只要有人願意聽他們說話,他們就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而當他們喜歡上你,你說的話他們才願意聽。

有人說一個人在傾訴時分享快樂的事,那麼他能得到雙份的快樂,而在傾訴時說傷心苦惱的事,可以幫助釋放負能量。所以不管一個孩子說了什麼,只要有個人能耐心傾聽他,讓他有傾訴的慾望,那麼他就會開心得多。

04.

前陣子我跟五年級的學生髮生了一件小衝突,就是因為我沒有及時地傾聽他而造成誤會。

那天我正上著課,當我走下講臺時被一個平時比較頑皮的學生伸出來的腳絆到了。雖然當時我沒有摔倒,但我當我抬頭時看到另外幾個男生正衝著那個絆到我的男孩子笑,我以為他是故意的,二話不說地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嚴厲地批評了他。而他什麼話都沒說,只是瞪大了眼睛看著我。

這件事讓我開始反省,對五六年級的學生,我一直比較嚴厲。因為我知道教他們不比教幼兒園的小朋友,可以每天嘻嘻哈哈地陪他們玩兒。所以在他們面前我很少露出笑臉,我認為只有對他們嚴格才能教好他們。但那天我卻懷疑我這樣的做法錯了。難道就因為平時對他們太嚴厲而讓他們這麼討厭我?

腦子裡還想起湖南益陽弒師案,想著那樣的事情原來離自己這麼近,原來身邊真的有不懂分辨是非,不懂體諒老師良苦用心的小孩。一個五年級的孩子已經有這麼壞的行為,敢這樣對老師,如果我發現了這樣的苗頭卻不管不顧,不教他及時改正,那他以後還有什麼事情不敢做的?我細思極恐,準備了一大堆大道理,尋思著第二天一定要再找那個學生談談。

第二天我約談了那個學生,他才說昨天他不是故意伸出腳想要絆倒我的,他是鞋帶鬆了,剛想伸出腳綁鞋帶,我就恰巧走過去了。

聽了他的話,我一時語塞,原來這是一場誤會,原來他沒有我想的那麼壞。我鬆了一口氣,最後再叮囑他幾句,就讓他走了。

我慶幸這次的談話讓我解開了對他的誤會。也後悔沒有及時聽他解釋,冤枉了他,更害自己胡思亂想了一通。

05.

如果不及時傾聽,我們的教育就會造成很多的“想當然"。對一個孩子的很多判斷只靠自己對他片面的認識,妄下定論,然後大加指責,其實這樣的教育對孩子來說根本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是一種傷害。

比如生活中人們常常會出現這樣念頭:這個孩子平時就愛跟人打架,所以肯定是他先動的手;這個孩子平時愛不打招呼就拿別人東西,所以這錢肯定是他偷的;這個孩子經常不認真聽課,所以考倒數第一的肯定是他.......

想讓孩子聽話?你得先聽他的


但其實愛打架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先動手打人的那個,不打招呼就拿別人東西的也不一定就會去偷錢,不認真聽課的更不一定就會考倒數第一。

很多時候對孩子的偏見都只是源於大人沒有搞清楚狀況,沒有給孩子解釋的機會。所以人們才會判斷錯誤,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更別提給他正確的引導了。

所有讓孩子心服口服的教導,都應該基於孩子的意願。那麼瞭解孩子的想法便顯得特別重要,而傾聽孩子便是瞭解孩子最好的辦法。

所以想讓孩子聽話?先學會傾聽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