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演員工作,他擺出了一個當下年輕人最該有的態度!值得讚揚!

最近,張一山出現在董卿主持的節目《朗讀者》。他回憶了自己的童星經歷,也談到了低谷時期,喧囂的世界忽然安靜下來,各種關於他“不會再拍戲”、“童星長殘”的新聞見諸報端。說話間,年紀輕輕的張一山,流露出了很多不像他這個年紀的沉穩。

對於演員工作,他擺出了一個當下年輕人最該有的態度!值得讚揚!

年少成名,很早就開始進入到一個成人工作的世界中,除了早早地擁有光環和榮耀,成長過程也彷彿加了催化劑。

2003年,張一山被《小兵張嘎》的導演徐耿挑中,在劇中飾演佟樂一角。按照劇本設定的情節,佟樂來到白洋淀以後,把鞋弄丟了,他就光腳跟著嘎子一幫人到處跑。蘆葦蕩裡,到處都是立著的小枝,11歲的張一山每天都是光著腳踩,滿腳都是血。有一次父母和家裡人來劇組探班,看見一個又黑又瘦又小的男孩,坐在一旁吃盒飯,白水熬白菜配白飯。父母立刻就哭了,張一山不希望他們覺得自己這麼可憐,始終強忍著情緒。直到家人走了,他一個人才終於沒忍住,哭了,恰巧父親把車鑰匙忘了,回來拿,才看到了眼前的情景。他,比同齡的孩子更早懂得要替別人著想。

對於演員工作,他擺出了一個當下年輕人最該有的態度!值得讚揚!

“如果有時光機,我願意再回到大學時代,再在那兒,過一個完整的四年。”

相比很多同學大一就開始爭取各種拍戲的機會,張一山,在整個大學四年裡幾乎沒有接過戲。原因很簡單:我讀的書太少,我看過的電影太少。那段時間,張一山努力提升、不斷充實自我,他清清楚楚知道,自己的短板到底在哪裡,自己缺的是什麼?就像那個著名的短板原理,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不在於這個桶有多大多深,而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同理,每個人能走多遠,能上升到什麼空間,取決於自己的缺點。

對於演員工作,他擺出了一個當下年輕人最該有的態度!值得讚揚!

張一山讀大學的四年,外界不斷有聲音,說他童星淪落,以後再也拍不了戲了,說他是童星長殘的典型代表。他說,人好在有自知之明。聽到這些聲音,看到這些報道的他,並沒有太多的情緒,也並不急於趕緊做出點什麼去證明自己。他繼續安安心心地讀自己的書,交自己的朋友,上自己的學,珍惜這段人生中至關重要的部分。不慌張,穩穩地按著自己的既定目標一步步前進,踏踏實實的,他知道要什麼,也知道自己是誰。

對於演員工作,他擺出了一個當下年輕人最該有的態度!值得讚揚!

“生活不是攀爬高山,也不是深潛海溝,它只是在一張標配的床上睡出你的身形。”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定義也並非只有一種,每個人都有各自該走的路和方向。張一山經歷過童星時期“走到哪兒都有人喊劉星劉星”的火,也經歷過無戲可拍、拍的戲出來效果不好的尷尬期。甚至機會得來不易的同時,他也更加明白,只有不斷產出優質作品,才會成為一個好演員。

對於演員工作,他擺出了一個當下年輕人最該有的態度!值得讚揚!

有很多劇本,很多角色,他自己覺得挺有意思的,挺想嘗試的,可另一方面,他也會考慮是否對觀眾有意義?這就是他說的,甄選作品時的兩個標準:對自己負責任,對觀眾負責任。

對於演員工作,他擺出了一個當下年輕人最該有的態度!值得讚揚!

並不是他已經到了多麼無法企及的高度,或者他比同齡同行優秀了多少多少,只是因為他擺出了一個當下年輕人最該有的態度。

對於演員工作,他擺出了一個當下年輕人最該有的態度!值得讚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