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动汽车消费者最烦的事,车企却还在做

今年315之前,汽车头条和第一电动网等调查电动汽车消费者。结果显示,

消费者意见最大一项,就是虚标续航里程。39.75%的消费者称,电动汽车完全没达到官方宣传的续航里程。

这种情况确实普遍,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让我有点懊悔。

曾经,有一个表扬实标里程车企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但我没有珍惜,等到这些企业也开始虚标里程,我才后悔莫及。做媒体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如今,亡羊补牢,我还是建议,中国的电动汽车企业,在以下三个方面做些修改或提升,避免虚标里程的嫌疑,以及提升电动车主的续航体验。

第一个建议,修改车型命名方式。

很多电动车企的车型命名方式是E**00:“E”当然指电动;第一个“*”一般代表车型类型,比如“X”常用来表示是SUV;“*00”,往往代表其续航是多少公里。

对于“*00”,在以前,很多车企是按综合工况续航里程来定这个车型名称的,比如最早的北汽E150EV、EV160,秦EV300,帝豪EV300。

但是,从2017年底起,几乎所有企业,都以最大续航或者时速60公里等速续航来命名了。比如EC180、EU400,秦EV450,帝豪EV450(举例按纯电动乘用车车企销量排行)。有的车企虽然不用这种命名方式,但是在汽车尾标等地方,也采取了类似手法,比如上汽荣威ERX5,尾标EV400。

中国电动汽车测试续航里程的国家标准工况,又叫综合工况,主要参考欧洲NEDC工况,所以有时也有人叫NEDC工况,是模拟了电动汽车真实使用的工作状况,既包括中低速运行的市区循环,也有中高速运行的市郊循环,比较接近现实。而最大续航或者时速60公里等速续航,你在日常行驶中,是基本不可能达到的。

用最大续航或者时速60公里等速续航来做车型名称或者尾标,虽然也没明说是续航里程,但起码是在暗示消费者。

如果我没有搞错的话,始作俑者,是众泰E200。这个2016年上市的车型,综合工况续航150公里,车型名却带着200,宣传时也说是200公里续航。

如果我还没有搞错的话,最夸张的,是江铃EV400,这款车综合工况续航252公里,车型名却带着400。

在这一方面,最早采用里程命名的北汽新能源,早期是特别实诚的,数字都是综合工况续航。后来可能是在公关战中,被占了便宜,也改了。我们没有及时表扬北汽新能源等宣传实际里程的企业,这是我们的错误。

我对目前市面上以类似方式命名或有尾标的车型做了不完全收集,并把综合工况续航里程还原标出来对比,按两者差额排行。我还是建议大家,用综合工况来命名。

这个电动汽车消费者最烦的事,车企却还在做

这个电动汽车消费者最烦的事,车企却还在做

图与本文无关

第二个建议,少做“最大续航”“60等速续航”的宣传。

理由跟上面一样。车和家创始人李想曾经建议媒体,在说明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时候,一律用综合工况。我觉得很有必要,转达给其他媒体同行。客户非要你写最大续航怎么办?起码把综合工况也写上吧。

第三个建议,更大力气尝试解决空调制热费电问题。

同一辆电动汽车,夏天续航300公里,冬天开空调就剩200公里,是普遍现象,非常影响体验。有没有解决方案?我不敢妄言。大概三四年前,我请同事写文章介绍热泵技术。现在宝马新i3就用热泵,对外称,同样输出5kW热量,电加热器需要功率5.5kW,而热泵系统耗能只2.5kW。真实水平如何?我没有测试过,但起码是个方向。

以上三点,都指向续航里程,也是消费者买电动汽车最关注的痛点。但是吧,我觉得就如同处在温饱阶段人关注粮食一样,进入小康阶段后就不注重这个了。也许转换阶段会很快到来,

车企不如树立一个诚实可靠的品牌形象,以图长远。毕竟电动汽车的好日子还长着呢。(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