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電動汽車消費者最煩的事,車企卻還在做

今年315之前,汽車頭條和第一電動網等調查電動汽車消費者。結果顯示,

消費者意見最大一項,就是虛標續航里程。39.75%的消費者稱,電動汽車完全沒達到官方宣傳的續航里程。

這種情況確實普遍,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這讓我有點懊悔。

曾經,有一個表揚實標里程車企的機會擺在我的面前,但我沒有珍惜,等到這些企業也開始虛標里程,我才後悔莫及。做媒體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

如今,亡羊補牢,我還是建議,中國的電動汽車企業,在以下三個方面做些修改或提升,避免虛標里程的嫌疑,以及提升電動車主的續航體驗。

第一個建議,修改車型命名方式。

很多電動車企的車型命名方式是E**00:“E”當然指電動;第一個“*”一般代表車型類型,比如“X”常用來表示是SUV;“*00”,往往代表其續航是多少公里。

對於“*00”,在以前,很多車企是按綜合工況續航里程來定這個車型名稱的,比如最早的北汽E150EV、EV160,秦EV300,帝豪EV300。

但是,從2017年底起,幾乎所有企業,都以最大續航或者時速60公里等速續航來命名了。比如EC180、EU400,秦EV450,帝豪EV450(舉例按純電動乘用車車企銷量排行)。有的車企雖然不用這種命名方式,但是在汽車尾標等地方,也採取了類似手法,比如上汽榮威ERX5,尾標EV400。

中國電動汽車測試續航里程的國家標準工況,又叫綜合工況,主要參考歐洲NEDC工況,所以有時也有人叫NEDC工況,是模擬了電動汽車真實使用的工作狀況,既包括中低速運行的市區循環,也有中高速運行的市郊循環,比較接近現實。而最大續航或者時速60公里等速續航,你在日常行駛中,是基本不可能達到的。

用最大續航或者時速60公里等速續航來做車型名稱或者尾標,雖然也沒明說是續航里程,但起碼是在暗示消費者。

如果我沒有搞錯的話,始作俑者,是眾泰E200。這個2016年上市的車型,綜合工況續航150公里,車型名卻帶著200,宣傳時也說是200公里續航。

如果我還沒有搞錯的話,最誇張的,是江鈴EV400,這款車綜合工況續航252公里,車型名卻帶著400。

在這一方面,最早採用里程命名的北汽新能源,早期是特別實誠的,數字都是綜合工況續航。後來可能是在公關戰中,被佔了便宜,也改了。我們沒有及時表揚北汽新能源等宣傳實際里程的企業,這是我們的錯誤。

我對目前市面上以類似方式命名或有尾標的車型做了不完全收集,並把綜合工況續航里程還原標出來對比,按兩者差額排行。我還是建議大家,用綜合工況來命名。

這個電動汽車消費者最煩的事,車企卻還在做

這個電動汽車消費者最煩的事,車企卻還在做

圖與本文無關

第二個建議,少做“最大續航”“60等速續航”的宣傳。

理由跟上面一樣。車和家創始人李想曾經建議媒體,在說明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的時候,一律用綜合工況。我覺得很有必要,轉達給其他媒體同行。客戶非要你寫最大續航怎麼辦?起碼把綜合工況也寫上吧。

第三個建議,更大力氣嘗試解決空調製熱費電問題。

同一輛電動汽車,夏天續航300公里,冬天開空調就剩200公里,是普遍現象,非常影響體驗。有沒有解決方案?我不敢妄言。大概三四年前,我請同事寫文章介紹熱泵技術。現在寶馬新i3就用熱泵,對外稱,同樣輸出5kW熱量,電加熱器需要功率5.5kW,而熱泵系統耗能只2.5kW。真實水平如何?我沒有測試過,但起碼是個方向。

以上三點,都指向續航里程,也是消費者買電動汽車最關注的痛點。但是吧,我覺得就如同處在溫飽階段人關注糧食一樣,進入小康階段後就不注重這個了。也許轉換階段會很快到來,

車企不如樹立一個誠實可靠的品牌形象,以圖長遠。畢竟電動汽車的好日子還長著呢。(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