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史思明都被自己兒子殺了,歷史上為何會有這樣巧合的事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安祿山造反這件事,性質是很惡劣的。

安祿山史思明都被自己兒子殺了,歷史上為何會有這樣巧合的事

(安祿山)

其一,安祿山是一個臣子,卻悍然造反。在皇權社會里,皇權高於一切。大臣們都要恪守做臣子的禮儀,忠心事主,絕不能起貳臣之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整個社會都是按照這樣的禮儀規範來設定的。從古至今,臣子造反的這件事,其實是很少的。

其二,安祿山是在太平年代造反。在太平年代發動農民起義是有的,但是這種守邊將軍造反的,基本上沒有。就算是在動亂年代,將軍也不可能隨便就造反,何況是在太平年代。

其三,安祿山是純粹為了當皇帝造反。在一些亂世,每一個造反的將軍,都是有他的道理的。別的不說,咱們就拿五代來說。李嗣源為什麼造反?他是被士兵們強迫的。郭威為什麼造反?皇帝把他全家人都殺光了。

在古代社會,一個人即便具備了當皇帝的資格,也不能說當就當。漢朝的皇位轉移到曹魏家,都是經過了曹操曹丕兩代人,後來還是漢獻帝連續四次提出禪讓,曹丕才接受的。

其四,安祿山是依靠欺騙造反的。他通過裝憨賣乖,極力表達忠心,取得唐玄宗的信任,把兵權放心心地交給他,然後他就造反。這樣做,顯得他的品德極為惡劣。

安祿山史思明都被自己兒子殺了,歷史上為何會有這樣巧合的事

(安史之亂)

安祿山這樣做,除了給社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外,還有就是造成了極惡劣的影響,嚴重觸碰了民族的道德底線,把私慾、貪婪、無恥、欺騙這種人性惡的東西,堂而皇之擺到檯面上。整個大唐中後期出現的藩鎮割劇、朋黨之爭、宦官專政諸多禍事,可以說,都是由安祿山造反開始的。

而對安祿山個人的影響,就是他的兒子安慶緒也跟著造反,要了他的命。

安慶緒本來是安祿山立好的太子,但是後來安祿山有了一個寵妃,這個寵妃給安祿山生了一個兒子叫安慶恩。安祿山特別喜歡安慶恩,這引起了安慶緒的不安。安慶緒的這種不安,也是很正常的。只要皇帝的兒子多,都會引起儲位的爭奪,被立為太子的那個人都會很不安。但是,像安慶緒這樣,直接採用暴力手段,把他爹殺掉的,歷史上可以說絕無僅有。

誰給了安慶緒這個膽量?不是別人,就是安祿山本人。

安祿山史思明都被自己兒子殺了,歷史上為何會有這樣巧合的事

(史思明)

史思明也是被他的兒子史朝義給殺掉的。

史思明最大的特點就是暴虐。走一路,殺一路。別的諸侯殺人,往往是仇殺,是跳不出冤冤相報的怪圈,是逼不得已而殺。史思明殺人,完全是放縱醜惡的慾望,反人倫,反道德。

他這種反人倫反道德的嗜殺,不但用在別人身上,同時也用在自己兒子的身上。因為對兒子不滿,就多次威脅要殺自己的兒子。最後史朝義怕了,跟著他爹學,先下手為強,把史思明給幹掉。

從這個角度來說,安祿山是被他自己殺死的,史思明也是被他自己殺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