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祠堂供奉著4個人,一武將拆掉祠堂,唐朝皇帝當即封他為王爺

祠堂,是人們祭拜祖先的場所。在古代,祠堂還有一種功能,有很多英雄人物和忠臣勇將,因為在世時的豐功偉績和高風亮節,受到人們敬仰追思,故而也會給他們建立祠堂以表紀念之情。祠堂中供奉的人物,由於事關民心向背和社會風氣導向,也歷來受到朝廷的關注。唐朝中期唐代宗在位期間,就因為一座祠堂中供奉的四個人,引發一場風波。

一座祠堂供奉著4個人,一武將拆掉祠堂,唐朝皇帝當即封他為王爺

唐玄宗在位期間,寵信三鎮節度使安祿山,授予高官厚祿,結果養虎為患,惹出一場滔天大禍。野心勃勃的安祿山最終起兵造反,爭奪唐朝天下。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三代皇帝耗時八年,付出極為慘重代價,才勉強把安史之亂平息下去。數以十萬計的士卒百姓的生命,難以計數的財富儲備,都在這場浩劫中化為烏有,唐朝的統治根基受到重創,往昔巍巍盛唐自此之後一蹶不振。

一座祠堂供奉著4個人,一武將拆掉祠堂,唐朝皇帝當即封他為王爺

安史之亂平定後,看似大功告成,卻還留下一個極大的隱患。安史之亂末期,安祿山的手下武將,如田承嗣、李寶臣、李懷仙等人,見勢不妙,來了個牆頭草隨風倒,改換門庭投靠了唐朝。但他們的歸順只是權宜之計,牢牢抓住兵權和地盤不撒手,個個都是稱霸一方的軍閥。唐代宗李豫是個昏懦之主,做事拖泥帶水,但求息事寧人,對於他們一直睜隻眼閉隻眼。

一座祠堂供奉著4個人,一武將拆掉祠堂,唐朝皇帝當即封他為王爺

安祿山舊將中,數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實力最為強大。他盤踞河北一帶,對朝廷號令陽奉陰違,暗中招兵買馬擴充實力,《舊唐書》記載,他“數年之間,其眾十萬”,並且“戶版不籍於天府,賦稅不入於朝廷”,完全成了土皇帝。當時唐朝的郭子儀、李光弼等名將濟濟一堂,軍隊也都是經過大戰考驗的百戰精兵,唐代宗李豫卻已經被打仗嚇破了膽,再不敢動刀動槍,心想只要田承嗣不公開造反就行。

一座祠堂供奉著4個人,一武將拆掉祠堂,唐朝皇帝當即封他為王爺

然而田承嗣卻桀驁不馴,得寸進尺,膽子越來越大。《資治通鑑》記載,大曆八年,田成嗣心血來潮,想起了往日老領導安祿山。他為了表達對安祿山的思念之情,居然建立了一座祠堂,“田承嗣為安、史父子立祠堂,謂之四聖”,在其中供奉了安祿山安慶緒父子、史思明史朝義父子一共四人,還堂而皇之稱之為“四聖”。這四人正是安史之亂的元兇巨惡,禍國殃民,危害社稷,荼毒生靈,罪孽深重無以復加,天下人無不恨之入骨。

一座祠堂供奉著4個人,一武將拆掉祠堂,唐朝皇帝當即封他為王爺

田成嗣卻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給安祿山、史思明等反賊修建祠堂,還一本正經地頂禮祭拜,簡直就是對唐朝皇帝和臣民的藐視侮辱。消息傳到京城,朝野臣民物議譁然,人心浮動。田成嗣昔日是安史叛軍的干將,僥倖躲過懲處,不僅不思悔改,還肆無忌憚地給臭名昭著的反賊安祿山建立祠堂,公開祭拜,未免太過猖獗。

一座祠堂供奉著4個人,一武將拆掉祠堂,唐朝皇帝當即封他為王爺

唐代宗李豫也覺得這個田成嗣實在不像話,知道自己再不出面,只怕會讓天下臣民恥笑。但具體怎麼處置田成嗣,他又撓了頭,生怕一著不慎惹火了這位田大爺。猶豫再三,決定還是採用萬全之策,打一巴掌給個甜棗。於是,唐代宗派了一個心腹宦官孫知古找到田成嗣,連哄帶勸讓他把祠堂拆掉。同時作為一種交換,他還給田成嗣準備了一份“大禮”。

一座祠堂供奉著4個人,一武將拆掉祠堂,唐朝皇帝當即封他為王爺

田成嗣盤算了一下,覺得挺合算,才把祠堂拆毀。《舊唐書》記載,唐代宗馬上下旨,封田成嗣為“尚書僕射,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雁門郡王”,直接封了王爺。郭子儀力挽狂瀾,對唐朝有擎天之功,也才封為汾陽王。叛將出身的田成嗣寸功未立,蓋了一所祠堂又拆掉,憑空得了一個王爺封號。這還不算,唐代宗還把女兒永樂公主嫁給田成嗣之子,結成兒女親家。

一座祠堂供奉著4個人,一武將拆掉祠堂,唐朝皇帝當即封他為王爺

唐代宗姑息養奸,最終自食惡果。以田成嗣為首的一批安祿山叛將,嚐到了甜頭,不僅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割據一方,稱王稱霸。結果安史之亂硝煙未散,唐朝又出現了多個“小安祿山”,唐朝藩鎮割據的局面愈演愈烈,最終不可收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