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鑒寶故事:有個青年的石頭被粟特人成「母寶」,賣了1千萬

像一把刀,砍在了一棵樹上,砍去的部分死了,成為歷史;剩下來的部分,發出了新芽。不管怎麼說,安史之亂就是一把刀,在唐王朝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傷痕,甚至將唐王朝砍成了兩半,讓刀痕成為歷史的分水嶺,一半是盛唐,一半是衰唐。


清洗粟特人,城門和街道上的“安”字都被去掉了


唐朝的鑑寶故事:有個青年的石頭被粟特人成“母寶”,賣了1千萬

安史之亂的刀子讓唐朝付出了劇痛的代價。在刀剁的聲響裡,盛唐成為過去,衰唐剛剛開始。

老皇帝唐玄宗逃跑了,在嵬坡為百姓所留,後北上逃至今寧夏靈武;新唐肅宗沒有足夠的能力打敗叛軍,使戰亂持續了七年之久。雖然安祿山與史思明先後在戰亂中被刺死,但叛軍依然保持著盛勢。

無奈之下,唐朝皇帝只要向回紇可汗求救,並在公元763年徹底打敗了叛軍,才得以控制整個國家。

隨後,一場清算開始了,唐朝開始了瘋狂的報復。

因為安祿山是粟特人,唐朝開始容不下“安”字、安姓人和粟特人了。

唐朝的鑑寶故事:有個青年的石頭被粟特人成“母寶”,賣了1千萬

榮新江《安史之亂後粟特人的動向》(《暨南史學》2004年第2期)中說,長安城中只要有“安”字的城門和街道,都被換成了沒有“安”字的,並且針對粟特人開始了少有的殺戮,並迫使逃過刀口的一部分粟特人搬到了今天的河北地區。

安姓人,當然不全是粟特人,面對唐朝的殺戮,他們只能改姓。

一個王朝的面目和氣度在這裡暴露無遺,唐朝的當政者甚至將東都洛陽百姓的財物作為幫他們打敗叛軍的獎賞,允許回紇軍隊在那裡搶劫。

為使回紇大軍能幫自己早日平叛,唐朝皇帝親口答應他們,收復兩京之日,“土地士庶歸大唐,金帛子女歸回紇”。回紇大軍拿著皇帝的奉旨,開始了赤裸裸的搶劫。這種“活動”整整三天,洛陽府庫當中的財帛被收繳一空,老百姓錢財掠奪光光,回紇大軍所獲財物“不可勝計”。若有人膽敢阻攔,迎接他的便是刀子,致使“傷死者萬計,累旬火焰不止”。

女人更是倒黴,紛紛逃往聖善寺和白馬寺避難,但那麼兩個小地方能容下她們嗎?結局可想而知。

唐朝的鑑寶故事:有個青年的石頭被粟特人成“母寶”,賣了1千萬

這就是唐朝“去安”的清洗。而這並不是“胡人”當年全部的遭遇。

高鞠仁,本為安史之亂中的叛軍將領,但在安史之亂末期與同為叛軍將領的阿史那承慶內訌,並打敗了阿史那承慶。《安祿山事蹟》卷下記載:上元二年(761),幽州城內叛軍將領阿史那承慶與高鞠仁相互攻殺,“承慶不敵而奔潞縣。鞠仁令城中殺胡者重賞,於是羯胡盡殪,小兒擲於空中,以戈承之,高鼻類胡而濫死者甚眾。”

這便是那個時代的氣象,高鞠仁之殘忍雖非唐朝政府所為,但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那個時代對“胡人”報復的慘烈。

唐朝的當政者似乎沒有明白,那個被他們去掉的“安”字裡還有平平安安、國泰民安之意。唐朝的當政者似乎沒有明白,那個被他們去掉的“安”字後還有一個“史”字,書寫歷史的“史”字,歷史的“史”字。而它們與發動安史之亂的那二位老先生,關係並不大。

似乎從那一刻起,唐朝的當政者就註定了中國歷史上一個黑暗的夜晚已經開始。似乎從那一刻起,大唐帝國的斜陽已經落下。

唐朝的當政者把國泰民安忘得一乾二淨,書寫了屬於他們的醜陋。這是大唐王朝留在歷史上極為醜陋的敗筆。其後,那條曾經輝煌的絲綢之路變得若明若暗了起來,唐朝的百姓也被那些人一步步推向水深火熱中。

唐朝的鑑寶故事:有個青年的石頭被粟特人成“母寶”,賣了1千萬


因為信得過珠寶生活,粟特人成了鑑寶專家


《太平廣記》是古代文言紀實小說的第一部總集。宋代人撰寫的一部大書。全書500卷,目錄10卷,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紀實故事及道經﹑釋藏等為主的雜著,屬於類書。因成書於宋太平興國年間(977年-978年),和《太平御覽》同時編纂,所以叫做《太平廣記》。其中收錄不少精靈古怪的故事,有不少唐代傳奇作品全賴此書而得以流傳。在這本書裡,有一個粟特人與寶石的故事,非常有意思。

粟特人原是生活在中亞阿姆河與錫爾河一帶操中古東伊朗語的古老民族,從我國的東漢時期直至宋代,往來活躍在絲綢之路上,以長於經商聞名於歐亞大陸。他們的到來,使唐朝的一些都市充滿了一種開放的胡風。李白《前有樽酒行》:“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說的就是他們。白居易《胡旋女》:“天寶季年時欲變,臣妾人人學環轉;中有太真外祿山,二人最道能胡旋。”說的就是楊玉環與安祿山跳粟特人的“胡旋舞”。

唐朝的鑑寶故事:有個青年的石頭被粟特人成“母寶”,賣了1千萬

安祿山作為粟特人後裔,與史思明向唐朝發動了爭奪統治權的內戰,是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所以,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

安史之亂後,唐朝政府在對這些“胡人”進行“清理”的同時,由於國力問題開始從西域撤軍,使長安的繁榮開放與寬容包容的程度大不如從前。粟特人,這些來唐朝做生意的人,並沒有因此選擇回到自己的故鄉,而是決定留下來繼續生活在中國。然而,世代變了,他們以前優越的生活不存在了,就連一些曾經的大富商也不得不從事一些瑣碎卑微的工作來養家餬口。

也許是同過去做珠寶生意有關吧,粟特人中的一些人開始出來“鑑寶”。這有點像我們今天電視節目裡專家鑑寶的味道,一些百姓得到了寶貝,搞不清楚,就拿到粟特人那裡請他們“閱寶”(鑑寶)。

據說,這種形式當年搞得很火。那些鑑寶的粟特人每年還要搞一起“奪寶大會”,誰的寶貝最厲害或者最好就會被定為年度聚會上的“大寶”。就像我們今天的鑑寶電視節目,在某地搞“寶貝聚會”,讓大家都把自家的寶貝拿出來,然後評出那件寶貝是最值錢的或者最有象徵和代表性的。

唐朝的鑑寶故事:有個青年的石頭被粟特人成“母寶”,賣了1千萬


有個青年的石頭成了母寶,賣了一千萬


《太平廣記》講述的故事是這樣的:長安的一個富家青年,沒事幹,到河邊去玩,撿了一顆石頭,半青半紫的,不知道是個什麼東東。他雖然感到這東東是個好傢伙,但說不清它到底是個啥。正巧,粟特人一年一度的鑑寶大會召開。會上有很多寶貝,有“比寶”的環節,還能做現場交易。鑑寶的粟特人也被論資排輩,分了坐次(寶物多者,藏帽居於上坐,其餘以次分裂),人們看他們鑑寶。

富家青年帶著自己撿來的石頭趕到了,他看到很多人拿出寶貝請粟特專家閱寶,有一個商人一下子拿出了四顆明珠,其中一顆的直徑有一寸。在這位商人的帶動下,大家開始比寶。可能是有些不自信吧,富家青年到最後才拿出了自己撿到的“石頭”。

沒想到,這石頭一出場,把閱寶的粟特專家都給“嚇”著了,紛紛起身前來圍觀,還要把“寶首”的位子讓給富家青年。

唐朝的鑑寶故事:有個青年的石頭被粟特人成“母寶”,賣了1千萬

富家青年不知自己得到的寶貝到底是個啥,竟然讓閱寶的粟特專家如此震驚。一位閱寶的粟特專家問他:“你這寶貝交易嗎?多少錢?”

富家青年說:“一百萬!”

閱寶的粟特專家問:“真的一百萬!?”

富家青年堅持說:“一百萬!”

閱寶的粟特專家說:“你怎麼可以這樣侮辱我們的寶物呢!我給你一千萬!”(原文:何故辱吾此寶。)

富家青年說:“不,我就要一百萬!”

閱寶的粟特專家依然堅持出一千萬。

唐朝的鑑寶故事:有個青年的石頭被粟特人成“母寶”,賣了1千萬

原來,富家青年撿到的“石頭”是粟特人丟失了三十多年的國寶。這國寶有一個名字叫“母寶”,粟特人曾在他們的國家裡將它放在海岸線上,每晚祈禱,第二天早晨它的身邊就會聚集很多的寶貝。

《太平廣記》中沒有說這“母寶”是像漂亮女人一樣可以吸引其他“公寶”的寶,但從一個“母”字上我們不難看到其中的意思——寶貝在這裡分了公母,“母”的可以吸引“公”的。有了它,當然是可以發大財的。故事雖然有些荒誕,但無法回到自己故鄉的粟特人在長安鑑寶的事還是有可能發生的。

“母寶”的故事在千年後的今天流傳了下來,而粟特人卻像謎一樣地消失在了我們的歷史長河中。新年了,願大家都有“母寶”吧,吸引更多的“公寶”過來發大財。(文/路生)

唐朝的鑑寶故事:有個青年的石頭被粟特人成“母寶”,賣了1千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