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岳飛一樣諡號武穆 他是史思明天敵 更是大唐中興名將

李光弼(708—764)本是契丹族,其父原為契丹酋長,歸唐後英勇戰死。754年,李光弼進為朔方節度副使。安史之亂爆發後,經郭子儀推薦,李光弼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

安史之亂初期,郭、李主要在北線(河北一帶)與叛軍做戰。756年四月,郭、李聯手連續在沙河、嘉山大破叛軍名將史思明,切斷了叛軍前線與范陽老巢之間的交通線。作為戰區指揮官,郭子儀、李光弼對全國戰場形勢的認識亦極為深刻,聯合上奏玄宗,“請引兵北取范陽,覆其巢穴,質賊黨妻子以招之,賊必內潰”,同時請求讓哥舒翰扼守潼關,“唯應固守以弊之,不可輕出”。此時,安祿山叛軍在東線、南線、西線都頓于堅城之下而寸步難行,老巢范陽又處於郭子儀、李光弼的直接威脅,安祿山一時進退維谷,“議棄洛陽,走歸范陽”,形勢有利於唐軍。

同岳飛一樣諡號武穆 他是史思明天敵 更是大唐中興名將

但由於玄宗的昏庸,既不準郭、李直搗范陽,又錯誤地逼迫哥舒翰出關作戰,結果哥舒翰全軍覆滅,形勢急轉直下,致使潼關、長安失守,玄宗出逃,太子李亨北上靈武組建朝廷,郭子儀、李光弼也只得退守河東(太原)。

肅宗稱帝后,調集諸路軍馬,重新部署兵力,以收復失地。郭子儀、李光弼奉命率軍會師靈武。接著,李光弼將所部精兵留在靈武,自領五千人弱旅開赴太原,遏止叛軍西進。而郭子儀則率朔方軍主力承擔收復長安、洛陽的重任。

同岳飛一樣諡號武穆 他是史思明天敵 更是大唐中興名將

李光弼到到太原後,再度與老對手史思明交戰,李光弼以弱敵強、以少勝多,以絕對劣勢兵力守住了太原(太原防禦戰是中國城市防禦戰的經典戰例),有效地保護了唐肅宗在西北的大本營。而郭子儀則率主力,在回紇騎兵的幫助下,經一路苦戰,連續收復了長安、洛陽。至此,郭、李已成為當之無愧的中興名將。

但因為魚朝恩進讒的緣故,李光弼的部隊還是被安排到淮河流域附近,脫離了平亂的主戰場,李光弼心灰意冷。後來,吐蕃人攻進長安,郭子儀復出又奪回長安,朝廷先後兩次召喚李光弼,但李光弼因為害怕太監魚朝恩、程元振等人的加害,愣是不敢挪窩。

同岳飛一樣諡號武穆 他是史思明天敵 更是大唐中興名將

一個純粹的軍人因為擔心被太監謀害而放棄了大義,李光弼自己也覺得很恥辱、很抑鬱,幾年後,李光弼在鬱鬱寡歡中離世,終年57歲。順便說一下,李光弼的諡號是“武穆”,和岳飛一樣。不管怎麼說,李光弼的結局比岳飛還是好了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