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謀略之“安祿山的發跡”

大家好,今天上官瀟瀟給大家帶來的是謀略故事中的“安祿山的發跡”。

安祿山,唐代著名的叛臣,父親是胡人,母親是突厥人。早年生活在邊疆,30歲入伍後開始雨後春筍節節高,兼三鎮節度使,擁兵自重。今天主要講講他是怎麼發跡的,雖說歷史上數落他是小人一枚,但是從他兩把刷子還是有的,發跡的一步一步中還是有謀略智慧,值得我們學習的。

安祿山本來姓康,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後來隨母親改嫁番將安延偃,從此他也跟著改姓安,名祿山。

安祿山長大成人後,靠在漢族和少數民族相互貿易的謀生,生活過得十分清苦。史思明和安祿山同住一地兒,經常一起幹些偷雞摸狗的勾當。一天兩人無事閒聊,安祿山憤憤不平地對史思明說:“大丈夫如果不能賺得榮華富貴,像我們這樣活著,又有什麼意思呢?你我出身貧賤,也是富貴無門啊。”

史思明彎腰駝背,也是一狡猾之人,聽罷安祿山的話,也附和著說:“不幹點驚天動地的事兒,我們是很難出人頭地的。只是現在天下太平,我也無計可施,說來可恨呀。”兩人都不甘貧賤,時常有驚人之語,認識他們的人都恥笑他們白日做夢,不守本分。

修行謀略之“安祿山的發跡”

有一天,安祿山因為偷羊被抓,曲州節度使張守硅要殺死他,安祿山呼喊著說:“你

們要消滅番人,我有用,你們不能殺了我。”張守珪見他身材高大,氣質不凡,心以便問“你有何能耐,敢出此言?”安祿山鎮靜地回答說:“我絕不是怕死,只是因為一隻羊而死,我實在不甘心。我們偷盜也只是生活逼迫,這和我的才能又有什麼關係呢?老實說我懂六種番語,又熟悉瞭解番人的習性和地情,如果大人您能饒我不死,我一定能助大人一臂之力。”張守珪惜他是個人才,就將他釋放,並任命安祿山為捉生將。一同被釋放的史思明事後對安祿山說:

“我們從小長在番地,多受番人恩惠,你真的要幫助張守珪剿滅他們?”安祿山默默地點頭,若有所思地說:“我們要取富貴,顧不了恩情之說了。從前我們貧賤,結交的都是番人,以後我們要發達,就必須結交張守珪這等達官貴人,否則,我們談什麼希望?"史思明點頭稱是。

安祿山為了向上爬,與番人作戰很賣力。他殘忍好戰,又多有智謀,每次作戰都能取勝,張守珪漸漸越來越賞識他了。一次,安祿山陪張守珪吃飯。安祿山身體肥胖飯量很大,張守珪見他狼吞虎嚥,眉頭不禁一皺。不想這個細節竟讓安祿山看出其意,他隨後便對史思明說:“以後我不能再吃飽飯了。”史思明不明其故,笑道:“你我今非昔比,你何出此言?”

修行謀略之“安祿山的發跡”

安祿山慘然道:“我們這點富貴算什麼?我看出張守珪厭惡我肥胖,為了討他歡心,為了日後青雲直上,我何必貪戀眼前的幾頓飽飯?不能因小失大啊。

從此安祿山便不再吃飽了,甚至忍飢挨餓也絕不多吃一點。史思明對他的舉動十分佩服,他流著淚對安祿山說:“你能有此心機和毅力,何事幹不成呢?我以後是死心塌地的跟定你了。”

安祿山用心良苦,終被張守珪收做養子,信任備至。張守珪還多次當著眾人的面誇獎安祿山說:“安祿山知恥知勇,不甘貧賤,奮發圖強,這絕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事啊,富貴本無種,倘若身處貧賤,只會怨天尤人,不思上進,還會有用嗎?安祿山可做你們的表率了。有了張守珪的大力提攜,安祿山的官職日升,漸至顯貴。

從故事裡,可以看出安祿山很擅長於把握機會,把災禍可以轉變為機遇。另外他很擅長觀察,還很自律。這些都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

富貴的人不珍重自己,貧賤的人不輕視自己,他們的身份和地位就會發生變化。自我認識和心態變化是決定一個人成敗的要素。歷史經驗始終在提醒世人:如果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擺正心態,即便成功一時,也不會成功一世。反之,情況就會完全不同。體現在人際交往方面,富貴之人如果放縱無禮,他們如果有自視甚高、失去理智的心態,不僅會令人生厭,也會惹禍傷人傷己。對照貧賤之人的發跡史,他們無一例外地都是從不甘於貧賤開始的。有此意念,他們才會趨利避害、交結有術,以為助力。在這方面,

君子有君子的方法,小人的手段也不輕視。寫到這裡我想起了我二伯,好像我二伯在交管局當了個什麼官兒,應該有做了些什麼勾當吧,不過人家在退休前用錢財到時打點好了,避開了查處的災難,這個趨吉避凶也很得手。可是我很不喜歡他的 幸災樂禍,我這兩年確實不順當,還連累了父母,聽到他帶點譏諷的跟我爸爸說:你之前還教育人家怎麼怎麼,自己閨女出事了,自己不行了吧…….怎麼說呢,很多時候,人不要生氣還是要爭氣,不論小人還是君子,趨利避害等值得學習的地方都學學還是有好處的。希望大家都通過修行變得有謀略,有智慧,當然我倡導君子之道和君子智慧的陽謀。

修行謀略之“安祿山的發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