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趣聞|“興唐平叛”——興平市名的由來

天寶十五年(公元755年)冬天,安祿山、史思明叛亂,叛軍攻破潼關,賊首安祿山稱帝與東都洛陽,京城長安岌岌可危。

時下長安大亂,人心惶惶,唐玄宗慌忙帶愛妃侍從,龍虎將軍西出長安,逃往四川,東西絡繹兩百餘里,路上宮嬪散匿,行哭於野,黎明百姓,扶老攜幼,跌跌撞撞,悽悽慘慘,向秦嶺山谷中奔竄。

這時,唐王朝名將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年已六旬,危難之中受命東征,平息叛亂。他對兵馬使李奐、王難得等將領說:“眼下叛軍氣盛,我軍氣衰,兵貴以氣盛,將貴以志長,現今,當務之急不是消滅叛賊安祿山,而是整頓軍紀提高士氣。”

地名趣聞|“興唐平叛”——興平市名的由來

李奐、王難得兩位將軍,積極操練軍馬,上下嚴明綱紀。為了鼓舞士氣,威懾敵軍,郭子儀下令:三軍備置大旗千面,上書“興平軍”三字。意為興唐平叛,不獲全勝,誓不罷休。

郭子儀整頓軍紀後,“興平軍”在兵馬使李奐、王難得的率領下,士氣旺盛,所向披靡,首戰九門,踐敵萬眾,威震敵膽。第三年,郭子儀率領十五萬騎兵,從鳳翔出發,在長安西百里金城縣(縣址在今興平馬嵬鎮)東南五里處(今冉莊鄉郭村)紮營下寨,部署戰略與叛賊安祿山展開決戰。

大戰開始,金鼓齊鳴,旌旗蔽日。時值大風驟起,千面“興平軍”旌旗嘩嘩作響,士兵奮勇衝殺,將帥一馬當先,安祿山叛軍見狀,早已嚇得屁滾尿流,魂飛魄散。當場斬敵六萬,生俘二萬,潰敗殘兵星夜逃出潼關。

地名趣聞|“興唐平叛”——興平市名的由來

賊將安慶緒,史思明率參與十五萬奔於河北,郭子儀命“興平軍”主將李奐、王難得乘勝窮追猛攻。王難得馳馬挾矛斬其賊首,李奐負傷仍拼命廝殺,終將“叛軍翦滅殆盡,遂攻佔武關,克上洛郡”。

唐肅宗即位後,念其老將軍郭子儀“興唐平叛”有功,任郭子儀為關內河東副元帥,升遷為中書令,汾陽王。授李奐、王難得為“金吾將軍”,封郡公。並將“興平軍”駐紮的長安以西百里外的地方,賜以“興平”為名。

唐至德二載(公元757年),肅宗為嘉獎緬懷“興平軍”在“興唐平叛”中的顯赫戰功,遂以“興平軍”名把原金城縣(興平軍駐紮的地方)易名興平縣,把郭子儀在金城縣東南5裡處安營紮寨的地方稱“郭村”,沿襲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