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恭達:當代中國文化發展要“四化”,即雅化、活化、通化、優化

言恭達:當代中國文化發展要“四化”,即雅化、活化、通化、優化

言恭達教授作專題講座

5月25日下午,清華大學教授言恭達先生應邀在陝西師範大學作題為的《全球化語境下中國文化的思考——從書法的核心價值說起》講座。陝西師範大學副校長楊祖培,陝西師範大學圖書館黨委書記李衛東,陝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韋賓,陝西師範大學書法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劉星等,以及抱雲堂書院首期書法訪學班的全體學員、西安市各界文化專家學者、書法愛好者及陝西師大部分師生參加了講座。

言恭達:當代中國文化發展要“四化”,即雅化、活化、通化、優化

陝西師範大學副校長楊祖培致歡迎辭

言恭達教授指出,當代中國文化的發展要“四化”:一是要把俗文化推向雅文化的“雅化”;二是傳統文化要進入當代文化的“活化”;三是中國文化要和世界文化進行“通化”;四是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優化”。接他從書法藝術的角度,用哲學思辨的方法探討了書法文化的核心價值。認為漢字書法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代表,是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高度物化,在最簡約的層面上濃縮了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當代書法藝術的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必須建立在書法文化的本體規律和社會發展的科學認識之上。他從文化特質、哲學依據、思維形式、審美品格四個方面具體闡釋了書法文化的核心價值。

言恭達:當代中國文化發展要“四化”,即雅化、活化、通化、優化

講座現場

言恭達:當代中國文化發展要“四化”,即雅化、活化、通化、優化

講座現場

言恭達教授從前些年一段時間來出現的五個“浮”揭示了當代文化的缺失,即心態的浮躁、藝術的浮華、形式的浮誇、評論的浮淺、交流的浮面。他反思這一“社會化”的內質:一是藝術本體社會化;二是創作心態社會化;三是文化價值社會化。心態浮躁急迫,追求浮名薄利,難以靜下心來創作。由此,言恭達教授提出要堅守中國書法的審美底線,堅守民族文化的敬畏與虔誠,堅守新時代文化人的風骨與操守。在提倡多元包容的同時,必須達成社會核心價值、審美和規則的共識。言恭達教授將當今社會歸納為三個時代,即礦物時代、新軸心時代和新覺醒時代。礦物時代顛覆了貧窮的傳統,前現代的貧困的中國已變成後現代的富裕的中國。但同時也造成中國社會兩極分化現象,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認同與信任,整個社會幸福感缺乏,道德底線缺乏,文化修養缺乏及信仰缺乏。因此尤為需要那些堅守文化信仰、時代審美理想與職業操守的真正“求道者”。新軸心時代以經濟全球化,科技一體化,文化多元化為特點,跨文化和跨學科的文化研究將會成為21世紀文化發展的動力,並且未來文化的發展不再由幾個偉人思想家來主導,而將是由眾多的思想群體來導演。中國傳統孔子思想中的同理心是道德生活的關鍵,是衡量人們仁愛之心的標準。在新軸心時代,建立同理心文明對人類社會將起到引領與推動的作用。他認為,現在同時也是人類文化、科學、經濟、政治與社會新覺醒的時代。中國文化要走在世界文化的前列,必須充分發揮其自身文化內在活力,“以道為本,以德為基”,吸取“他者”文化先進要素,使中華文化“日日新,又日新”。

言恭達:當代中國文化發展要“四化”,即雅化、活化、通化、優化

提問交流

言恭達:當代中國文化發展要“四化”,即雅化、活化、通化、優化

提問交流

講座最後,言恭達教授呼籲大家要思考當今主流文化的命運,關注中國文化當下的生存狀態,重建核心價值與現代藝術精神。他認為,藝術的本體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是一種時代精神,是對客體的昇華與超越。我們應該保護中國文化應有的社會尊嚴與精神高貴,追尋中國文化應有的人文品味、藝術格調與審美高度,追求良知,追尋忠誠,追求文化價值,真正贏得無愧於時代的文化身份!

言恭達教授在三個小時的專題講座中引經據典,有理有據,從書法的藝術和社會價值角度探討了書法的核心價值,從歷史的層面闡述了文化藝術在當今社會發展中應發揮的作用,同時也指出當代文化發展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後發展的方向和需要克服的問題。

(抱雲堂彭慶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