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言恭達:小篆在於整,大篆在於散

小篆在於整,大篆在於散。大小篆風味不同,各有特色。但小篆近於布算,處理不好易板滯,故又貴整齊中有參差。鐘鼎銘文,大小錯落,學之不當則零亂,故又貴於錯落中求得通篇的協調一致。吾愛“蕭篆”(蕭退闇)之淵雅醇清,敦厚謹嚴;喜“吳篆”(吳昌碩)之朴茂雄健,凝重老辣,吾取蕭書之結體,吳書之運筆,並以對比強烈的墨色,力求取得氣沉簡穆、靜中有動的效果。

——言恭達《抱雲堂藝思錄》

言恭達:小篆在於整,大篆在於散

言恭達 小篆 自作詩《善行天下贊》180cm×97cm

釋文:無垠大愛勝三陽,化雨東風播梓鄉。莫嘆春歸花委地,慈情應共海天長。

小篆在於整。包世臣說:“小篆就大篆減為整齊”,指出小篆是由大篆沿革演變而成,在大篆的基礎上刪繁就簡,劉熙載說“秦篆簡直”亦是此意。這個“整齊”的過程就是裝飾化的過程,其主要表現在小篆結構的左右對稱、上緊下松、排列均勻、圓轉流暢、粗細一致、取形長方等形式方面。這種形式使小篆有了結字端莊、布白工整、造型健美、筆畫圓潤、遒勁流暢的藝術效果。但若功力不深、學養不厚、方法不當,則流於描字,易於板滯,有其形而無其神。言恭達先生強調,小篆唯有“貴整齊中有參差”,方可彰顯小篆的藝術之美。劉熙載在《書概》中也指出:“篆書要如龍騰鳳翥,觀昌黎歌《石鼓》可知。或但取整齊而無變化,則槧人優為之矣。”劉氏強調了篆書字勢上應有變化。小篆是秩序感極強、整齊劃一的書體,形體結構簡明、規正、協調,筆勢勻圓整齊,但整齊之中,還要有變化,有“龍騰鳳翥”之勢,求得篆書雖靜而生動,雖整齊而富變化的審美效果。

言恭達:小篆在於整,大篆在於散

言恭達 金文 集散氏盤銘文聯 113cm×23cm×2

大篆在於散。包世臣說“大篆多取象形,體勢錯綜”,劉熙載說“周篆委備”,皆說明了大篆書體結構的特點:象形度高、筆畫較多、筆致多曲、線質豐富,對於初學者而言,可以說是難識、難記和難寫。“學之不當則零亂”,這正是大篆“散”的結構特點和藝術魅力。如何來寫好大篆,言恭達先生精煉地概括道:“貴於錯落中求得通篇的協調一致”,那就是在“大齊”中求不齊,藉助章法的錯落跌宕、疏密大小,字法的穿插補空、朝揖向背,筆法的提按頓挫、疾澀遲速,墨法的濃淡枯潤、墨分五色,以追求平正中有險絕、平實中有爛漫、工中有不工、熟中有生的境界,從而達到大篆的“散”之藝術效果。

言恭達:小篆在於整,大篆在於散

言恭達 大篆 自作詩《追憶前遊之一》

釋文:雪卷千堆送客仙,九皋鳳落散雲煙。何須墨舞載時雨,好得詩文去補天。

言恭達先生早年以篆隸名世,他以自己的書法實踐和思考所總結的“小篆在於整,大篆在於散”,對於當下的學篆者而言,無疑有著很強的指導意義。

(抱雲堂書院彭慶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