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了,究竟該“捂”還是“散”

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有這樣的經歷:發燒了,身邊總會有長輩或者朋友說:“喝點熱水,蓋上厚棉被,睡一覺捂出一身汗,燒就退了”。

然而,此時又會出現不同的聲音“發燒了,要用冰敷,要少穿衣服散熱才能好”。那麼發燒了,究竟該“捂”還是該“散”,該熱敷還是該冰敷?

發燒的三個階段

或許有很多人都有同樣的疑惑,就是發燒的時候,為什麼有些人會感覺到“冷”,有些人卻感覺渾身發燙,還有些人感覺忽冷忽熱?

在此,不得不提的就是我們發燒,尤其是發高燒的時候,過程是分階段性的。下面就來認識發燒的三個階段。

寒戰期

人體在受到外界細菌、病毒等“外來敵軍”侵害時,我們身體裡的“中央空調”下丘腦,會自動地把體溫的調定點升高。

發燒了,究竟該“捂”還是“散”

而此時我們的體溫低於這個“調定點”,身體為了迅速地達到調定點的溫度底線,我們的皮膚毛細血管會收縮、汗腺受到抑制而減少熱量丟失,同時我們的肌肉會不自覺地顫抖來產生熱量供身體升溫,接著我們就會感覺發冷甚至寒戰。這就是“寒戰期”,也就是我們為什麼發燒尤其是發高燒時會感覺全身發冷。

高熱期

當發燒時,體溫上升到了“中央空調”下丘腦設定的溫度調定底線時,我們會感覺到全身置於烘焙房裡,渾身乾熱,卻很少出汗。

發燒了,究竟該“捂”還是“散”

人體此時為了提升免疫系統戰鬥力,體內各種抵禦外界病原體的機制全面啟動,身體不斷自我耗能供應“戰鬥”。因此,這被稱為“高熱期”,也是發燒裡最難熬最難受的時期。

退熱期

當我們的“身體衛士”免疫系統獲取一定勝利後,經過不斷地與外界侵擾頑強抵抗,身體便開始迅速降溫,體溫“中央空調”調定溫度也恢復正常。此時,身體產熱會減少,而散熱明顯增加,表現為面色潮紅,全身出汗,“退熱期”便來了。

該“捂”還是該“散”

瞭解完我們發燒的三個階段後,相信聰明的朋友對於發燒該“捂”還是“散”的問題已經有答案雛形了。

的確,在寒戰時期,因為體溫“調定點”的升高而讓我們感覺到全身發冷、不停顫抖,的確需要一定的保暖措施以,減輕寒冷帶來的傷害。

而到了高熱期時,體溫比一般室溫高出很多,此時更加需要的是有效散熱,絕對不能盲目保溫或者捂汗。因為在體內免疫系統和外界病原體“搏鬥”最激烈的時候,體溫會不自覺地升高、再升高,長期處於高熱狀態下,反而會對神經系統尤其大腦中樞造成損害,而這種損害在小孩子身上往往是不可逆的。

發燒了,究竟該“捂”還是“散”

反觀“捂汗”,發燒高熱期後由於體溫調定點下降至正常,身體散熱而自然出汗,這是“果”而不是“因”。並不是因為出汗所以退燒了,而是因為退燒了自然就散熱出汗了。

發燒應該如何處理

現在我們知道了“出汗”是“果”不是“因”,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去處理發燒呢?

1、寒戰期要適當保暖

所謂的“寒戰期”就是發燒前期我們體溫由正常不斷攀升上升的階段。

此時應該適當保暖,感覺發冷就適當添衣、蓋被子,喝點溫水,但千萬不要過度包裹身體,避免增加身體不適感。

2、高熱期適當降溫,合理選擇退燒藥

如果發燒還不到38.5℃且已經到了發燒高熱期時,可適當選擇“退熱貼”、毛巾包冰袋、溫水擦洗身體等物理降溫的方法,使體溫慢慢降至正常。

如果體溫超過了38.5℃,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家庭常用的退燒

藥,仔細閱讀說明書排除禁忌症後服用,切忌盲目服用“退燒藥”。

發燒了,究竟該“捂”還是“散”

3、退熱期注意擦拭汗液、防止著涼

退熱期應該是病情好轉的象徵了,此時人體會逐漸變得不那麼難受,同時因為調定點下降體溫也會逐漸降至正常,熱退汗出,甚至有人會大汗淋漓,此時一定要及時更換衣物和被褥,擦拭乾淨體表汗液,防止又被“捂”出病來或者著涼。

4、全程多喝水、好好休息,及時就醫

不管是發燒的哪個階段,多喝水是有利的,發熱時體內代謝速度增快,體內水分消耗快,需要及時補充。退熱時排汗降溫,預防出汗過多而造成水與電解質紊亂。

因此,發燒了既不能單純地“捂”也不能簡單地“散”。正確的做法是冷時保暖、熱時適當降溫,多喝水,好好休息,必要時要及時就醫。不要讓自己在疾病面前變得被動,珍惜身體,才能擁有美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