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战曹操为何不派谋士随同于禁作战?原因其实很简单

襄樊之战是三国时期一场既重要又有相当影响力的战役,此战前期关羽占尽上风,不仅击败曹仁围困了樊城和襄阳,还水淹曹操的第一批以于禁和庞德率领的援军,结果是于禁和庞德兵败,于禁投降庞德被杀,一时之间关羽威震华夏,曹操大惊之下甚至想迁都以避关羽兵锋。

襄樊之战曹操为何不派谋士随同于禁作战?原因其实很简单

关羽之所以能水淹七军打败于禁和庞德原因比较多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但是主将于禁和副将庞德争功以及于禁的错误行军布阵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问题是如此重要的军事行动曹操为何只派于禁和庞德两员大将,而没有为他们配备文臣和谋士一同随军作战?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有得力的谋士在,一方面可以出谋划策,另外一方面可以调和于禁庞德之间矛盾,襄樊之战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襄樊之战曹操为何不派谋士随同于禁作战?原因其实很简单

当时曹操第一代五大谋士中郭嘉荀彧荀攸三人已经病故,但是程昱和贾诩尚在,而且日后曹操想迁都之时被司马懿和蒋济两大谋士劝阻,说明当时曹操身边并不缺乏谋士,既然如此那么曹操为何不派得力的文臣谋士随同于禁庞德一同前往襄樊前线呢?我们大概分析下原因。

襄樊之战曹操为何不派谋士随同于禁作战?原因其实很简单

第一,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和曹操的用人策略有关。曹操为人大度,懂得适当放权,基本上是遵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策略,而且他用人也大胆,合肥如此重要的一个地方,曹操也只是安排张辽乐进李典三人守城,并没有为他们配备一个出众的谋士。这样的安排其实很多时候反而让手下大将“士为知己者死“,更能使将士用命。这可能是曹操长久以来用人的一种习惯。

襄樊之战曹操为何不派谋士随同于禁作战?原因其实很简单

第二,和于禁的地位有关。于禁早在公元216年就进位为左将军,并被授予了假节钺的特权,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于禁当时的地位在曹营之中估计仅在夏侯惇之下,是当之无愧的外姓大将第一人,曹操不仅信任他,还赋予了他战时先斩后奏的假节钺特权。这种特权一方面是曹操相信于禁的能力,另外一方面即使配备一位谋士,最终决定权还是在于禁之手。不如放开手脚彻底相信于禁能和以前一样表现出色(当然曹操这一次是看走了眼)。

襄樊之战曹操为何不派谋士随同于禁作战?原因其实很简单

​第三,当时形势危急,但是曹操手中能及时第一时间出击的其实也就于禁和庞德两人:曹仁被围;夏侯惇已退居幕后很少在第一线作战;夏侯渊被杀;张辽远在合肥来不及;张郃在汉中防守刘备;徐晃刚从汉中撤回,士卒需要休整;文聘守江夏,曹真曹休等人还不足以担此大任。于禁配庞德这样的组合其实已经不弱:于禁之前表现一直良好,庞德武力堪比关羽,所以曹操认为这样的组合可以暂时稳住局面赢得时间,因为他后面比如徐晃张辽已经在赶赴襄樊前线的路上了。

襄樊之战曹操为何不派谋士随同于禁作战?原因其实很简单

第四,可能和没有合适的谋士人选也有关系:第一代的程昱和贾诩当时年事已高基本上是退居幕后了(程昱当时已经79岁,贾诩也已经73岁了),第二代的司马懿和蒋济需要留在曹操身边参赞军务,满宠和曹仁一起困守樊城,要找一个地位相当的谋士可能也比较困难(曹操总不能派一个无名之辈去吧)。

所以,对自己倚重的大将的自信,身边没有合适的谋士这可能是曹操只是让于禁和庞德领军而没有派文臣谋士随行的原因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