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策:房地產泛金融轉型已經窮途末路了嗎?還有沒有機會?

房地產作為泛金融領域,開發商往金融領域的轉型一直就沒停止過,但是這兩年在國家金融嚴監管趨勢下,開發商在該領域可以說都碰了不少的壁,大佬被收拾,中小企業則紛紛掉頭,銀保信證這些傳統大金融領域要想再染指難度和風險極高,那麼,是否意味著房地產泛金融領域走向窮途末路了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筆者認為,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一定新開一扇窗,大財富就是這扇窗,而且窗戶還挺大!

一、大財富是條大賽道

第一,行業競爭尚未飽和,後監管時代,行業向專業化轉型發展,集中度逐漸提升。行業領先企業的毛利率高企,近4年均超過45%,說明行業的競爭尚未充分,但毛利率整體呈下滑趨勢,說明競爭者越來越多,在嚴格金融監管之下,行業正由粗放式向專業化發展轉型,集中度也將逐漸提升。

刘策:房地产泛金融转型已经穷途末路了吗?还有没有机会?

第二,房地產配置下滑擠出效應下,金融產品配置多元化,獨立財富管理機構將大有作為。發達國家及地區,如美國、英國獨立的財富管理機構(非銀信保證機構)市場佔比均超過50%,美國為65%,英國為55%,港臺地區也超過30%,而我國境內僅為1%。從高淨值人群選擇境內資產分配機構來看,獨立財富管理機構佔比趨勢變化明顯,已從原來基本為0發展到2017年的15%。這兩點說明獨立財富管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我們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第三,未來財富管理由產品驅動轉向客戶(高淨值人群專業定製化)驅動。從數據上看,個人投資資產超過1千萬的規模已達187萬,2017年中國大陸地區千萬資產、億萬資產及三千萬美金資產富豪家庭總數量總量不斷加大。未來該高淨值人群的專業化定製需求將爆發,財富管理傳統的產品驅動經營將受到衝擊,需要向前置的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轉型發展。

刘策:房地产泛金融转型已经穷途末路了吗?还有没有机会?

二、機會在哪裡?

像財富領域的上市企業諾亞控股正是打造了財富管理、資產管理、全球配置和互聯網金融的多元化綜合金融平臺,才推動了業務快速裂變,同時利用四大業務板塊的團隊協同、管理協同,實現品牌價值最大化。

第一,從業務具體開展角度來說,對開發商而言,需要縱向佈局資產端業務,橫向擴展財富端業務,雙線發展、雙頭並舉。縱向開展資產管理、資產證券化等業務,逐漸提升資產配置能力;橫向拓展銷售業務領域,構建多元化銷售渠道,提高財富管理競爭力。財富管理與資產管理互通、關聯開展。資產端獨立經營能力,開拓財富端業務,為財富、資產管理互聯發展打開新的空間。

刘策:房地产泛金融转型已经穷途末路了吗?还有没有机会?

第二,從業務客群來看,需要聚焦高淨值客群,深耕價值市場、下沉潛力市場,尋求政策市場。我們彙總了各省市、地區的高淨值財富家庭數量以及在本地註冊的財富管理機構(含分支)數量,同時計算了財富管理的市場供需比(家庭數量除以機構數量)。我們發現,山西、陝西等市場市場供需比高於18,因地區理財理念不夠,財富機構不足,體現出較大的市場潛力空間;北京、浙江、重慶、江蘇,市場供需比在9.0以上,重點關注,其高淨值人群的價值還有很大的挖掘空間,新疆、甘肅、貴州、廣西、寧夏、西藏等市場供需比低於2.5,主因這些地區政策利好,有註冊地稅收減免,導致有很多並不在本地有業務的空殼公司,拉低其比例,但可適當註冊,開展稅務籌劃,可積極關注。

三、業務如何開展?

財富業務的開展,應該充分吻合開發商自身的核心資源與能力,應與房地產主業城市群佈局保持一致。71%的高淨值人群分佈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地,成渝經濟帶也後勁巨大,這與房地產城市群佈局的路徑和策略是相匹配的。因此,開發商開展財富管理應依託地產主業,財富管理客群也因與此保持一致。具體而言,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在成長期,要協同地產主業,以地產固收產品為主,促進業務穩定發展。以鉅派為例,其在2015至2017年期間,堅持以房地產固收產品為主,年末房地產固收產品資產規模分別為53億元、182億元、356億元,增速很大,整體佔比達到60%左右。財富管理房地產產品規模佔比64%,資產管理房地產產品規模佔比48%。

第二,在成熟期,要逐漸降低房地產固收產品比重,以私募股權和信貸投資為主,實現多元化發展。諾亞已實現將權重投資方向由房地產轉向消費金融發展,且未來趨勢將更多元化(如供應鏈金融、汽車金融等),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其中,私募股權投資和信貸投資的規模2017年分別為869億元、400億元,佔比分別為59%和27%。地產固收產品僅佔比8%。

總之,不同的開發商自身的基因都不同,需要根據資產配置能力的高低和資產管理、財富管理業務難度的高低,業務發展策略總體上採取“先易後難、雙管齊下、漸次推進、穩定發展”的原則,將大財富業務發展成新的主營業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