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中的顓頊帝有5大文治武功,其中“顓頊歷”經秦國傳後世!

顓頊(zhuān xū,音:專須)

他是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的“五帝”的第二位。

本 名 顓頊

別 稱 黑帝、玄帝

字 號 高陽氏

所處時代 中國上古時期

民族族群 華夏族

出生時間 約公元前2591年

去世時間 約公元前2493年

顓頊的故里在哪裡呢?

劇稱,《漢書·地理志》有記載,曰:“濮陽本顓頊之墟,故謂之帝丘,夏後之世,昆吾氏居之”。遺址內部,到現代還有清代石碑記述該地為顓頊城,解放前這裡還有顓頊廟,加上文獻記述和傳說的帝丘、衛國都城,應當就是現今所發現的高城遺址。考古專家認為,高城遺址的發現,將為研究五帝之一的顓頊帝提供重要線索。

文獻並沒說這兒是顓頊的故里,似乎,這兒更像是說的顓頊建立的都城。

因為顓頊應該生長在若水。不過,現代有這樣的說法:顓頊雖然生於若水,但實際上生活在窮桑,因輔佐少昊有功,被封於高陽(今河南開封杞縣高陽鎮)。少昊死後,共工氏與顓頊爭奪帝位,顓頊打敗共工,繼少昊主政,號“高陽氏”。顓頊成為天下共主後,始都窮桑,又遷都於商丘(今河南商丘),後居於帝丘(今河南濮陽)。因而,被稱為帝丘的濮陽,是五帝之一顓頊部落的活動中心,有“顓頊遺都”之稱。

這個說法有其合理性。

五帝中的顓頊帝有5大文治武功,其中“顓頊歷”經秦國傳後世!

顓頊乘龍雕塑

據說,顓頊十歲時,便受命前往東夷部落其叔父少昊處,學習部落大小事務的處理。二十歲時,黃帝崩殂,顓頊憑藉其所具有的與華夏部落聯盟和東夷部落聯盟兼優淵源的獨特經歷以及自身卓越的品德能力,順理成章的成為黃帝事業的繼承者,定都於帝丘,也就是前面段落中所說的文獻記載的今河南省濮陽東南。

此說法,算是顓頊如何登上帝位的傳說吧。

對於顓頊這位大帝,他的個人特點是什麼呢?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得比較詳細,用了“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10個字來刻畫顓頊的特點,意思是說顓頊“沉靜穩練而有機謀,通達而知事理”。

這是顓頊的品性特點。顓頊他個人的能力特點呢?

司馬遷仍然有其考察,他繼續寫道:顓頊他“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意思是說顓頊他“養殖各種莊稼牲畜以充分利用地力,推算四時節令以順應自然,依順鬼神以制定禮義,理順四時五行之氣以教化萬民,潔淨身心以祭祀鬼神。”

司馬遷告訴後人:顓頊是一個搞農業生產很內行的帝王。

五帝中的顓頊帝有5大文治武功,其中“顓頊歷”經秦國傳後世!

顓頊帝塑像

司馬遷還介紹說,顓頊做了大帝之後,所轄部落區域範圍較黃帝時代有所擴大。《史記·五帝本紀》有記載說:在顓頊統治的時期,他治理的地方“北至於幽靈,南至於交趾,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蹯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其直接的意思是說:“他往北到過幽陵,往南到過交阯,往西到過流沙,往東到過蟠木。各種動物植物,大神小神,凡是日月照臨的地方,全都平定了,沒有不歸服的。”

從這段文字,後人們能夠想象得到,還有一個隱蔽的意思,說的是顓頊的統治能夠達到的地方——北邊可以到達今天河北省一帶,南邊到了南嶺以南,西邊到達了今天甘肅省一帶,東邊到達東海中的一些島嶼。顓頊已經基本上將華夏、東夷、苗蠻三大部落聯盟匯合在了一起。

可見,顓頊經營所及的地方非常遼闊。

這能夠讓人感受到,顓頊做了大帝之後,所轄部落區域範圍較黃帝時代有所擴大了。

一個帝王在歷史上要做到有所作為,得表現在“文治武功”上。

歸納起來,顓頊成為大帝之後,他的“文治”有三條:

第一條:制定曆法,成為“歷宗”

古代曆法,先秦和秦漢使用過或者制定的歷法,主要有如下:

1黃帝歷

2夏曆

3殷歷

4周曆

5魯歷

6顓頊歷

——以上是中國的“古六歷”。

秦王朝使用的歷法,一直是“顓頊歷”。

五帝中的顓頊帝有5大文治武功,其中“顓頊歷”經秦國傳後世!

顓頊日曆表

據說,《顓頊歷》完成於秦獻公十九年(前366年)。

應該是繼承了古代曆法中的精華和傳統而成。該歷是以夏正十月為歲首,閏置於九月之後,以該年正月初一日剛好立春為節氣的計算起點。顓頊歷到了秦始皇統一天下(前221年)以及之後,仍然在使用,最後成為全國正統曆法。

直到漢朝初期,西漢王朝使用的,一直是顓頊歷,使用到公元前104年。此時,已經是漢武帝(劉徹)的太初年。漢朝從這個時候開始,才使用新的歷法:太初曆。

7太初曆-西漢(漢武帝以降 公元前104年到公元84年,東漢章帝元和元年)

8三統曆-新朝(王莽)、東漢初年

9四分曆-東漢(85- 220年)、曹魏(220年- 236年)、東吳(222年)、蜀漢(221年- 263年)

……

所以說,漢初的歷法基本上是沿用秦以來的顓頊歷。

顓頊歷是一種古四分曆,以365 +1/4日為迴歸年長度,29+ 499/950日為朔望月長度,十九年七閏。漢武帝時,公孫卿、壺遂、司馬遷等受命議造漢歷;最後,在18種改歷方案中選定了鄧平所造的八十一分律歷,稱太初曆。太初曆以365+ 385/1539日為迴歸年長度,29 +43/81日為朔望月長度。到了西漢末年,劉歆修訂太初曆而更名為“三統曆”,用在了王莽時代和東漢劉秀時期。

五帝中的顓頊帝有5大文治武功,其中“顓頊歷”經秦國傳後世!

古代觀測星座簡圖

顓頊時代創立的遠古的顓頊歷雖然能夠考證的證據雖然不是很多,但目前除了從顓頊歷的名稱上可以推斷出之外,對這個曆法的認識已經有著深入的考量,能夠弄清楚顓頊時期的歷法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南正重製定的、以大火歷為參照星的歷法,僅為統治集團祭天祀神服務;第二個是火正黎制定的、以太陽和北斗星為參照星的歷法,是為廣大黎民百姓所用的,主要是用於農業生產。由於參照星不同,火正黎制定的歷法被命名為十月太陽曆,南正重製定的歷法被稱為十月大火歷。而被顓頊大力推廣的,正是火正黎制定的十月曆。因此,顓頊歷也稱十月太陽曆。顓頊歷定下四季和二十四節氣。

這個顯然是遠古顓頊時代曾經有過的成就,因而後人推戴他為“歷宗”。

第二條:創制九州

據《乾隆御批綱鑑》記載,中國九州的建置區劃,創制於顓頊時代。黃帝時代雖然統一了中原地區,但和蚩尤部族形成長期對立局面。直至顓頊,才最後達成各個部族的真正統一。在此基礎上,顓頊對中國區域建置進行明確規劃,最後,確定了九州的名稱。

它們是:兗、冀、青、徐、豫、荊、揚、雍、梁九州。

五帝中的顓頊帝有5大文治武功,其中“顓頊歷”經秦國傳後世!

九州地圖

這正是《史記》上所說的:“北至幽陵(今河北、遼寧一帶),南至交趾(今廣東、廣西、越南一帶),西至流沙(今甘肅一帶),東至蹯木(今東海)”極其廣大。

這樣的前提條件下,劃分九州才成為可能。

並且,據此建立統治機構!

第三條:作曲《承雲》

據《呂氏春秋·古樂》記載,帝顓頊生自若水,實處空桑,乃登為帝。惟天之合,正風乃行,其音若熙熙悽悽鏘鏘。帝顓頊好其音,乃令飛龍作,效八風之音,命之曰承雲,以祭上帝。乃令鱓先為樂倡。鱓乃偃寢,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

五帝中的顓頊帝有5大文治武功,其中“顓頊歷”經秦國傳後世!

顓頊製作音樂

這是作為祭祀音樂而出現的,成為中華民族的先聲。

文治三條中,顯然是顓頊歷對後世影響很大,又由周王朝的秦國一脈相承而傳後世。

“顓頊”的“武功”主要體現為:

第一,戰勝“共工”部落

第二,對“九黎”部落宣揚教化,禁絕信奉巫教。

這兩大武功主要是靠武力來支撐的,共工部落即夏部落的一支,按照傳說,“共工”主水,系水神,炎帝部落演化為共工、四嶽、氏羌三大支。姒文命(夏禹)就是這一支的子孫。

總之,顓頊在位期間,定下四季和二十四節氣,創制九州,使中國首次有了版圖界線;建立統治機構,創制了祭祀的音樂曲子。另外,定婚姻,制嫁娶,研究男女有別,長幼有序;針對巫術盛行之風,下令民間禁絕巫教,成為華夏文明主要奠基者之一。顓頊對於東北亞、美洲的古代文明都有重大影響。

在位和壽辰:

顓頊帝20歲登帝位,在位78年,壽98歲,去世後葬於濮陽頓丘(今河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