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大佬紛紛入局農業,傳統農業從業者毫無反擊之力?

行業大佬紛紛入局農業,傳統農業從業者毫無反擊之力?

再不創新,你就out了!

當農業成為風口時,進來的人越來越多,失敗的人也越來越多了!一不小心,自己就成為了失敗大軍中的一員。

畢竟,農業沒有想象的那麼好做。加上各行業的大佬也紛紛入局農業,論實力和背景,單打獨鬥的農業創業者似乎沒有任何優勢。

既然不能拼實力,那我們只能拼方法了。到底怎麼拼呢?有創新才有拼的資格。

今天,有料菌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創意農業是怎麼回事,要怎樣做呢?

行業大佬紛紛入局農業,傳統農業從業者毫無反擊之力?

創意農業

創意農業是以傳統的農耕文明為基礎的,具備技術、管理、營銷、服務等多方面創新能力的現代農業經營方式。目前,創意農業正在各地鄉村大量興起,成為現代農民創業致富的好途徑,更有效推動了農業的提質增效與升級。從某種意義上說,創意農業已經觸發了農業生產與銷售方式的變革。

創意的本質

就創意的本質而言,創意首先是一種思想、一種文化和一種創新,也是一種生產要素和一種生產力。靈感激發、技術支撐、市場需求是催生創意的主要源泉。創意以文化創意、視覺創意、體驗創意為主要呈現物。創意產生的收益是集思想、技術、文化於一體而形成的,這種收益短期看具有壟斷性,從長期看,隨著創意的模仿與跟進創意收益呈現競爭性的特徵。

創意農業的內涵

從農業生產的研究視角看,可以把創意農業界定為與農業生產過程相關的各類創意活動及其載體。從創意產業的研究視角看,創意農業是無邊界的創意產業與農業產業的融合,創意農業不僅生產創意農副產品,而且創新農業發展模式。

從產業視角看,創意農業是把創意作為農業生產的一種新型要素和生產力,利用農業的生產、生活、生態資源,藉助創意產業的思維邏輯和發展理念,發揮創意、創新構思,有效地將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農業生產,進一步拓展農業功能、整合資源、拉長產業鏈,把傳統農業發展為融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的新型農業業態。

創意農業的特徵

創意農業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典型特徵,一是創意農業的融合性,它是集思想、技術、文化、學科的多維融合與物化。二是創意農業的文化性,它有故事、能聯想、受啟發。三是創意農業的感觀性,它具有視覺性強、體驗性強的特質。四是創意農業的延伸性,它是產品延伸、功能延伸、市場延伸的統一體。五是創意農業的增值性,創意導致差異化、差異化帶來高附加值。

行業大佬紛紛入局農業,傳統農業從業者毫無反擊之力?

創意農業的模式

隨著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許多農民也推陳出新,在農業建設中注入新的元素,著力構建創業農業,增加收入,在近幾年的農業發展中,目前創意農業呈現出哪幾種模式呢?

產業融合型模式

在農業產業的原有基礎上,融入第二、第三產業的新實體,改變固有僵化的單一模式,採用高新技術,培育農產品附加文化價值,提升原有農業產業層次,加入創新的設計元素,實現第一、第二、第三產業融合的進化發展。

農產品創意型模式

一樣的農作物,要讓自己的農產品脫穎而出,就要改變原有的種養習慣,另闢他徑,這樣即使出現同質化的農產品,自己的產品也是獨一無二,奪人眼球的。目前,不管是種植戶還是養殖戶都在嘗試用新的方式進行農業中韓自,比如:四川眉山的葛根雞就是換一種方式進行餵養的,剛入市就大受歡迎,農場主也因此大賺一筆。

景觀創意型模式

簡單來說,就是將種植的農作物形成一個字、一幅畫、一個動物等的形式,通過不同種植物的搭配,將農業的性能和美感巧妙結合,這樣既不影響原有農作物的價值又形成了可供觀賞的圖案,也可以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飲食創意型模式

以當地的農食為基礎,利用農產品烹飪特色的美食。比如:臺灣的花露主題農場,就做出了一種由園區栽種的香草植物和芳香玫瑰的菜餚,讓觀光者品嚐出不一樣的口感和體驗,居住在陝西的居民,比較盛名的就是涇陽的茯茶,它產生於宋代,成名於明朝,興盛於明清至民國時代,當地居民可以將該文化元素或小故事融入其中,憑藉獨特文化暢銷茯茶。

行業大佬紛紛入局農業,傳統農業從業者毫無反擊之力?

創意農業的打造路徑

創意農業是與文化產業相融合的新型業態,它充滿了創造力、想象力和藝術感染力,既具有創意產業的共有屬性和特徵,也具有農業特色。或可從以下五個方面繼續著力,形成自身發展路徑。

樹立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正在改變各行各業,農業當然也不例外。從褚橙、柳桃、潘蘋果到京東大米,再到三隻松鼠、百草味,傳統農業並不乏互聯網創新的典型案例。

當前我國農業互聯網正從1.0時代向2.0時代的產業升級,農業農村出現了一些新變化,新農人大量湧現。近年來,農村電商呈爆發式增長態勢,許多優質農產品從深居“閨中”到暢銷於市,眾多的“店小二”功不可沒。

接下來,要進一步藉助互聯網的力量,一方面重視對現有的從業人員電商應用技能和網絡基礎知識等的培訓,提高農村電商的電子商務應用能力,鼓勵他們做大做強;另一方面,要緊抓各鎮村的特色農產品資源,打造電商孵化基地,培育壯大電商隊伍,發揮骨幹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的示範作用,推動特色農業發展壯大。

當下,城市和農村中間地帶湧現大量新型特色小鎮,消費升級會最終體現在農產品上;第三方農業專業服務公司的發展也面臨爆發點,五年後可能會連成片;品牌化將最終讓我國農產品走向規模化和國際化等。

致力於農產品創牌

現在,不少農產品經營還處於同質化、低價格競爭階段,商品附加值空間較小。要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積極引導個體電商、行業協會以及專業合作社開展商標、專利、地理標誌等的申請註冊,切實提高農產品質量、知名度和核心競爭力。

同時,要培育一批發展潛力較大的專業合作社,不斷豐富產品和服務種類,推動產業鏈延伸。有了好的品牌,有了好的口碑,自然會帶來優質農產品的高市場掌控能力和高附加值。這裡又要提到褚橙、柳桃等案例。

注重參與式體驗

讓人們參與到農莊的建設當中來,感受到農作物的成長,就自然有人願意為它買單。現在,一些農莊主全力倡導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為市民提供蔬菜的配送、私人定製和菜地租種等項服務,初步形成了一個有機農產品產銷、生態農業示範、現場參觀體驗的服務體系,正越來越受到城裡人的歡迎。

另外,有條件的農場還利用高科技手段監控農事生產流程,甚至讓進入市場的糧食和蔬菜、禽類都掛上二維碼,消費者只要掃一掃就能夠知道其成長曆程,真正吃得放心,吃得健康。而這種方式隨著社會的大發展,也將成為更高層次的體驗式農業。

挖掘鄉土味文化

創意農業的創意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為鄉村文化特色,獨特的村居風貌,傳統的風土人情,美麗的田園風光,厚重的農耕文明,都是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發展休閒農業的沃土。這就要求我們既要保護和利用好具有濃郁鄉土文化特色的古街巷、古村落、古民居,又要積極傳承鄉土生產習慣、節慶習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種種文化因子將引導一些鄉村從單一的農業生產向休閒觀光、人文教育等複合功能拓展,培育農業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吸引農創客下鄉

在“互聯網+農業”的潮流中,規模農業、生態農業、都市農業等都已顯現勃勃生機,不少有識之士捷足先登,已在促進產業融合、改造傳統農業上探索出新路。

各地農業相關部門可以適度引導社會精英投身農業,鼓勵成功人士返鄉創業,讓先進的經營理念、營銷方式、技術手段同時下鄉,推動種植變革,實現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藉助更多“現代農夫”的力量推進農業的創新、綠色、共享發展。

全民創業萬眾創新這把“火”,正從城市“燒”到廣闊的農村,如果建立農村創客專項扶持資金,將對創客項目、創客服務、成果轉化和創客活動予以支持,未來必將激活撬動資本市場要素投向農村農業發展。

目前,我國的創意農業還在起步階段,不管是創新型人才還是技術方面都還存在欠缺與不足,但有料兒菌相信隨著國家和農業從業者的不懈努力,創意農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農業有料兒”是由紫荊傳媒推出的自媒體平臺。紫荊傳媒作為中國農業自媒體第一傳播平臺,依託紫荊創新農業研究院,聚合多方自媒體資源,為大家提供前瞻性的農業權威智庫、農業視頻欄目,以期推動中國農業事業的多角度、全方位的發展,傳播農業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