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山志工故事|沒有圍牆的慈悲學校

利華說:“以前做義工是想做就做,現在做志工我更懂得是慈悲的事必須要做,必須要當做一種責任和義務去履行。”

崑山志工故事|沒有圍牆的慈悲學校

圖說:薛利華以見習志工的身份,在臺上分享與慈濟結下的這份善因緣。攝影/張秀英

2018年5月19日的見習志工培訓中,筆者有幸遇到了來自崑山的薛利華師姐。曾經是慈濟感恩戶的她,在2013年開始接觸到慈濟。如今五年過去了,愛與善念的互動,在志工與薛利華之間流轉。而今她心中的苦難已被化解,更化身成為大愛的種子,現身說法。

今天,我來啦!

“今天,我來啦!———我以一個見習志工的身份,來啦! ”薛利華站在臺上分享與慈濟結下的這份善因緣。去年11月份的時候,薛利華跟隨崑山志工隊伍來蘇州參訪學習,看到統一制服行儀莊嚴的慈濟志工在這裡匯聚。她便暗暗在心底發誓,“我希望來年的某一天,也穿上志工服來到這神聖的殿堂,與各位師兄師姊們一起共修!”

崑山志工故事|沒有圍牆的慈悲學校

圖說:臺下志工被薛利華的生命翻轉故事感動,情不自禁落淚。攝影/張秀英

如今站在臺上的利華欣喜地感嘆道:“熬過來了!”但這一聲感嘆中,又藏著多少的心血與磨難,這是常人難以體會的。

小時候的薛利華體弱多病,睡著後呼吸很淺,導致她的母親很擔心這個孩子一睡下去就沒有了,為此焦慮不安;婚後的利華患膽結石、腎結石、腸梗阻,身體更不如以前,兩個孩子的先天疾病,都讓利華身心憔悴。

“2000多的工資要應付一家四口的開銷,還要給孩子們看病,所以休息對於我來說是個極為奢侈的詞彙。”面容憔悴的利華,始終都是陀螺般不停的處於忙碌狀態,但智慧的她懂得珍惜時間,善於把握人生。

“平時會去參與崑山義工聯的一些活動;靜下來時寫一些勵志的文章,賺些稿費犒勞孩子們;壓力無法排解時,也會找朋友來傾訴,要不就憋在心裡自己慢慢消化。”這些都讓處於人生低谷期的利華有力量與命運抗爭。

佛說人有八苦二十難,遍嘗苦難的利華說:“無論如何苦難,我都只能告訴自己,咬牙堅持,砥礪前行!”

金錢也買不來的!

五年前的一個午後,一個陌生的電話中傳來溫柔的聲音,一群身著藍天白雲制服的團體就這樣走進了薛利華的生活。

孩子所在的培育基地,有一位名叫劉名菊的家長,得知薛利華的情況後,幫她作為新增個案提報給慈濟。通過三次的入戶瞭解,崑山慈濟志工便開始了每月定期的居家關懷。“起初並沒有太大的觸動,只是覺得他們很和善,正好調節一下我們忙碌而又死氣沉沉的氣氛,讓孩子們也體會一下親情之外的溫情,也挺好!”

慢慢地,薛利華就開始期待志工們的到來。她說:“欠債可以用努力掙錢來還,但思想與心靈撞擊帶來的觸動,溫暖而和善的膚慰感受,這是金錢也買不來的!還有慈濟人的一言一行,讓人覺得猶如家人般的親切;特別是那種付出無所求的歡喜狀態讓我倍感震撼……”

慈濟人用謙卑的身段、和善的音容、深入地關懷,猶如放電影般一幕幕地在薛利華的腦海中掠過。這些愛的能量更支撐著她願意放下心中的委屈與壓抑,敞開心懷,讓她在最短的時間內調整自我,從容面對人世百態和柴米油鹽。

苦既拔已,復為說法。“我也會想,如果世人都像他們一樣心發好願,口說好話,身行好事,那人與人之間該是多麼親切;我們的世界該是多麼的美善!”從2014年開始,利華每個週末無論有多忙,都會帶著孩子們去環保站參與分類,迄今為止一直持續。

崑山志工故事|沒有圍牆的慈悲學校

在忙碌且從容的付出中,薛利華深刻地體會到了“對的事情,用心去做就對了!我也要手心向上變成手心向下,去幫助比我們還要困難的群體!”2015年底,她開始參加週三晚間讀書會,更多地瞭解慈濟。也利用上下班、接送孩子途中和孩子們一起撿瓶子賣錢,投竹筒助人,力求反轉人生。

2016年,薛利華也跟著志工們一起值班、參與活動籌備,但沒有正式參加新志工培訓。“就覺得我心本善,如果我有時間、有空間、有能力的時候,我自然會來參與的。當時心裡還是會有太多的擔憂與放不下。”

慢慢地,利華髮覺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遇到不開心的事,會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機跟志工姚哲互動,或者跑到聯絡所求得心靈的慰藉和輕安。在一次次參加敬老院慰問,孩子們看病就醫,籌備人工耳蝸更換費用,丈夫生病等等諸多事情後,利華想到志工們勝似親人般的陪伴,愛的光亮不知從何時起已漸漸地滲透到她內心深處的暗角,讓她安心自在,溫暖備至。

沒有圍牆的慈悲學校

崑山志工故事|沒有圍牆的慈悲學校

“我還有什麼好顧慮和等待的呢?去年我下定決心,是該讓自己成為正式志工的時候了。18年的今天,我就理所當然的穿著志工服來啦!”薛利華激動地說道。

真情流露的薛利華,每每聽到上人的開示,一唱慈濟歌曲、慈濟影片…都會為此動容,也曾經請教資深師姊如何把持?師姊說“為什麼要剋制,這說明你有慈悲心,不傷大雅的。”

“慈濟重視的不只是救濟、援助的成效,更在乎啟發人性善的良能,讓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盡一己之力,且能在付出中自我成長,走出生命幽谷!”寬慰身心的利華,沿著慈濟慈善精神,深度學習,方向明確。

在利華看來,慈濟是所沒有圍牆的大學。“之前的種種都已過去,無法改變。如今的我可以換一種姿態迎接新生活,能接受慈濟慈善、環保、人文、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培養與薰陶。然後帶著慈濟特有的謙恭、無私、節儉、包容、大愛等優秀品質,堅定地跟隨上人、跟隨慈濟、協同師兄師姊們傳遞愛心,去拓寬生命的寬度。”

崑山志工故事|沒有圍牆的慈悲學校

圖說:薛利華和孩子們在崑山環保教育基地留影。攝影/姚哲

利華說:“以前做義工是想做就做,現在做志工我更懂得是慈悲的事必須要做,必須要當做一種責任和義務去履行。我會牢記上人的悲願,師志吾志,為人心淨化盡一份力。”

陪伴薛利華一路走來的志工姚哲表示,真誠的愛可以打動人心,也可以讓人心中充滿溫暖。而時間是可以累積功德,也可以成就一切。用真誠的愛加足夠的時間,愛的力量就能夠將苦難的人從此岸拉到彼岸。姚哲說:“看到利華一家在慈濟人的陪伴關懷下,從原來的看不到希望到現在能夠出來做志工付出,我個人從中也見證到了大愛的力量,內心很歡喜,祝福她一切都越來越好!”

(文:範一蓮 圖:姚哲、薛利華、張秀英 蘇州報導 2018/05/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