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在恢弘壯闊的漢武帝時代沒有封侯,是因為他的戰術落伍了?

關於李廣難封的說法有很多,但都比較牽強。根本上在於作戰方式改變,老人適應不了新的戰爭形勢。

1、騎射與六郡良家子

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開始,騎兵進入中國戰爭的舞臺。此時騎兵作戰主要任務是:偵查、追襲、抄略、絕餉道、擊對方騎兵等,基本不承擔正面作戰任務。

密集的箭雨後,戰車兵衝陣,步兵方陣接敵才是基本的戰場對抗模式。車騎將軍、輕車將軍、材官將軍是當時兵種負責人的將軍號。

李牧、項羽、龍且、灌英都是優秀的騎兵將領。

李廣在恢弘壯闊的漢武帝時代沒有封侯,是因為他的戰術落伍了?

垓下之戰是當時步、車、弓弩兵戰場對抗的經典案例

漢朝自建立後,積極引入胡人騎兵,並在沿邊六郡招募、徵發擅長騎射的子弟從軍,這構成漢軍的騎兵主力,他們在平定七國之亂立下赫赫戰功。李廣就是在此戰中嶄露頭角。

但相對於匈奴的機動性與騎射水平,漢軍有天然的劣勢。從上到下都需要新式戰役法。

2、武帝的雄才大略

“寇可往、我亦可往”,是漢武帝對匈奴作戰的基本戰略,要從根本上扭轉戰略被動形勢。

而對應的自然是戰役法的變更,要能在與匈奴作戰中擊敗他們。

李廣在恢弘壯闊的漢武帝時代沒有封侯,是因為他的戰術落伍了?

漠北決戰,封狼居胥,漢軍新式騎兵的光榮

第一、要有更高的機動性,才能迂迴後方,出其不意作戰,或者迫使對方決戰;

第二、要有自己的接敵優勢,才能在正面作戰中,擊敗甚至殲滅對手。

第一個漢武帝啟用了衛青、霍去病等天才騎兵將領。

第二個騎兵部隊在訓練上發揮漢軍甲冑、武器的優勢,進行衝擊訓練,用衝陣、格鬥解決戰爭。

即戰車的衝擊威力與騎兵的機動性都要擁有。

3、李廣的落伍

新式戰役法確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河南地、河西、漠北幾次大會戰都是如此。

而李廣將軍在與匈奴作戰中,其出色的騎射水平,甚至超過匈奴,在戰場上保持與敵對射。這在小股部隊作戰中,自然無往不利。在大規模陣戰中,往往喪師。

元光六年四路大軍北上,李廣在雁門全軍覆滅。

元狩二年,被左賢王合圍,射殺敵數量與己方持平。

李廣在恢弘壯闊的漢武帝時代沒有封侯,是因為他的戰術落伍了?

漢軍騎兵近戰,參照畫像石改

同時這種戰術很難獲得首級,和漢軍的首級理念也不一致。

相對而言,他的兒子李敢在元狩二年的作戰中,已經開始率騎兵馳擊。之後,李敢也因隨霍去病出戰,衝陣,斬首數多而封侯。

總結:

李廣難封背後是漢軍戰略、戰役法的革命性變化,作為一個將軍沒有適應新的戰爭形勢,自然難以獲得軍人的最高榮譽。就像一個熟悉塹壕戰的將軍生在閃電戰時代自然難以成為常勝將軍,最多隻是名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