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口數據告訴你:這些城市房價最抗跌!

了北上津三大直轄市,去年很多一二線熱點城市的人口都在增長。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深圳2017年年末常住人口1252.83萬人,比上一年常住人口1190.84萬人,增加了61.99萬人;廣州市2017年末常住人口1449.84萬人,比上一年的1404.35萬人增加了45.49萬人;杭州2017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為946.8萬人,比2016年末增加28.0萬人;石家莊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1087.99萬人,與上一年相比增加9.53萬人。

和人口大量流入相對應的是,這些城市的房價大都很抗跌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8年1月70個大中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指數,在2017年人口增量前16位的城市中,除石家莊、合肥外,主要人口流入城市的二手房價格都是同比上升的。同期人口流出的城市如北京、天津的二手房價格指數都在下跌。

由於幾乎所有的一二線城市都嚴格限制新房售價,二手房市場實際上更能反映價格漲跌情況

最新人口數據告訴你:這些城市房價最抗跌!

第一:

人口對樓市的影響,可以以杭州為典型案例進行考察。杭州人口增速在整個長三角範圍內,可以說是首屈一指。

2010~2014年,杭州的常住人口也就增加了17.4萬人。可是,2015年~2016年短短兩年,人口就增加了57.6萬;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946.8萬人,比2016年末增加28萬人。顯然,杭州已經進入到了人口持續增長的階段。

相比之下,長三角的另外幾個主要城市——上海、南京、蘇州的常住人口數量,或者只是微增,或者乾脆下滑。

以上海為例,2017年常住人口減少了1.37萬人,出現負增長。南京2016年常住人口只增加3.41萬人,增幅也只有0.41%。蘇州2017年新增人口只有5萬人,2016年的增幅連1萬人都不到。

大規模的人口湧入,促成了杭州在長三角房地產市場新領頭羊的地位。儘管,杭州的房價因為調控,只是持平;而成交量也有小幅度下降。

但開發商們很少會擔心的杭州房子賣不出去。開發商感嘆,杭州的房地產市場熱度,已經遠遠超過了蘇州、南京、上海等其他長三角城市。

最新人口數據告訴你:這些城市房價最抗跌!

正是因為人口的大量流入,這個城市的房地產在調控不斷加碼之下,受影響程度卻有限。

2017年,杭州的全市新建商品房銷售2054萬平方米,增幅由上年同期的增長57.1%轉為下降11.7%。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520萬平方米,增幅由上年同期的增長46.1%轉為下降19.5%。

但同期的上海,2017年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1691.60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7.5%;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341.62萬平方米,下降33.6%。

北京的商品房銷售面積的降幅更是高達47.8%,商品住宅的銷售面積降幅也達到了38.3%。蘇州的成交面積也下滑接近三成;合肥的降幅則更瘋狂,成交19933套,成交面積215.89萬方,同比下降75.60%;南京的商品房成交降幅雖然只有8%,但住宅成交下滑幅度也接近五成。

而從二手房價格的表現看,杭州幾乎跑贏了長三角市場。同樣,那些人口流入量大的城市,如深圳、廣州、杭州、長沙、寧波、成都、貴陽等地,二手房價格都沒有下降。

最新人口數據告訴你:這些城市房價最抗跌!

第二:

促成人口大量向杭州集聚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是經濟。儘管,杭州的GDP增幅只是8%,人均收入增幅也就7.8%。但是,杭州的高薪崗位薪酬增幅,卻讓這個城市的吸引力暴增。

智聯招聘在線數據顯示,杭州地區2017年冬求職期的平均薪酬為8434元,在全國37個主要城市的薪酬水平中排名第四位。從薪酬的分佈情況來看,8000元以上的佔34.5%。

這顯然是促成杭州人口快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

2月28日,胡潤研究院發佈《2018胡潤全球富豪榜》,全世界2694位身家十億富豪中,有38人選擇杭州作為定居地。杭州也是唯一一個躋進全球十大富豪居住地的中國二線城市。

吸引富豪在杭州安家的,是杭州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

杭州市委組織部透露的最新數據,2017年,杭州新接收應屆高校畢業生7.93萬名,其中碩士以上學歷10003名,同比增長20.9%。

2017年,杭州新增市全球引才“521”計劃人才55名,帶動引進海歸人才4068名;新增市“115”計劃高端外國專家年薪資助項目23項、引智項目206項,帶動引進外籍人才6150名。

全球最大職場社交平臺LinkedIn(領英)發佈的“中國職場全球化榜單”,從中國職場全球化指數看,杭州是繼上海、北京、深圳和廣州之後,新一線城市中排名最靠前的,其中“海歸人才流入流出比”一項排名全國第一。

有數據顯示,杭州已經成為國內人才淨流入率最高的城市,達到11.78%,超過了深圳的7.11%。

最新人口數據告訴你:這些城市房價最抗跌!

第三:

近幾年,全國主要城市紛紛展開搶人大戰,以戶口、購房補貼、創業資金等吸引人才的大規模流入。其中,杭州、成都、重慶、武漢等地成為這場搶人大戰的大贏家。

重慶市基本上每年新流入人口高於流出人口,出現“入多出少”的淨流入狀態。隨著重慶經濟發展,空間優化,重慶人才吸引力逐步加強。2015年同期約為24萬,2016年淨流入人口約30萬,淨流入規模明顯擴大。

2017年貴陽市常住人口480.2萬人,新增近11萬人,佔全省新增人口的一半左右。

在各個城市上演“搶人大戰”的同時,各個城市並不滿足於短期的人口大規模流入,而是著眼中遠期的人口規模

比如,廣州目前初步擬定2035年常住人口目標為2000萬,還有550萬的人口新增空間。另外,成都規劃到2035年人口規模達到2300萬人,而在2017年底,成都的人口規模剛剛超過1600萬,還有700萬人口增量空間。

類似的情況已在很多城市出現,這些城市都將成為未來的人口流向的熱地。隨著人才的流入和產業規劃的落地,這些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也同樣可以期待。

如果說人口是支撐房價的基礎,那麼,由人才流入促升的城市價值則是支撐房價的核心內涵,所以,從人口增量數據可以預測,這些城市將成為未來房價最抗跌的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