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劉燕聲山水畫作品為例,分析網絡時代如何贏得市場的關鍵問題

網絡時代極大地衝擊著舊的生活方式,書畫市場也不例外。其主流由原來的實體畫廊和傳統拍賣,轉移到了無時不在的線上拍賣;由原來只有少數畫家才能進入的大拍,擴展到了人人都可參與的網絡交易;由原來的少數藏家走進了尋常百姓家;也由志在必得的高價舉牌,變成了坐下來理性選擇下單,等等等等。就連學習交流、推廣宣傳,也因網絡而改變了傳統概念。過去以展覽、出版來展示畫家的成就,現在那些逐漸失去了意義,取而代之的是網上的熱度。網絡,將市場和畫家推向了一個不可慢待的新領域,因此,應該有新的思維和策略來應對,否則,只能做藝術路上的鋪路石了。


近兩年,劉燕聲的山水畫作品在網絡上不斷引起熱議。他雖是山水畫界的老人,早年也曾參加過全國美展,不過,在三十多年裡消失得無影無蹤......

2015年後半年他才重新拿起畫筆,只能一切從零開始,如果要在浩蕩的山水畫大潮裡,跑贏三十多年的繪畫路絕非是件容易的事。然而,他的作品投放市場僅一年時間,沒花分文做推廣,也沒有官方各種頭銜,卻一躍成為萬級畫家,並呈現出有市無畫的態勢。這在理性的網絡交易中,大多為百元畫家的情況下是個值得分析的案例。

劉燕聲,1958年出生於河北平山縣的藝術家庭,曾在文聯、新聞和政界工作。少年時期有幸受到了大師吳冠中先生的親傳啟蒙,1978年考入河北師大藝術系美術專業,基礎課後,作為李明久老師第一位賞識的山水畫學生,潛心於山水畫的學習。1980年,以一幅《太行明珠》山水畫開創了山石雲的自然渲染方法,成為這類畫法最早定格在全國美展的作品,也是幾十年來不衰的畫風,當時應約加入了早期的省美協。

不過這些已經成為過去,對於外部來說都已清零,對於他自己來說,吳冠中先生中西結合的創新精神及藝術思想卻深深地根植於心底,在校專業的筆墨學習也奠定了他的基礎。這兩點成為他後來發力的資本,也是高調堅持創新的源動力。

以劉燕聲山水畫作品為例,分析網絡時代如何贏得市場的關鍵問題

劉燕聲山水畫作品《雲起太行》350x97cm

以劉燕聲山水畫作品為例,分析網絡時代如何贏得市場的關鍵問題

劉燕聲山水畫作品《太行春水》350x97cm

以劉燕聲山水畫作品為例,分析網絡時代如何贏得市場的關鍵問題

劉燕聲山水畫作品《陽光太行》局部

下面,具體分析一下他如何精準應對網絡新特性的。

一、剖析畫家成功的關鍵,確立努力的方向

他雖多年未動筆,但對藝術規律和畫家成長路徑做了不少分析,認為成功與否取決於三大方面,一是作品的時代感,二是獨特的風格特徵,三是獨到的藝術思想和理論。這些鐵律成為他遵循的信條和努力的目標。

何謂時代感?劉燕聲認為,就是符合現代人的視覺需求,表現現代自然生活,傳遞現代積極情感的作品。

現代人對畫面的視覺要求在不停地刷新,舊的畫風、古老元素已經讓視覺產生了疲勞,同時受高清畫面的影響,在細節要求上成倍地提高了等級。舊的畫風往往離現實太遠,不是老翁對棋、茅草土屋就是蕭條淡泊世外野趣,尤其是文人畫那種自恃清高逃避現實、玩弄筆墨髮洩情緒的畫風,與繽紛的時代大潮已經不符。如果能夠體現出現代自然風貌和現實中的多彩生活,馬上就會具有新鮮感,這是一舉多得的成效。筆墨會因此而出新,因為以舊的程式化的筆墨無法表現,必須以全新的筆墨才得以實現;風格特徵也會因此而確立,因為現代生活是山水畫的一個盲區,你變盲區為新區,風格自然也體現出來了;新的藝術思想和理論也會在探索中不斷產生,而畫傳統畫,是在前人的程式下所畫,本身走的就是老路,也必然得不到新的思想和觀點。

二、作品的極端性強化

網絡展現出的是大量作品,如果還以常規畫法就很難顯示出你的作品,這就需要強化特徵,況且藝術作品就需要強烈的感染力。劉燕聲的作品力求形成兩個極致,一類是微結構山水畫,把山石結構和質感的自然美強化到極致(這類更多作品請看“現代山水畫研究”用戶裡的《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一文)。二是把抒情性的寫意小品清新到極致(這類更多作品請看“現代山水畫研究”用戶裡的《劉燕聲寫意清新自然風》一文)。

把結構和質感強化到極致並非寫實的細描,是以極有表現力的蒼勁筆墨,有效地強化結構和質感,其表現方式與寫實不是一個概念,效果也不是一個層面。大多為一寫實就弱,就往後退,甚至光媚膩俗,而微結構山水畫越到位,就越往前跳,感染力就越強烈。

以劉燕聲山水畫作品為例,分析網絡時代如何贏得市場的關鍵問題

劉燕聲山水畫作品《我依河邊居》68x68cm

以劉燕聲山水畫作品為例,分析網絡時代如何贏得市場的關鍵問題

劉燕聲山水畫作品《沐春》68x68cm

三、以有份量的作品奠定高度

有心人懂得這個理,能夠坐下來紮實地創作幾幅有份量的代表作,這些推出之後,就會很快定位畫家的水平和身價。但是,很多畫家的筆墨也不錯,可就是一味地量產,價格低得可憐,以為多走數量就會有人氣,這是很大的誤區。事實是,你出手再多不足百元的作品,在市場眼裡還只是百元畫家,提升的潛力會很小,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

劉燕聲重新拿起畫筆後,並沒有急於考慮市場,坐下來創作了一些核心作品。也正是以這些作品強勢打開了市場,那些核心作品未必出手,但她起到的作用是顯著的。

以劉燕聲山水畫作品為例,分析網絡時代如何贏得市場的關鍵問題

劉燕聲山水畫作品《太行如鐵》177x97cm

四、以強烈的個性讓人記住

我們挑選服裝,首先考慮的是款式和個性化。山水畫也一樣,如果還畫火車都拉不完的雷同作品,買家就會匆匆而過。如果畫面形象突出,山石造型個性鮮明,即使買家當時不下單,也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打下了進一步考慮的基礎。

以劉燕聲山水畫作品為例,分析網絡時代如何贏得市場的關鍵問題

劉燕聲山水畫作品《陽春太行》68x68cm

五、為古人服務還是為現代人而畫

有不少畫家總弄不明白麵對的人群是現代人還是古人,熱衷於畫一些陳舊作品。他們以為古人的名畫就是最高目標,也看到很多古畫拍出高價,殊不知,那主要是年代產生了價值,你再模仿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要了解現代人的視覺情感,以後是時尚年輕人的天下,他們欣賞什麼是應該思考的。劉燕聲高調堅持為現代人服務,很多反饋也力證了這點是正確的,也是迅速打開市場的重要因素之一。

六、針對網絡,各個環節不能忽視

1、作品的拍攝和還原

劉燕聲非常重視作品拍攝的後期還原,他說,我們畫好了,不能輸在圖片上,圖片還原不好會嚴重影響作品的質量和品相。他從相機參數、燈光佈置到專業監視器,協同做到每幅作品最大程度地還原,是還原,不是強化,讓對方能夠看到相對真實的作品。

另外,要保證圖片上傳後的清晰度,需要針對不同平臺生成不同參數的圖片。各平臺的要求都不同,只告訴文件大小上限,不告訴你分辨率的要求,需要多試才行,否則,上傳後清晰度大打折扣,非常遺憾。

2、針對縮略圖做些文章

交易平臺給出的縮略圖都很小,尺幅大的作品往往顯示不出原作優勢。如何在黑壓壓上萬幅圖片中顯出你自己的作品來呢,這就需要針對縮略圖做些文章。劉燕聲專畫一些大的局部性的山石來突出畫面形象,在大量縮略圖中明顯佔有視覺優勢,通過這類作品把客戶吸引到店鋪中來,讓客戶再仔細瀏覽其它作品。

3、宣傳要精準,不要濫推廣

因某些原因,之前劉燕聲不便在大媒體上做宣傳,謝絕過上百次的各種專訪。但是,也不是一點工作沒做,他所做的就是在自媒體上精準地介紹,但並不多。他反對常規的一段簡歷、參展經歷和一堆圖片完事的那種模式,也反對之乎者也式地藝評,更反對弄一堆哲人的話,唯都與作品沒一點關係的文章,他認為那些半點用都沒有。能起作用的就是以作品為依據,重點介紹與眾不同的地方,創新點、亮點和思路是什麼,千萬不能概念化。

劉燕聲在文字上把關很嚴,有些認識的不認識的好心網友轉發作品,配上一段文字,他發現表述不準確後,都要要求撤下,這樣的事例不在少數。他認為,不要多而濫,要的是精而準,不能讓大家對自己的創作意圖產生曲解。

4、落款要讓人看明白

這個問題也是推廣中的一個環節,劉燕聲認為,要掃清推廣過程中的一切障礙,落款是很容易讓人忽視的一點,但非常重要。

過去,知名畫家為數不多,信息非常集中,出版物已經告訴是哪位畫家的作品,什麼樣的落款不太重要,何況大師們的落款都很明瞭。可現在不同了,信息極為廣泛,網上一搜滿屏都是山水畫,很難辨識是哪位畫家的作品。你的作品很可能有幸被點擊,但不幸的是你的落款卻在玩深沉,讓人怎麼看也不知是誰的畫,本來可能有商機,就是因為不知是誰的畫而失去。經常有人在網上詢問,請大家辨識某幅畫的落款是誰,這無形中對作品和畫家的推廣造成了嚴重的障礙。

現代社會是廣而告之的節奏,可很多畫家卻把自己隱藏了起來。劉燕聲在落款上一律用簡體,字字都明瞭,他也反對一大片的題文,認為只有落款記載就行了。畫,畢竟是畫,所有情感都要由形象來傳遞,不要再用題文來解讀,何況很多畫家的書法讓人看不明白。買畫的買的是舒心,不是添堵,現代生活都是快節奏,沒時間費勁地猜這猜那。

六、市場論英雄

過去講學術價值,現在多了一項是市場價值,市場論英雄聽起來有點俗,但在經濟社會里無人能夠超脫,就連大師們也是以拍賣價值排座次、論英雄。

劉燕聲認為,當今社會,市場是快速檢驗作品成功與否的試金石,它會直接告訴你的作品能否讓大家所接受,是不是符合現代人的視覺觀,營造的意境能不能與現代人的心靈產生共鳴等等。如果在專業筆墨基礎上,市值又不斷攀升,這樣出的英雄無可厚非。

七、炒作不可取

可以說好的作品做正常宣傳會有一定效果,但作品老套筆墨不展的,花多少錢炒作也沒用,甚至適得其反。在這方面,劉燕聲從沒花過一分錢,他深知錢能買各種炒作,能買展覽出畫冊,但買不來作品的質量,作品質量才是王道,整天花心思炒作買頭銜不如紮實地創作好作品。

以上幾點是劉燕聲打開市場的幾板斧,因步入市場時間還很短,以後需要做的肯定不只這些。另外,有些貌似是他獨有的條件,其實都具有可複製性,比如大師的思想誰都可以學習,筆墨誰都可以提高,一些技術性的問題都是開放的。

另外,本文是針對大部分畫家而言的,已經成名的一線畫家也不用再操作什麼,但是他們也需要面對網絡調整觀念,網絡上的價格肯定會更理性一些。

------------------------------------------------------------------------------

附:劉燕聲部分藝術觀點摘錄

——這個時代不缺筆墨,缺的是筆墨下的時代。

——山水畫絕不可能只停留在披麻下的老翁仕女茅草屋的時代,新自然風貌、新時尚、新生活才是當今畫家的著眼點。

——書本里長不出山水,大自然才是最好的活教材,臨摹芥子園一千遍不如到自然中看一眼。

——尋尋覓覓繞道遠古,不如踏踏實實取法自然,大自然千姿百態,有取之不盡筆墨的資源。

——人生很短暫,如果三年畫不出名堂來,就要趕緊換一種思路和筆法,如果路子對了,半年就會有效果。有很多作者筆耕幾十年,還是走不出百元畫家的行列,如此再不反思,一生可能就搭進去了。

——國畫的改名是近代的事,本身就不符合慣例,應徹底改回水墨畫。國際上都是以繪畫工具來命名的,油畫並沒有命名為法國畫,也沒有任何精神或意義的限制,而國畫則這精神那底蘊,自己把自己束縛得死死的。早該是大水墨時代了,要去除人為的各種限制,只要是水墨工具畫的、大框架為水墨格局就是水墨畫。不要讓這枝獨秀只在自家院子裡開,要成為開放型的國際大畫種,外國人畫水墨會花樣百出,是好事,不要總惦記那點人為的傳統精神。如果在全球形成一個大水墨概念,形成大水墨畫市場,你覺得死守那點精神,期待百八十元的訂單還有意義嗎。

再者,即使國際化,也不用擔心會拿走水墨畫起源的這個遺產,況且還能讓世界更多地瞭解中國文化。法國沒因油畫全球化而失去什麼,也沒失去油畫特徵,相反,得到了什麼就不用多說了。

——我們不能總拿所謂的“傳統精神”尺子來度量作品,如果用四王來度量白雪石的桂林山水,來度量吳冠中的白牆黑瓦,能度量得了嗎?其實,換一種思路是可以的,要弄清繪畫是從巖畫發展而來的,沒有發展就不會有兩宋宮庭畫,也就不會有文人畫。所以,真正有生命力的、有現實意義的傳統精神,就是當隨時代推陳出新,發展創新才是衡量作品的定盤星。

——藝術不能是程式化的,程式化是一種機械動作,如果以程式化的手法畫山水本身就不符合藝術規律。

——有人動不動問初學者,你學過古人誰誰誰的畫嗎?那麼反過來問你,你學過嗎?頂多臨過幾幅模糊的圖片影子而已,這也叫學傳統?

——有人總覺得自己懂傳統底蘊,冠以山水畫什麼哲學思想、國學底蘊,請問哪幅名畫為哲學作品。畫,就是視覺藝術,她的功能就是給人以美感和情感共鳴,最值得講的就是藝術規律而不是什麼哲學國學。要說最具陰陽哲理的當屬太極圖,但那不是山水畫。

——如果按照現代畫家追尋古人的邏輯,我們就看不到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了,應該看到的是石器時代。古人都表現所處的時代風情,今人卻反過來表現遠古,表現也可以,但你還能穿越到古人的生活中去嗎?沒有生活體驗是絕不可能畫出成功作品來的。

——藝術的表現形式是多元化的,不能只是單一的。我們不能誤解中國畫只注重寫,其實勾、皴、擦、點、染本身就不只是寫了。我們以文學為例,詩如果比喻為寫意的話 ,那四大名著可就不是幾句寫意了,所以,文學藝術的形式不是單一的,她們共同構成了多元的民族文化。山水畫也一樣,勾皴擦點染等十八般兵器,需怎麼用就怎麼用,有的側重於勾,有的側重於染,都是水墨畫。

——水墨畫作為一個大畫種,對自然界的物象不能只是選擇性的表現或迴避,只要筆墨能表現出來的都要去刻畫,以豐富題材和拓展筆墨的表現力。古人還有許許多多沒有解決了的問題,需要後人來完成。比如冰天雪地,幾千年來不能有效地刻畫出晶瑩剔透的冰雪美景,於志學先生突破了。我們賴以生存的陽光不能再回避,況且那些光照和投影是難得的筆墨關係和造型的有效手段,不能把這天賜的筆墨丟掉。古人的石分三面和山石質感沒有解決好,微結構山水畫做到了。

另外,從另一角度來說,古人沒解決的許多問題,恰恰為我們留下了更多的創新空間。

——繪畫是造型藝術,如果造型不過關一切免談,古人還講以形寫神,無形何談神韻,即使大寫意,也要以形為依據。

——白石老人的“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我理解應是指那些無功力的似和不似(比如行畫那樣的媚俗),他自己畫面中的形象很多也是非常嚴謹的,比如蝦,在造型和神態上,似絕對大於不似,只是沒設色而已。

——山水畫的主體是山,山是由大小不同的石塊組成,這些天然的組合形成了點線面的韻律,在這些天然美的面前,任何不以自然為依據、僅憑想象隨意勾勒的山都是蒼白無力的。

——我們不能丟掉自然山石的精彩,要把它放大和強化,這就需要加強對山石結構的訓練,這一課是繞不過去的。

——山石造型就是山水畫的面部,符合自然規律就能給人以美感,否則就是醜的,所以山石造型是決定山水畫成敗的基本要素。

——山石的質感往往不被畫家重視,但是,質感不僅只是質感,它是增加作品感染力的有效手段。

——山水畫講究遠,但遠不能全是直白的遠,同樣也可以以近寫遠,大山背後的遠更會耐人尋味。

——某個人的語言能力很好,但總給人家講舊故事,即使講得非常生動別人也不想再聽,同樣,筆墨功力很深,總畫舊套的或千篇一律的也不會受歡迎,也註定成不了大器。

——新畫風是作品的生命,也是市場的寵兒,它的作用大於筆墨,因為它是進入眼球的第一道關,筆墨倒是可以慢慢再提高。

——好作品不用過多解讀,需要過多解讀的註定不是好作品。有些畫家的畫解讀了半個世紀也沒幾個人明白,吳冠中先生的作品還用長篇解讀嗎,強烈的美感無須他人多說一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