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以《邊城》為例——淺析沈從文的筆下的美學藝術特質

《邊城》是沈從文創作的中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34年。該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以《邊城》為例——淺析沈從文的筆下的美學藝術特質

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下面從《邊城》中湘西獨有的風情美和人性美兩個方面來探討下淺析沈從文筆下的美學藝術特質!

一、湘西獨有的風情美

(一)湘西風景

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是一曲熱烈的、真摯的愛情讚歌,是一支描繪湘西生活的田園牧歌,是一首藉助小說題材呈現湘西自然風光的無韻詩歌,它是以樸實無華的筆調,將湘西的一花一水、一山一樹勾勒出色彩繽紛的田園山水畫作的佳作。

因此在《邊城》中,讀者能通過古樸的文字,窺見湘西生活的真實場景。然而這真實的場景是先生通過藝術構思與藝術加工形成的藝術真實,雖與湘西實際情景有明顯的差異,卻能使讀者對書中的自然風景深信不疑。譬如在小說開篇,先生是這樣描繪湘西的山川河流:“初五大清早落了點毛毛雨,上游且漲了點“龍船水”,河水全變作豆綠色……”寥寥數筆,便將雨中的河流描繪的如夢如幻,將讀者帶入一個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之中。

以《邊城》為例——淺析沈從文的筆下的美學藝術特質

《邊城》的故事便是在這種恬適的氛圍中展開的,讀者在細細品味小說的文字的同時,能夠藉助優美的自然風光,瞥見人物的內心情感,因而湘西的風景是小說《邊城》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例如說,先生在描寫翠翠哀傷的心境時,並未採用“開門見山”的寫法,而是將人物的情感寄託在對夜空的描繪上,夜空景象的每次變換,都能使讀者窺見翠翠矛盾而複雜的心緒,進而在景物襯托的手法下,完美詮釋人物豐富的性格特徵以及情感特點。在人性刻畫層面,沈從文先生不僅將自然風景描寫作為渲染烘托人物情感特徵的主要手段,更結合不同人物的人性本質,通過在情節敘事中的風景插入,暗示出人性美好的一面。

(二)人物形象

沈從文的故居位於古雅而清秀的湘西鳳凰城,先生曾說他用前半生體驗湘西,用後半生描繪湘西,他的文學創作的根源是他對湘西的情結,是他對湘西古樸民風的嚮往,尤其在先生闊別十年後,再次回到湘西時,他清晰地感受到湘西的人文地理是喧囂的城市無法給予的,是歷史的車輪無法改變的。因而在鄉村文學運動中,先生對其他作家的文學主張不以為然,強調人性美與風情美才是鄉村文學真正的使命。在此背景下,湘西人民美好的道德觀念、豐富的情感特徵以及深邃的民俗禮俗的形成與湘西獨有的自然風格的影響不無關係,山美、水美、人更美。

以《邊城》為例——淺析沈從文的筆下的美學藝術特質

《邊城》中翠翠淳樸活潑、天真善良,具備著自然環境特有的活力,讀者能夠通過理解翠翠的人物形象,感知到湘西內在的風土人情。因此,《邊城》中的湘西人的情感與性格是自然環境影響下的產物,解讀《邊城》的風情美,便是解讀沈從文先生的人性美。

二、湘西獨有的人性美

人性美是對人的本性的歌頌與讚美,是對人類的社會屬性與自然屬性的整體考量,它是人的心理屬性,是區別與動物的本質,同時它又是複雜而深邃的意識形態。弗洛伊德通過對夢的解析,對人性的整體範疇作出準確而恰當的界定——慾望。慾望是人類與自然生物共同擁有的屬性,是人類獲得自然生存機會的本能。然而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類的語言形態及生存技能得到了顯著的改變,然而人性卻在時間的歷練下得以保留。

在沈從文的湘西系列中,作者的世界觀架構在地廣人稀,山勢險峻、賦有西域風情的湘西地界。由於遠離現代文明的侵擾,湘西保持著淳樸的民風,能夠在自然環境中滿足生存的需求,進而其人性向善的一面得以彰顯。

以《邊城》為例——淺析沈從文的筆下的美學藝術特質

正因如此,沈從文在創作小說《邊城》時,注重對湘西人古樸純真、真誠勇敢、勤勞樸實的刻畫,依託文學創作,揭示出湘西人民最原始、最美好的人性美。然而正如上文所述,湘西的人性美與風情美是相輔相成的、相互映襯的,是沈從文湘西情感的重要載體,湘西田野牧歌的關鍵組成部分。在探究風情美的同時,通過情節梳理及人物性格的解讀,能夠挖掘出《邊城》中獨特的人性美。

(一)翠翠之美

翠翠的人性美主要體現為愛情美、童貞美以及品性美。在《邊城》中,翠翠與綠水青山作伴,沒有沾染城市獨有的世俗氣息,她乖巧伶俐,富有鄉村女孩特有的天真、淳樸而不嬌慣,仿若池塘中漂浮在荷葉間蓮花,對所有的事物都是好奇的,對所有美好的情景都是嚮往的,尤其在戀愛時,它說表現出情感,更是深切感人的。在黑夜瀰漫時,爺爺正整理著白天時用來渡客的小船時,她的內心是薄薄的淒涼,好像缺少了本應該擁有的東西。她感到生活似乎平凡的“很”,又有些忍受不住的想法。這正是少女情竇初開時,內心最為細膩的寫照,是洋溢著美與愛的柔情蜜意。


以《邊城》為例——淺析沈從文的筆下的美學藝術特質

電影《邊城》裡的翠翠

而當翠翠想到成親後,爺爺將焦慮、傷心、悽苦、孤獨時,翠翠又不免有些擔憂。於是又向爺爺保證,自己是絕不會丟下爺爺的。可以說翠翠的人性美在於古樸,在於對愛情的嚮往,在於對爺爺的愛。在親情與愛情的抉擇中,翠翠的美好的人格得以完整地呈現,並通過對爺爺的關愛,體現出翠翠最真誠、最本質的一面。因此作者在描繪翠翠的內心矛盾時,常常以幽靜的夏夜、清脆的蟬鳴以及風吹過樹林帶來的呼呼聲,揭示著翠翠的擔憂與淒涼。然而如若翠翠的人性中缺乏對爺爺的關愛,那麼翠翠與兄弟二人之間的愛情便顯得很平淡,《邊城》也難以成為沈從文先生的代表作,更無法影響中國整個文壇。

從人格發展角度來分析,《邊城》中對人性的揭示,完全以矛盾與衝突為基礎的,只有利用矛盾與衝突,才能使先生的湘西敘述更賦有故事性,更能使讀者全面而深入地挖掘湘西特有的風俗禮俗。

(二)兄弟之美

在小說《邊城》中,天保與儺送兄弟二人對愛情堅貞忠誠,能為愛情拋棄世俗錢財,甚至捨棄掉寶貴的生命。然而在愛情的競爭中,天保的人性美被表現得淋漓盡致。以鬥歌為例,兄弟二人相約乘船趕往翠翠處,以歌論輸贏,然而哥哥天保因先乘船找到了翠翠,覺得有失公平,進而待到弟弟儺送趕來時,決定讓儺送先唱。然而當弟弟開口後,天保明知敵不過弟弟,便不再開口,退出了競爭。可以說天保的愛情結局與其性格有關,然而從整部作品中,能夠感知到天保對愛情的堅貞不渝,對弟弟的關愛呵護。這便是沈從文先生對哥哥人性美的最好詮釋。然而與翠翠的內心糾葛相比,哥哥天保的愛情失利,完全取決於與弟弟儺送間的兄弟情以及“公平意識”。

以《邊城》為例——淺析沈從文的筆下的美學藝術特質

兄弟

在傳統文學作品中,角色在面對愛情抉擇時,無疑不對“競爭對手”進行排擠,以此獲得愛情的最終勝利。其主要的情節矛盾則圍繞在戀人間的感情糾葛以及親人的阻撓。然而沈從文先生在處理《邊城》的愛情主線時,則將人性作為愛情糾葛的主要載體,使人性中美好一面成為阻礙愛情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先生筆下的愛情故事相較於傳統愛情故事,更加委婉、更加恬適,更與湘西優美的人文風情相切合。特別在處理兄弟矛盾時,天保所面臨的矛盾不僅僅是儺送,而是自身所擁有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因此在自身利益與公共利益相矛盾時,天保寧願選擇後者。這正是兄弟之情的體現!

(三)爺爺之美

《邊城》的人性美還表現在老船伕對孫女關心的層面上,表現在老船伕對待工作、對待生活的態度上。在沈從文筆下,老船伕是湘西勞動人民的代表,他憨厚、樸實、勤勞、善良、克盡本分、忠於職守,雖然清貧如洗,卻從不索取,終生為他人服務,不圖一絲回報。而對孫女的疼愛更是無微不至,幾乎將所有的身心都交付給孫女。他敦厚、慈祥、凡事只求心安理得,是我國傳統民族美德的體現。先生在刻畫爺爺這個人物時,無時不將湘西的人文景觀與爺爺的划船渡客的情景相融合,無不利用湘西獨有的風情美凸顯出爺爺的勤勞美、品性美。

以《邊城》為例——淺析沈從文的筆下的美學藝術特質

從文學創作角度來講,先生運用正面襯托的手法將老人美好的品性進行全面的展示。譬如爺爺划船穿過蘆葦叢時,天是湛藍的一片,水是微微地盪漾,風也總是和煦的,暖暖地。而在人物情感聯繫層面上,爺爺總能夠體諒到翠翠寂寞憂傷的心思,總能用唱歌、說笑話、講故事的方式,逗翠翠開心。

可以說爺爺對翠翠的關懷是無微不至的,然而正因為這份關愛,使得爺爺對翠翠的“將來”抱有最大的希望,為了讓翠翠嫁個好人家,奔波勞作,同時也因為翠翠的愛情悲劇而憂傷垂淚。所以爺爺的人性美主要表現在爺爺的勤勞品質以及對翠翠的關愛上。

(四)鄰里之美

船總順順是湘西人民的代表。它慷慨大方、豪放灑脫、好交朋友、樂於助人。對“退伍士兵、失事傳家、遊學文人”總能不盡力幫助的。在順順的身上表現的更多的是湘西人民豪爽的胸懷、正直的品性以及仗義的助人之心。正是這種湘西人特有的美德品性,使得湘西的邊城小鎮擁有城鎮生活難有的民俗淳風。

以《邊城》為例——淺析沈從文的筆下的美學藝術特質

因此《邊城》中的鄰里之愛,具體指湘西人共有的美好品質,譬如好客、助人、誠實守信等等。然而沈從文先生在處理社會群體的人性美時,並未按照傳統文學的手法,採用臉譜型人物進行具體刻畫,而是攫取具有代表型的人物,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的方式,體現湘西獨有的風俗美與民風美。不過這種群體性的人性美又與具體人物的刻畫有關,先生將代表湘西民風的船總順順、代表青年男女的天保、儺送、翠翠以及代表湘西傳統勞動階級爺爺融合在一起,通過愛情故事的創作,描繪出湘西邊城小鎮的人性美。

可以說,順順是湘西人性美的總體代表,而天保兄弟、翠翠及爺爺則是湘西人性美的具體代表,以此在讀者閱讀作品時,能夠全面地瞭解湘西獨有的風土人情。

三、結語

沈從文先生的《邊城》在藝術創作層面上,兼具小品文與抒情詩的優美筆觸,能夠通過細膩的人物心理描寫與如詩如畫般的環境描寫,描繪出湘西邊城小鎮獨有的風土民情。而在人性美的表達上,先生通過風景描寫揭示人物豐富的內心情感,並藉助人性與愛情間的矛盾,體現角色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在心理描寫方面,沈從文藉助對話、行動、獨白、面部表情等方式直接詮釋人物的心理特徵,進而運用氣氛渲染、景物描寫以及故事情節深化角色的心理感受。在環境描寫層面,美麗的黃昏、繁密的蟲聲、婉轉的黃鶯,能夠隨角色的感情波動而展開,全面展現著角色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因此,《邊城》的田園牧歌特徵、如詩如畫的意境主要是以環境美與人性美體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