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啼笑因緣》為例,分析張恨水為什麼深受張愛玲、魯迅母親喜歡?

張恨水在民國時期很受歡迎,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販夫走卒、文人墨客都喜歡他的作品。

受很多文藝女青年喜歡的張愛玲,是很多人的文學偶像,但張愛玲的偶像之一卻是張恨水。

張愛玲在散文《存稿》中說:“我有個要好的同學,她姓張,我也姓張,她喜歡張資平,我喜歡張恨水,兩人時常爭辯著。”

《啼笑因緣》為例,分析張恨水為什麼深受張愛玲、魯迅母親喜歡?

魯迅的母親不喜歡讀兒子的作品,卻是名副其實的張恨水的“小說迷”,據說,魯迅的《吶喊》出版後,有人曾特意送給老太太看,並且告訴她其中《故鄉》寫得最好。可是老太太讀完這篇小說後卻說:“沒啥好看,我們鄉間,也有這樣事情,這怎麼也可以算小說呢?”

但每逢有張恨水的新書出版,是一定要魯迅給買回去的。

《魯迅全集》記載了魯迅給母親買書時的一封信:“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三日前曾買《金粉世家》一部十二本,又《美人恩》一部三本,皆張恨水作,分二包,由世界書局寄上,想已到,但男自己未曾看過,不知內容如何也……”

張恨水的小說就是連載報紙大賣的保障,光《啼笑因緣》就再版了36次,如果民國有作家富豪榜排名,張恨水肯定是妥妥的第一名。 張恨水為什麼會成為民國的“通俗文學大師”?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

《啼笑因緣》為例,分析張恨水為什麼深受張愛玲、魯迅母親喜歡?

張恨水其人


一 、張恨水自身不懈的努力

張恨水被尊稱為現代文學史上的"章回小說大家"和"通俗文學大師"第一人。在民國時期以作品多產出名,他五十幾年的寫作生涯中,創作了120多部通俗小說,其中絕大多數是中、長篇章回小說,總字數三千萬言,堪稱著作等身。

《啼笑因緣》為例,分析張恨水為什麼深受張愛玲、魯迅母親喜歡?

少年時期的張恨水

01家道中落後不拋棄不放棄

張恨水1895生於江西小官吏家庭,比較富裕,本定於去日本留學。但在父親死後,家道中落,留學機會沒了。

因為是個文弱書生,做不了農活,只得在書房苦讀。,不少人冷眼相對、落井下石,甚至還被鄉村人罵為“大包衣”(指沒有用的胎盤)。

就如魯迅在《吶喊》自序中說:“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麼,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

《啼笑因緣》為例,分析張恨水為什麼深受張愛玲、魯迅母親喜歡?

但張恨水並沒有在巨大的家庭變故中喪失對生活的信心、對文學創作的熱愛,不顧旁人的曲解嘲笑,每天用很多時間在書房裡看書、寫作,並且有目的的攻讀一些古文,剖析林紓翻譯的外國文學作品。

張恨水非常喜歡《老殘遊記》,欣賞主人公老殘外出遊歷的風采。他也不甘囿於鄉間的狹小天地,冒生命危險和堂兄學習老殘外出遊歷,增加社會閱歷、體察民俗風情,積累創作素材。

《老殘遊記》是清末四大譴責小說,寫一個被人稱做“老殘”的江湖醫生在遊歷中的見聞和作為。老殘"搖個串鈴"浪跡江湖,以行醫餬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是他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同情人民群眾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俠膽義腸,盡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

張恨水廣泛的閱讀、外出遊歷開闊的視野,都為日後創作打下堅實的寫作功底。也因此成就了他的傳奇三絕:一、左手搓麻將、右手寫稿”,並且能同時在不同報紙連載六、七部小說。二、詩詞歌賦樣樣精通,行如流水般穿插在小說中。三、寫作從來不打草稿,往往一揮而就。

02具備超前的讀者意識

“古今中外,所有作品的敗筆最後都是由讀者指出來的,接受什麼摒棄什麼也是由他們抉擇的。

——路遙

”張恨水就具備著這樣讀者意識,將讀者視為“真正的上帝”。

19歲的張恨水敢於孤身前往異地闖蕩,為生計奔波,做了多年編輯。按他自己的話是,忙於做“新聞工作的苦力”,天天寫好幾千字,強迫性高速寫作,大大鍛鍊了其文字功夫,而且使他有了隨機處理八面來風的敏銳判斷能力,並在其間摸索出了讀者的口味特色,發現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從中學會站在讀者的角度去考慮構建小說結構、情景。

比如應嚴獨鶴之邀張恨水在《新聞報》上連載的小說---《啼笑因緣》。因此首先要引起上海人的興趣,張恨水就設身處地站在上海讀者的角度上構思小說。

寫《春明外史》時,認為這樣的百萬鉅著可能吸引不了上海讀者,必須要有戲劇性、有懸念。於是特地深入民眾去觀察生活,並將地道北京方言加以提煉,使其俏皮生動,大大增加語言的感染力,深受讀者喜歡。

因張恨水的才華與努力,得到成舍我賞識,獲得獨自全權負責《世界晚報》的副刊,他也因此更加努力,站在讀者的立場上去構思作品,使得報紙大賣。

《啼笑因緣》為例,分析張恨水為什麼深受張愛玲、魯迅母親喜歡?

二 、作品內容“雅俗共賞”,受眾廣泛

民國時期的小說家有很多,如徐枕亞、吳雙熱、李定夷,甚至有專門一個通俗小說流派,叫“鴛鴦蝴蝶派”。為何只有張恨水成為當之無愧的“民國寫手第一”?

“打鐵還需自身硬。”他的作品本身具備獨特價值,不僅情節曲折複雜,結構佈局嚴謹完整,還將中國傳統的章回體小說與西洋小說的新技法融為一體,幾乎全民老少都愛看。

01小說模式創新

張恨水的作品一改中國傳統小說類型的單一性,不是主要受閨中女郎歡迎的純言情的“才子佳人”模式,如《啼笑因緣》,不是單純受俠膽義士追捧的武俠小說,也不是主要批判現實貪汙腐敗、社會不良風氣的諷刺小說。而是融“言情、武俠、譴責”為一體,這樣使小說受眾更廣,受更多人喜歡,得到更多人的追捧。

首先,具備女歡男愛的愛情套路

《啼笑因緣》裡,男主樊家樹與沈鳳喜、何麗娜、關秀姑三位女子的跌宕起伏的情感糾葛是一條言情套路,故事內核是“一男三女”模式

沈鳳喜是唱大鼓書的貧家女孩,單純可愛、活潑俏麗。何麗娜是當時新式女性,潮流勇敢、獨立自主。關秀姑是俠肝義膽、敢愛敢恨的俠女。不同類型的女性讀者都可以在裡面找到自己的影子,有極強的代入感。

文中沈、何兩位女主容貌相似,樊家樹南歸時沈鳳喜發生變故等的內容設定,都符合人們喜歡看噱頭的心理。而文中有很多女性喜歡文中唯一男主,男性讀者閱讀時也會獲得內心世界的滿足,滿足心中的臆想。

《啼笑因緣》為例,分析張恨水為什麼深受張愛玲、魯迅母親喜歡?

其次,具有批判現實貪汙腐敗、社會不良風氣的諷刺模式

《啼笑因緣》批判了沈鳳喜貪財重利、愛慕虛榮的性格弱點,書中沈鳳喜貪圖劉將軍的錢財,甘願放棄了與樊家樹之間的真摯感情,這與她自我約束力不強有關,也與後天教養有很大關聯。

諷刺了沈三玄等人好吃懶做、攀榮愛貴的劣根性,掙錢後就去喝酒揮霍,甚至為了錢財與所謂的威風,設計把侄女推向劉德柱這個火坑。譴責了以劉德柱為代表的草菅人命、陰險狡詐的封建軍閥,他視人命為草芥,有強烈的控制慾,把沈鳳喜毒打至瘋。這種種體現出譴責批判因子。

再者,具有武俠元素吸引了熱愛武俠的讀者

關氏父女俠肝義膽、有勇有謀。關壽峰會為了幫助沈鳳喜脫離大軍閥劉德柱的魔爪而夜探劉府。他的朋友們會因俠義心腸和關壽峰的兄弟義氣而幫助素不相識的沈鳳喜。而關秀姑會為了心上人的幸福而冒險進入劉府當女傭,甚至敢於設計刺殺劉德柱。卻在寫武俠這種爛俗題材中尋找出了幾分詩意,

如十五回中秀姑看到家樹在落雨的院中哀嘆,沒有直接上前規勸,只是留下紙條:“風雨欺人,勸君珍重”,具有江湖兒女敢愛敢恨、瀟灑豁達的特性。

《啼笑因緣》為例,分析張恨水為什麼深受張愛玲、魯迅母親喜歡?

02寫作形式技巧創新

受中國傳統章回小說啟示,張恨水精心創建九字回目

九字回目不同於以往章回小說,整體新穎別緻,並切合本回的高潮,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並且這些回目、實物的描繪多華麗典雅,吸引了文人墨客、高雅人士的閱讀。

如《啼笑因緣》的第一回的回目:“豪語感風塵傾囊買醉,哀音動絃索滿座悲秋”。用字考究,如“感”、“動”是對風塵之事有所感,為絃樂的悽婉聲音所動,用字精煉。“傾囊買醉”、“滿座風塵”,四字詞語使二聯倍感華麗典雅。

如《金粉世家》第一回的回目:“陌上閒遊墜鞭驚素女,階前小謔策杖戲嬌嬛”。上聯的“陌”是仄聲,下聯的“秋”就是以平聲相對,“陌上”對“階前”,“閒遊”對“小謔”,平仄詞性都對仗工整。

這些典雅精緻的回目,尤其吸引知識階層的喜愛,如老舍、陳寅恪等文學大師都評價頗高。

《啼笑因緣》為例,分析張恨水為什麼深受張愛玲、魯迅母親喜歡?

張恨水書法

03語言雅俗共賞

張恨水小說是通俗小說的代表,也具有大眾化、通俗化的特色。文中人物對話日常化,切合說話人的身份,真實感十足。

《啼笑因緣》主要寫發生在“首善之區”北平的故事,所以對話也體現了北京方言

如第十三回中劉家僕人所說:“李爺爺,該開稀飯了吧?”,“稀飯不準吃呢,你預備一點麵條子吧,那沈家小姐還要和將軍開談判呢。

”這裡的“開稀飯”、“麵條子”、“開談判”和句末語氣詞“呢”就體現了濃郁的京味。

書中也描繪了眾多市民生活中的真實細節,如天橋下的有些聽姑娘唱的大鼓書的人雖然一聲不響的聽下去。待到聽完卻站起來撲著身上的土,搭訕著走開去。密斯何光買鮮花的錢就頂的上尋常人家好幾年的收入,這些很符合當時的社會情景。

小說中的語言也有清新雅麗的特點。

如文中句子“你在雨霽之後,到西山去向下一看舊京,樓臺宮闕,都半藏半隱,夾在綠樹叢裡。”

幾個短句錯亂相間,隨意幾筆就已精煉描繪出了北方下雨後的普通景觀,形象寫出北方下雨是受歡迎的原因。

但書中絕不寫人看不懂的東西,書中情節即使是不識字的老太太也能聽得懂,說得上。也就不難疑惑為何普通民眾也喜歡閱讀張恨水的小說了。

《啼笑因緣》為例,分析張恨水為什麼深受張愛玲、魯迅母親喜歡?

三 傳媒方式擴大影響力

01張恨水廣為人知與報紙連載這一流通方式關係有很大關係

在民國時期,民眾娛樂方式匱乏,接受外來信息途徑單一,報紙作為流通範圍廣、價格較為便宜,卻包含眾多信息的一份刊物,既可以藉此瞭解時事新聞,又可以消遣娛樂,因此受到官士、商賈、走卒等各式民眾的歡迎。

小說在報紙上連載就意味著小說進入更多人的視線。

特別《啼笑因緣》是在上海《新聞報》副刊《快活林》連載,《新聞報》本身就是上海的第一大刊,影響力舉足輕重,所以使小說更廣為關注。

再者,小說在報紙上連載,勢必會經過報紙編輯的修改,對於遇到好編輯的作品,勢必會錦上添花。《啼笑因緣》經嚴獨鶴整理,每日連載的內容都成為一個個相對獨立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相對完整,給予讀者良好的閱讀體驗。且每回都能根據特有內容設有疑問。

如第二回結尾寫道家樹、鳳喜分別時,鳳喜掏出一個包的很不齊整的小紙包遞給家樹,卻不讓他當時打開。想必看到這裡,大家都在好奇紙包裡是什麼,這裡卻偏偏不交代,只見寫道:“要知道那紙包裡究竟是什麼東西,下回分解。” 使讀者百思不得其解以致魂牽夢繞,吸引第二天出新報紙時排隊購買,先睹為快以解決心中疑惑。


《啼笑因緣》為例,分析張恨水為什麼深受張愛玲、魯迅母親喜歡?

02作品被改編為多種藝術形式流傳,進一步加大張恨水的知名度

張恨水的小說被改編成電視、電影搬上熒屏的次數達十幾次之多。除此之外,還有話劇、京劇、滬劇、越劇、黃梅戲等眾多形式。且多都好評如雲,隨這些改編創新的形式深入群眾被群眾所喜愛,張恨水也就更受追捧。

除了我們不甚瞭解的民國版本,03年由陳坤、董潔、劉亦菲主演的《金粉世家》真的成為了不可逾越的經典版本。04年由胡兵、袁立主演的《啼笑因緣》更是很多人的心頭好。

《啼笑因緣》為例,分析張恨水為什麼深受張愛玲、魯迅母親喜歡?

總結:

錢鍾書在《圍城》中寫道:“天下就沒有偶然,那不過是化了妝的、戴了面具的必然。”張恨水成為民國唯一老少皆愛、婦孺皆知的作家,並不是偶然,與自身努力、時代環境、傳播途徑一起作用的必然結果,這所有融合在一起構成張恨水紅遍大江南北、備受追捧與喜愛的傳奇。

在今天自媒體眾多、網絡資源氾濫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一夜成名,也可能倏忽間歸於沉寂。就像張恨水在民國時期婦孺皆知,在如今卻知之甚少。在時代的洪流下,我們可以掌握的,僅僅是如張恨水般的那一分努力與深情。但這一分努力與深情,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