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的不是房價,是貨幣發行量”這一說法是否有道理?

柯是我

天閱商業評論評論員陳柳認為:這一論斷嚴格的說來,應該這樣表述:當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貨幣發行量增加、貨幣政策寬鬆,有利於房價上漲。

也就是說,房價是不是上漲,要看哪個是主導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如果抑制房價上漲的因素佔主導,那麼即使貨幣政策寬鬆、貨幣發行量增加,那麼也不會引起房價大幅上漲。最典型的是日本二十世紀90年代以後,最近20年來日本的貨幣政策非常寬鬆,利率已經是負利率。但是日本房價泡沫破滅之後,房價一直處於低迷狀態,貨幣寬鬆並沒有帶來房價上漲。原因在於,這20年來影響日本房價的主要是老齡化、出生率因素等。導致日本的房地產需求長期低迷,需求成了主導房價的因素,即使是貨幣刺激政策,也基本上是無濟於事。

中國的情況不太一樣,還說中國還處於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浪潮當中,房地產的需求還是比較真實的存在的。這個時候貨幣發行量和貨幣寬鬆程度,對於房價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我們回顧一下過去十年的房價兩輪大漲:

一次是2009年,當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中國政府推出了4萬億的經濟刺激政策。房地產作為刺激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大幅的降低了房貸利率,增加了房貸大規模。2009年到2010年期間的房價大漲,與此有密切的關係。

另外一次就是2015年一直延續到現在。房價上漲是源於2015年,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庫存的要求下,很多一二線城市放寬了對二套房的信貸限制,三四五線城市用棚改進行貨幣化的補貼,某種意義上導致了這一輪的房價大漲。我們應該看到,一年來,對一二線城市的房貸已經開始收緊,小城市的棚改支持力度還是很大。所以這一年的一二線沒怎麼漲,小城市漲得比較多。

總結來看,在中國現階段房價受貨幣政策影響還是比較大的,當中國進入了城市化比較完善的階段,老齡化和城市化的完成將導致房地產的需求下降,這個時候對房價的影響將明顯減小。


首席投資官

這個說法最早出自於著名的任大炮。

1,過去20年重要的財富累積方式就是持有資產,因為資產的升值速度驚人,從礦業到土地、房產都是如此,所以負債加槓桿買資產比較容易掙錢。

2、資產的漲價與貨幣超發有很大關係。貨幣的價格跟貨幣的數量相關性很大,所以有通縮和通脹兩種現象,以前金本位的時候,貨幣是不能隨便發行的,但改為依託國家信用發幣之後,貨幣超發的現象就比較嚴重了。我們一般用m2來衡量貨幣的數量,m2包括現金+儲蓄(活期+定期)。每年m2的增速不一,平均算下來15%左右。

3、所以可以算個簡單的賬,1998年左右北京的房價大概4千左右,現在考慮政府限價的因素不到7萬。 如果考慮貨幣增發的因素,當年的4000塊,每年稀釋15%,到2017年底差不多相65000左右,跟當前北京的限價是差不多的,限價之前的走勢比現在高,但不管怎麼說,其實房價裡的大部分增量是因為貨幣增發的原因。

4、這個也能理解,1998年4千的房價多數人也是覺得貴,能買得起的啥年月都可以入手,買不起的確實比較難,只是房子是剛需,增值又快,所以很多人砸鍋賣鐵買房,這個也是能理解的。


大貓財經

應該說這句話講到點子上去了,房價上漲的確與貨幣超發有關,但也不是完全。您想,如果貨幣不超發,房貸利率不長期處於低位,貨幣政策不寬鬆,房地產金融有限槓桿,房價怎麼可能這些年來翻個十倍呢?當然也有人說,房價上漲與沒有開徵房產稅、土地供應不足有關係,但畢竟這是次要因素,無論哪種商品漲價,主要原因就是貨幣發行超發的結果。

一直以來,我國廣義貨幣M2增速相當驚人,2012年,中國M2餘額接近100萬億,當時就有專家指出,M2接近百億,而同期的美國M2摺合成人民幣也不超過60萬億元人民幣。而截止2018年的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73.99萬億元。也就是說,僅用了6年的時間,M2規模就擴大了近74萬億元,貨幣擴張為啥這麼猛,就是房貸和開發貸需求猛增,拉動了M2規模的快速增加。

如果用M2/GDP來衡量貨幣超發情況,美國只有0.6到0.7,而中國則高達1.87。而到了2017年我國的GDP總量超過82萬億,而今年3月末M2達到173.99萬億,這就意味著,M2是GDP的2倍。您想,M2的規模是GDP(國民生產總值)的2倍,那只有一個結果,要麼物價飆升,要麼房價狂漲,鑑於我國的貨幣超額髮行主要是房地產領域的需求量增大,所以流向商品市場的資金相對少一些。

目前房貸市場形成了這樣一個循環,巨大的購房需求推高M2。正是因為各種房地產貸款需求上升,才使得銀行的貸款流向樓市,而當大量資金流入到房地產領域後,又進一步推高了房價。房價被繼續推高後,又有新的購房貸款需求,新的房貸需求被銀行審核通過後,新的一批房貸又發放出來,又開始推高房價。如此往得,房價焉能不漲呢?


不執著財經

這句話有道理,但不全對。

房價上漲的因素有兩個。

第一,是投資回報變高,使得房價上漲。舉個例子,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化,原來的荒蕪之地變成繁華之地,這裡的房子出租回報高,房價自然也就上升。那些有幸提前把房子建在地鐵口的人,其房價的上升就是典型的例子。

第二,就是貨幣因素了。2017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67.68萬億元人民幣。而2007年12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40.34萬億元。紙幣多了,等於在原來的每張紙幣上乘以一個數,房價當然要漲了。

現實中,具體到每一套房子,投資回報因素和紙幣增發因素各起多大作用,誰都說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城市裡房子漲價,絕大部分有真實價值(投資回報)提升的因素,當然更有紙幣增發的因素。

同時,在偏遠的農村,很多房子是荒廢的。沒有荒廢的房子,其價格也高於過去,這一類的房子,其漲價肯定主要來自紙幣增發的因素。

我有一個親戚,1970年代末,有人要賣給他一個縣城的鋪面,才幾百元,但是他擔心政策不允許個人擁有房產,沒敢買。現在這個鋪面值多少錢呢?幾百萬!大概漲了近1萬倍。當然,中間也需要投入資金重建,但是大家都知道,建安成本才幾個錢!貴的主要是地。

過去縣城只有兩條主要的街道,人口2萬,現在有無數條街道,人口30萬!商業繁榮程度不是1970年代末的人能想象。

所以投資房子,一定要選未來潛能大的城市,尤其是年輕人多的城市,因為有兩個因素幫你漲價。


鄧新華全面回憶

“漲的不是房價,是貨幣發行量”說法十分有道理,但說的只是主要因素,影響房價的因素很多。房價為什麼會快速上漲,主要原因並不是因為房價便宜,而是因為人民幣貨幣發行量增加導致的貨幣貶值。

1、大城市一線北上廣等區域房屋價格快速拉昇,那麼貴的地方還有那麼多人買,而且都是精英人士,原因並不是大家傻,別人都是來自全國各地人精中的戰鬥機,很多高學歷,高尖端知識份子把大把的鈔票投入到買房中去,原因在於知道房價會繼續上漲,貨幣在貶值,所以把貨幣換成房子,最終目的是保值、其次才是增值。

2、拋出地區因素,人口密集區域房價漲幅一定大於其他人口鬆散區域,這就是為什麼小縣城房價漲不過大城市的原因,二線城市漲不過一線,除非是新規劃的未來特區等,比如雄安新區等,大家投資的目的是為了今後的區域優勢及人口未來集中區域。

3、未來房價不會只升不降,但是主要一線城市區域總體來說未來也會是慢牛走勢。和股票一樣,快速拉昇的股票最後跌的也快,但是好的股票也會維持一定斜率的緩慢上漲,原因就是貨幣發行量的增加。就像10年前大家工資和現在相對比,基本上很多人工資漲幅超過100%,而房價漲幅也差不多翻了1-1.5倍。有些區域甚至更多。

4、一旦大家有新的投資方式了,投資規模的變化也會導致一個行業的改變。為什麼股票市場不活躍,現在可以說大家的錢投資標的主要都在房子上,對於大家投資的這部分熱錢,如果未來改變了投資方向,那麼投哪個行業哪個行業就是風口,也就是未來最賺錢的行業。


細水長流都知道

“漲的不是房價,是貨幣發行量”是從商品市場通貨膨脹的經濟規律來闡釋房價的居高不下,房子作為市場中舉足輕重的商品,自然符合這一說法。但將目前的商品房價格單純用貨幣發行量來解釋,則是在轉移當下社會經濟的主要矛盾。

自2000年以來,互聯網經濟泡沫破滅,商品房市場成為世界諸多國家支撐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吸納了大量的資本、產業鏈和就業勞動力,承載了大批優秀人才的商業夢想。但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向世人釋放了一個殘酷的現實——房地產作為經濟領頭羊已經力不從心。根據凱恩斯的經濟指導思想,當經濟陷入危機時,適當的貨幣寬鬆政策能刺激消費者消費、促進經濟復甦,因此美國、中國、日本、歐盟相繼發行了大量貨幣投放市場。就國內而言,房價的大幅上漲也正是在08年的“適度寬鬆”貨幣政策之後。



但透過貨幣寬鬆的表象,背後隱藏的是國內外向型經濟遭遇的寒冬。由於經濟危機導致的國際消費能力下滑,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所能銷售出去的商品數量也呈降低趨勢。且隨著近些年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環保政策日益嚴密,許多中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環境資源消耗型的企業紛紛流向緬甸、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這樣的轉變就像是當年歐美企業把工廠從亞洲四小龍遷往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外貿出口的減少,高新技術產業不確定的風險因素太多,農產品糧食領域又是管控嚴密的民生領域,三十年間培養起來的“資本家群體”把熱錢💰投入到房地產這一獲利良好、安全穩定的商品上來,也就順理成章了。


因此,房價的飆升和居高不下,貨幣發行量是表因,內因還是國民經濟缺乏足夠多的龐大支柱產業來分流房地產市場的洶湧資本熱錢💰。要解決這一世界性困境,中國目前有從三個方面積極著手:1、出臺一系列房價政策,確保房價處於一個溫和上漲的狀態,避免民生壓力太重;2、積極鼓勵國內企業轉型升級,在國際產業鏈上向中高端市場轉移挺進;3、積極開展“一帶一路”國際商貿合作,出口國內剩餘產品,維持企業發展活力。


竹山的清溪澗

這句話是有道理的,但並不是房價上漲的最主要原因。

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貨幣發行量大,且大部分流入房市,是推動房價上漲的重要原因,但並不是唯一原因

這幾年經濟領域,大家感受最深的應該就是錢的貶值和物價上漲。這背後的原因在於貨幣的發行。這些發行的貨幣大多數都流到了房地產領域,從而推動房價不斷的上漲。但是房價上漲的原因固然有錢貶值貨幣發行量大的因素,但是更主要的因素在於房地產對拉動消費的重大作用。



第二,房地產市場拉動的消費,成為目前推動經濟的最主要力量

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出口、投資、消費這三駕馬車中,出口這駕馬車基本很難,所以就剩下投資和消費。房價也就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開始緩慢上漲到今天已經漲了20年了。事實上,房地產形成的龐大產業鏈,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最主要推動力量。這才是房價上漲的最主要原因。



第三,房價上漲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地價收入成為地方財政的主要來源

經濟的不景氣,許多地方收入的主要來源在於賣地的收入,而房價和地價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房價的下跌,必然帶來地價的下跌,從而影響地方的財政。這也是房價上漲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財市知透透

這句話描述的不夠準確,準確的說法是,房價上漲是通脹和供需不平衡合力的結果。


這其中的通脹指的是貨幣供應增加+信貸擴張。也就是說貨幣供應大於需求導致貨幣貶值,購買力下降,商品或者服務的貨幣價格就會上漲。就好比一個饅頭從2毛漲到1塊,饅頭還是那個饅頭。只是因為錢貶值了,所以價格漲了。房子也是一樣,也會水漲船高。


而由於房子具有金融屬性,所以通脹之下,房價上漲的更快。因為通脹之下,留現金會貶值,為了給自己的財富保值增值,就會傾向把貨幣換成優質資產,所以購房需求增加。


這就涉及到了影響價格的第二個因素,供需。需求增加,供給不足,價格會再一次推高。

所以,要降房價,關鍵在於通脹和土地供應,其他辦法都不好使。


音樂大獅

這種說法當然有道理,在資源不變的情況下,貨幣量只是一個數字遊戲。一個普通人工資如果只是在平均漲幅內,那麼即使工資從當你的一千變成現在的五千,生活品質依然沒什麼改變,購買力並沒有變化。

個人認為房價上漲源於自然界的優勝劣汰和任性的貪婪。這也是社會進步的動力。


如果房價不漲,工資不漲,物價不漲,社會回到發展之初,都餓不死,在老家都有房子住。農耕社會就夠了,為什麼要努力賺錢?為什麼要工業革命?為什麼要科技革命?

總有人不甘於平淡,想要過的比其他人更好,想要體現自己的價值,不可否認現代社會賺錢能力的多少就是價值的體現。既然賺錢能力強,為什麼不能住貴的房子,吃好的飯菜,用最好的保養品等等。

再說房價,的確有些國家崩盤過,但又用了幾十年的時間來恢復房價崩盤對經濟帶來的傷害,而且現在的房價比當初也更高。

貨幣量讓整體的物價房價上漲,貪婪和優勝劣汰讓一二線城市房價比其他地方更貴。

自住投資惠州東莞中山可以私信我。


小二樓視

不得不說,寬鬆的貨幣政策可以讓購房者更願意購房,而寬鬆的貨幣政策當中,必然貨幣的增發,也會不同程度的導致通脹的加劇,而對於房產來說,作為一個保值的投資商品來說,通脹一定會帶來房價的上漲。

還有,通脹帶來的,一定是錢不值錢了這樣一個事實,當我們手中的貨幣購買力下降了,那麼我們在付出來動以後要獲得相同購買力的報酬就需要上調薪酬了。薪酬增加了建築行業的成本就上去了。而對於購房者來說,薪酬的增加其實獲得的是相同的購買了,所以我們工資上漲了,房價也漲了,我們的購房成本其實是沒有改變的。

但是,按照貸款的利率來計算的話我們的成本其實還是增加了。

所以說,我們目前的工資增速是沒有趕上房價增速的,如果沒有趕上那麼就是說,在我們的收入範圍之內,房價一直是漲的。如果趕上了並且超過了,那麼就是說對於我們來說房價其實是降了。

因此,寬鬆的貨幣政策對我們帶來的是經濟的發展和消費理念的變化。我們可以想一下,現在我們購物都會用到信用卡,購車、購房都會用到貸款,這就是我們一個超前消費的理念。把以後我們掙的錢拿到現在來花,而對於未來的我們來說,其實現在花的錢在未來並不算什麼。

也就是說,我們這種超前消費的行為就是相當於發行了貨幣一樣。雖然這些錢總有去處,但是很多都是銀行內部的數據走了一波而已。錢還是存在銀行裡的,只是消費的金額變多了。

同時,在錢變得不賺錢以後,我們如果想要保證資產不變的話那就需要發行更多的貨幣來補充這一缺口。所以說,房價的上漲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如同現在收緊了房貸的政策以後,房價出現了增幅下降的情況。可以看到,貨幣的政策調控還是對房價走勢存在影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