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宋五子”之一的邵雍为何能够青史留名?

邵雍,北宋五子之一,其生平行迹和思想遗产饶有趣味,值得注意。史载邵雍家世贫贱,学无常师,笑语终日。他的朋友圈既包括名不见经传的庶民寒士、贩夫走卒,也包括载入史册的知识精英如富弼、司马光、程颐、程颢、张载等。邵雍居洛阳时,没有房子住,他的朋友屡次为他置业。笔者感到十分好奇甚至有点儿惊异的是,为什么邵雍具有如此魅力,让同时代的人为之倾倒?更进一步说,邵雍何以位列“北宋五子”之一,其在思想史特别是道学传统中的地位,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士林领袖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


  笔者相信,宋明理学之道统是反复建构起来的思想传统,邵雍之所以能够青史留名,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身体力行了高古和粹之精神气象。正如周敦颐被尊为宋儒之首,绝不仅仅是因为他年长之故,而是因为他的思想遗产和精神气质之独特性。圣贤气象是宋明理学经常讨论的问题,倘若从西方哲学传统角度审视,这又是怎样的问题呢?也许根本不能成其为哲学问题!然而,如所周知,圣人气象和精神境界恰恰是中国古代哲人念兹在兹、津津乐道的重要问题。换言之,精神境界、人格魅力和生命状态的展现,几乎就是内在于中国哲学的核心之一,它不仅是沉思性的,而且是实践性的。宋明理学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那么,似乎从来都不为名缰利锁羁绊、永远不知愁滋味、总是使人如沐春风的邵康节,不正符合了人们期许的那种圣贤气象吗?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宋五子”之一的邵雍为何能够青史留名?

  然而,邵雍的人格魅力、精神气象只是他不至于为无情的历史长河吞没的部分原因。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作为思想家的邵雍卓荦不群,换句话说,他独具特色的思想遗产才是其备受尊崇、载入史册的根本原因。

  毫无疑问,邵雍最重要的思想著作就是《皇极经世》,其中包括《元会运世》《观物内篇》《观物外篇》《渔樵问答》等。一般认为,“元会运世”最能代表其思想宗旨,而这一部分恰好也体现了邵雍易学理论的基本特征,即通过象数阐释《周易》。邵氏易学有别于汉易,因为他主张通过“数”来理解和把握“象”;另外,他还进一步阐扬了图书易学,而图书易学则源于道教易学传统。邵雍(也许还可以加上周敦颐)易学与陈抟、种放、穆修、李之才等道教易学谱系之间的关系可谓“剪不断、理还乱”;然而晚近研究揭示出,周、邵易学尽管隐约有那么一点儿道教易学的历史背景,却都推陈出新,发展出了新的思想向度,而没有落入道教易学之窠臼。邵雍基于“数”和“图”的易学理论,覃思孤诣,创造性地建构了一套括囊宇宙(时空)的恢弘繁复的理论,以解释大千世界的造化,阐释人类历史的运动。表面上看,邵雍的学术思想似乎有点“旁门左道”,因为“元会运世”之说,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看,皆近乎扬雄《法言》、司马光《潜虚》,不合思想史之常规。然而,为何唯独邵雍深受包括朱熹在内的理学家青睐呢?笔者以为,其原因在于邵雍的易学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维之特色。

  中国古代哲人大多相信那种有点儿神秘的决定论,试图通过某种方式(通常是借助理性诸形式)完全洞悉和把握宇宙人生的一切真理,致广大而尽精微,透视未来犹如回忆过去。实际上,《周易》里面亦隐含了这种古代决定论的思想本能与思维方式。古人之所以广泛信奉卜筮,原因正在于他们相信可以通过贞问神灵,追寻宇宙、人生和历史(包括未来)的各种答案。朱熹主张易本卜筮,既有学术史正本清源的意义,也反映了他对这种决定论的深信不疑。而邵雍的元会运世,是启用“数”和“图”之理论语言阐述得工工整整的宇宙决定论和历史决定论。由此可见其哲学理论的深刻性和独特性。

  总而言之,《周易》这部古代经典的内容与形式都比较特别,具有某种神秘感和弹性的解释空间,而且其中内蕴了中国古代哲学屡见不鲜的决定论思维。应该说,围绕着《周易》展开的哲学阐释,几乎无法摆脱决定论思维的窠臼;反过来看,神秘感和决定论思维又是那么令人神往、令人迷醉。邵雍诉诸复杂的数和神秘的图,赋予其易学以更加特殊的形式。总之,他的哲学思考自有耐人寻味之处,这也许就是他思想魅力之所在吧。

北京大学哲学系 郑开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