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VS于丹:前行,需要放下,也需要拿起

開 篇

離離芒草,四季榮枯,

火燒不盡,風吹又生。

——寫在2017春分之際。

張大千VS于丹:前行,需要放下,也需要拿起

張大千:人生,需要放下

著名畫家張大千先生是個大鬍子,濃密的鬍鬚鋪垂近腹。

據說有人曾好奇追問:“張先生,睡覺時,您的鬍子是放在被子外面還是擱在裡頭的?”

大千先生一愣:“這……我也不清楚。是啊,我怎麼沒在意這個呢?這樣吧,明天再告訴你。”

晚上就寢,大千先生將鬍子撂在被子外頭,好像不太對頭;收進被子裡面,又覺不自然。折騰了半宿,都不妥當。這一下他自己也犯愁了,以前這可不是什麼問題呀,現在怎麼成了件頭痛的事呢?

第二天,大千先生對那人說:“很抱歉,我真的不知道平時是擱哪的。”那人見大千先生兩眼佈滿血絲,似有所悟,愧疚道:“對不起,張先生,讓您受累了。”

【編者哲思】

大千先生的煩惱源於平常熟視無睹的小事引起了他的關注。生活中,心累通常是人為地在自己的思想上加壓造成的。我們凡事太在意了,太在意鄰里無意的評足,太在意周圍人們的眼光,太在意付出與結果的對等,太在意與人相較的得失。然而很多時候,我們更需要放下心靈釋荷前行。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輕鬆上路,勝過負重前行

張大千VS于丹:前行,需要放下,也需要拿起

于丹:成功,貴在拿起

大學時,于丹曾和兩個師兄去了敦煌莫高窟。下午景點關閉後,兩個師兄就揹著攝影包出去採風。只有她無所事事,百無聊賴,當地夏天的白晝極長,晚上10點仍有自然光。她便打算利用下午時間,去看看向往已久的沙漠,但每次提出來都遭到師兄反對:“你別胡鬧了,要去也得哪天早上一起去。”也沒人告訴她,為什麼下午不能進沙漠。

于丹抵擋不住沙漠的誘惑,決定單獨行動。她向當地人借了一個手電筒,裝乾電池的,足有半米長,兩頭有帶子可以背在身上,挺沉,彷彿一杆長槍。有了這件超級武器,她頓覺信心倍增。臨走前,她特意給兩位師兄留了個小紙條:“我去沙漠了,你們不用擔心,我帶手電了。”然後,她滿懷信心獨自出發。

天黑時,于丹迷失在沙漠中,此時氣溫迅速下降了30多度,一下子從火爐掉進了冰窟,而她身上只穿著牛仔短褲和小背心!

求生的本能,讓她暫時忘掉了恐懼。她再不敢隨意走動,只能等到天亮再說,當務之急就是生火取暖,否則會被活活凍死。沙漠裡只有一種蕨類植物駱駝刺,她拿出短刀,拼命地連挖帶扒,雙手被刺得鮮血淋漓。好不容易挖出一大堆駱駝刺,拿出火柴點火,卻怎麼也點不著,火柴只剩下小半盒!這時,她想起身上還有一條毛巾,又把毛巾墊在底下引火,終於點燃了駱駝刺。她手握著短刀,一會兒烤火,一會兒又去挖柴火,絲毫不敢鬆懈。

一直忙到快天亮,兩個師兄順著火光找來,終於發現了她。上來就是一頓臭罵:“你這個傻丫頭!你知道沙漠有狼嗎,你知道沙丘會平移嗎,你知道沙塵暴嗎,你知道沙漠的日溫差有30多度嗎……你不是說,你帶了手電嗎,有用嗎?”

于丹猛然想起,手電還背在身上,別說用,連摸都沒摸過。而她當初正是仗著這個手電,才敢孤身勇闖沙漠,哪曾料想,真正到了緊要關頭,其他東西都起了作用,唯獨手電毫無用處。簡直是個笑話,好在有驚無險。

但,故事還沒結束。

于丹碩士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個叫柳村的地方工作。那裡地處偏僻,條件異常艱苦,她感到前途渺茫,一度消沉沮喪,委靡不振。

一天,她忽然收到一封奇怪的來信,不見抬頭、落款,只寫了一句話:“我什麼都不怕,我帶手電了!”不用問,信是師兄寫的。直到七年之後,她終於明白,當年那個手電,其實是有用的,它的作用不是用來照明,而是給了自己獨闖沙漠的勇氣和信心,讓自己無所畏懼,勇往直前。“是啊,我連沙漠都闖過來了,柳村又有什麼可怕的呢?”她重新振作起來。後來在央視《百家講壇》上旁徵博引氣勢如虹,更是再無畏懼。

【編者哲思】

向前跨出一步並不難,難的是,你是否有跨出去的勇氣。很多時候,決定成功的關鍵未必是一件無所不能的神兵利器,而是一個支撐你不輟前行的信念。這信念,就是一束照耀你心靈前行的光束,不管前路如何,迷惘與否,都讓你有勇氣拿得起,走的出,最終到達終點。

張大千VS于丹:前行,需要放下,也需要拿起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

過去的,冗餘的,大可放下

然後,帶上信念,重新出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