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后招:东南互保,“李鸿章大总统”方案,“两广共和国”

太平天国被剿灭以后,中国东南的富庶地区如两江、闽浙等,都被汉人为主体的湘军、淮军系统所把持,满清皇室已经说了不算。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刺马案发生后,北京方面对案情的原委很清楚,但就是拿曾国藩等人毫无办法。

1900年庚子拳乱爆发。从6月15日开始,清廷屡次电谕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淮军领导人)北上收拾局面,但李心存观望,一直借故拖延不起身。

6月21日,慈禧借光绪的名义,同时向英、美、法、德、意、日、俄、奥以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共十一国宣战——但此份所谓“宣战书”,从未按照现代的外交惯例送达西方各国使节,只是号召自己臣民抵抗洋人进攻的一份诏书。

洋务运动核心人物之一的盛宣怀(其父盛康是湘军胡林翼的军需官,盛宣怀自己与李鸿章关系很好),下令各地电信局扣押朝廷的宣战书(仅各地督抚能看到),同时电告大家不要服从这个命令。

张謇、赵凤昌

等人也分别劝告两江总督刘坤一(湘军江忠源旧将)、湖广总督张之洞(与湘军、淮军关系俱佳)和两广总督李鸿章等抗命不从。

于是为首的李鸿章电复北京方面:“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若不量力而轻于一试,恐数千年文物之邦从此已矣”。“乱命”是李鸿章的精心措辞,即皇帝的敕令是在乱民们的胁持下颁发的,是“矫诏”。

李鸿章此举极大鼓舞了东南各大督抚。6月26日,上海道道尹余联沅代表刘坤一、张之洞等邀约各国驻上海领事,商订《东南互保条约》九条。

随后,李鸿章以及闽浙总督许应骙(族叔许祥光曾与湘军江忠源一起镇压太平天国)、山东巡抚袁世凯(淮军吴长庆旧部)、浙江巡抚刘树棠、安徽巡抚王之春和广东巡抚德寿等相继表态参与。陕西巡抚端方、四川总督奎俊虽然没有公开加入,但也是支持的。

大家的态度非常一致,即“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不可开”,“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

此后,随着京畿地区形势的急剧恶化,甚至光绪和慈禧的人身安全都成了疑问。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了一个逆天的“李鸿章大总统”的方案,即一旦北京不保、两宫殉难,为保持中国政局稳定而实施共和制,推举李鸿章出任中国“总统”以主持大局。

几乎与此同时,得到时任港督的卜力支持的何启(孙文在香港时的老师)也提出了一个计划,即:李鸿章留在广东与兴中会等革命党合作建立共和国,“割据两广,叛清独立,自任总统”。

李鸿章为稳定华南局势,对这个两广独立计划颇为心动。他指派刘学询(李鸿章的幕僚,但暗通革命党人)去信孙文:“傅相(指李鸿章)因北方拳乱,欲以粤省独立,思得足下为助,请速来粤协同进行”,随后与革命党进行谈判并给予了贷款。

不过,到了7月8日,清廷任命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逐渐觉察到朝廷内部在向有利于主和派的方向发展,便改变了态度。他决意北上,由广东巡抚德寿署理两广总督。“两广共和国”的计划遂胎死腹中。

9月,随着光绪、慈禧成功抵达西安,张之洞的“李鸿章大总统”方案也失去了实施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