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官渡之战,袁绍其实输的一点都不冤

在我国,官渡之战既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一场有决定意义的战争。官渡之战爆发于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在这之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威势大增;袁绍兼并公孙瓒,得了幽、冀、青、并四州,雄踞河北,意欲南向以争天下。斯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序幕由此拉开。


公元200年,双方在官渡一带展开了几个月的大会战。结果,曹操以区区数万之师力克袁绍,“乘胜席卷,将清河朔”,将北方之地尽收囊中,完成了地区统一。

袁绍大败而归,不久就去世了。那么袁绍输在那里呢?表面上看是因为袁绍军粮聚集地乌巢被烧,其实这只是表象,袁绍真正失败的原因在于:人心不齐。

袁绍手下不缺智囊,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田丰、沮授等,都是有名的智士。 《三国演义》有一段描述:当袁绍南下,曹操曾聚集文武商议对策,孔融和荀彧之间的一段论辩特别引人注目。孔融:“袁绍势大,不可与战,只可与和。”荀彧曰:“袁绍无用之人,何必议和?”孔融:“袁绍士广民强。其部下如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皆智谋之士;田丰、沮授皆忠臣也……何谓绍为无用之人乎?”荀彧笑曰:“……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纵有百万,何足道哉!”孔融默然。

荀彧是从袁绍阵营投奔过来的,对袁营的情况最了解。袁绍阵营发生的一连串内讧,果然验证了他的判断:田丰在大战前因直言忠谏被下狱,最终受逢纪谗言而死;审配在军情紧急之际,将许攸子侄收捕下狱,逼许攸临阵叛逃曹营;郭图用谗言逼走了袁绍手下大将张郃与高览。

实际上,战事相持到十月,曹营已经绝粮,必须向后方的许昌紧急求援。但许攸一反叛,向曹操献计火烧乌巢,整个战局随之翻盘,急转直下。 这是官渡之战胜败的关键所在。

袁绍的军事失败,显然是权术的作用目标出错了,人事上出了问题。 从组织运作的观点来看,作为领导人在权术的设计使用过程中,应当考虑到每个作用目标的特征和特点,采取合适的沟通方式加以团结捆绑,才能使团队运作不至于失灵。曹操的头号智囊郭嘉说袁绍“外宽内忌、多谋少决”、“听谗惑乱、是非混淆”。可谓一针见血。由此可见,袁绍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然的。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关注“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创,不尽之处请指正,欢迎大家多多点赞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