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童:宁波的"传奇"

提及宁波,自然会想到名震天下的"宁波帮","宁波帮"形成于明清时期,壮大于鸦片战争以后,在当时著名的"晋帮"、"徽帮"、"潮汕帮"、"宁波帮"四大商帮中, "宁波帮"居四帮之首。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上海造梦的年代,也是"宁波帮"造上海的年代。史载,那时旅沪宁波人已达百万之众。活跃于外贸、内贸、服务、金融、航运、工矿等领域的5万多宁波商人,抓住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炮舰迫使清王朝第一次打开国门的历史机遇,迅速由旧式商帮转化为近代企业家群体。他们长袖善舞,在多个行业独占鳌头,创造出50个中国第一:第一家华人银行、第一个买办、第一家汽车出租公司、甚至中国的第一套西服、第一套中山装等,使大上海简直到了"无宁不成市"的地步。统计显示,现在每3个上海人中就有一个是宁波籍人士。

宁波人除书写了上海港的开埠史以外,还开拓了香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后,大批宁波商人纷纷从上海等地移居香港。他们抓住战后香港独特的历史机遇,凭借其在内地长期从事工商业的丰富经验和资本积累,艰苦创业,经营有方,迅速站稳脚跟。其中佼佼者,除包玉刚、董浩云,王宽诚、安子介,邵逸夫外,还有娱乐业巨子丘德根、棉纱大王陈廷骅、改革开放后在内地开展补偿贸易的第一人曹光彪、以及厉树雄、袁仰安、李达三、赵安中、孙启烈、忻礼轼等。一九九零年香港十大富豪排行榜上,"宁波帮"(包玉刚、邵逸夫、陈廷骅)占了三席。"宁波帮"有足够资格接受"创造香港繁荣的一支劲旅"的美名。

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影响与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

可就在这样一块孕育了大商的土地上,也有一处以耕读传家的世外桃源--前童。

前童距宁海县城只有15公里,因为这里的人"恋家、畏远行、不擅经商"(《宁海县志》),与传说中的宁波人大相径庭,因此,前童人又成了一个"传奇"!

陈逸飞的一副油画--《故乡的回忆》,让周庄走向了世界;陈逸飞的电影《理发师》又让前童走向了世界,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宁波。

陈逸飞之所以选择前童作为《理发师》的拍摄地,是因为:古镇随处可入画,尤其是这里的"静",能给人一种回到家的感觉,这种感觉又有点陌生。

前童古镇,如今有两千多户人家,近万人,几乎全为"童"姓,前童古镇始建于南宋绍定年间,当时,官居迪功郎的童潢,在一次游历中偶然发现了这块"山环水绕、围而不塞、藏风得水"的"风水宝地",于是举家从台州的黄岩迁徙到此,因居住在白溪(从村前流过的一条河)之前,故名叫前童。

古镇村落是按"回"字九宫八卦式布局而建的,南街北街是外围,花桥街、石镜山路、双桥街为内围。村中老街、小巷布置有序,祠堂、水井、渠道错落其间,有的仅能容两人侧身而过。

据传,当年前童的祖先来此居住时,当地的水利条件极差,年成的丰歉都取决于天时。于是他们在村外筑起了一道十里长堤,拦阻了白溪,然后又开辟了一条五里长的水渠,将白溪的溪水引进了村子,形成了今天前童人引以为傲的"八卦水系"。

小桥、流水、人家,置身其中,犹如走进了一处世外桃源,流过每家水渠前的水渠内,到处都有一尺多长的观赏红鱼。

虽然前童人从门前的水渠中洗衣服、洗菜,甚至泡脚,但偶尔游过的红鱼依然悠然自得!

走进前童古镇,踏着鹅卵石铺就的街道,除了看看陈逸飞的"理发室"之外,自然少不了去看看童家祠堂,一则这是由明代大儒方孝孺所设计,角楼吸取了明代皇宫的风格,共有32根柱子,灵感来自棋局。二则,方孝孺曾在此讲学授业,据说当时童门三代全部拜学在29岁的方孝孺门下。

方孝孺为这里留下了浓郁的耕读文化,据记载仅明清两代,前童就有200余人考取了功名,但也为前童人引来了灾难,他被诛十族后,也连累他的学生流放充军,其中不乏前童人士,而且受此牵连,之后200年间前童再无人入仕。

如今的前童,虽然也开始了商业化运作,但却依旧充满了宁静,以至于走在前童的古街上,除了"能听到水流和女人们用棒槌拍打衣服的声音"之外,甚至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在宁波,还有这样一处能听自己心跳声的地方,实在是一则"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