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这个地方被欧洲人成为东方仙境,其主要还是出了一个传奇

文| 熊崧策

元上都遗址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的金莲川草原,这里水草丰美,牛羊成群,是辽、金两代帝王的避暑胜地。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之后,金莲川成为沟通漠北和中原重要的孔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公元 1251 年,成吉思汗之孙、拖雷长子蒙哥即蒙古大汗位,命令其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

此时忽必烈36岁,他与众多的蒙古王子有着不同的政治抱负,青年时期便“思大有为于天下”,开始着力物色人才。早在1242年,忽必烈将中原佛教领袖海云请到漠北,这是现在所见史料中,忽必烈与中原人物接触的最早记载。海云有个徒弟叫刘秉忠,是个兼通儒、释、道的人物,尤精于易经,至于天文地理律历,奇门遁甲之术,无不精通。忽必烈大为赏识,把刘秉忠留在身边当了高参。在刘秉忠的推荐下,大批中原儒者投到忽必烈帐下,忽必烈对汉文化渐渐有了较深的认识。

忽必烈从漠北南下,驻帐于金莲川地区,开府建牙,广征天下名士,建立了著名的金莲川幕府。现在能考证出来的幕僚大约有六十人,可谓是三教九流、文武兼备。赵复、许衡、姚枢、窦默是程朱理学的信徒,八思巴是藏传佛教萨迦派教主,而天文学家札马鲁丁信奉伊斯兰教。廉希宪善于出谋划策、阿里海牙勇于冲锋陷阵、阿合马则是理财高手……后来忽必烈即位,其左右大臣基本出自金莲川幕府,元朝建国的大政方针也多由他们谋划和制定,这些人被忽必烈称为“潜邸旧臣”,享受着特殊的政治待遇。

无论是汉人,还是来自于西域和中亚的色目人,金莲川幕府的大多数高参们住惯了城市,帐篷里面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让他们不适。为了给属下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1256年,忽必烈命刘秉忠选择合适的地点建新城。刘秉忠相中的地方叫龙冈,这里北依南屏山,南邻金莲川,东西都是开阔的草原,地势平坦。新城被命名为开平府,主持工程的是董文炳、贾居贞、谢仲温,忽必烈特别授权让谢仲温当监工:“你拿着棍棒,虽然工匠有数千人,难道会不怕你?”整个建造用了3年时间,但工匠具体来自何方,建筑工料是就地取材还是从中原运来?史籍上都没有留下记载。

开平成为忽必烈谋取天下的战略支点。他利用治理中原的机会,和史天泽、严忠济、张柔等中原汉军万户以及阿术等镇守中原要地的探马赤军建立了联系。探马赤军由从蒙古各部中抽调的精锐组成,是当年灭亡金朝的主力。此外,成吉思汗帐下名将、“四杰”之一的木华黎是蒙古在汉地最初的最高军政长官,他的后人在中原具有深厚的实力,也成为忽必烈的支持者。这些蒙古国在中原的势力成为忽必烈后来夺取汗位的军事基础。

1275年,马可·波罗随同其父亲、叔叔,从意大利威尼斯来到中国。在上都的宫殿里,他们觐见了忽必烈。马可·波罗在中国侨居17年,他多次去上都,对这座草原都城十分熟悉。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专门有《上都城》一章,是这样描述的:“上都城是现在在位的忽必烈汗所建,城内有一座美轮美奂的大理石宫殿,整个殿堂全部描金涂彩,金碧辉煌;殿内房舍绘有成千上万种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做工精细,技艺精湛,观之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上都被马可·波罗介绍给西方,从那以后,这里就成为欧洲人梦幻中的东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