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張學良,忍辱負重,只爲驅除倭寇!

張學良之所以放棄東北,是因為他的想法和當時全國絕大多數人一樣。從光頭蔣,到戴季陶,到傅斯年,到胡適,這些政學界的大佬,一個個都認為以當時的國力根本不能對抗日本,對抗必死,所以提出了休養生息10年再謀反擊的謀略。只是他們沒有想到,日本動手提前的這樣早,打亂了他們的部署。張學良之前為了收回中東鐵路,與俄國人幹了一場惡仗,結果陣亡了3個師長,傷亡比率20:1。張學良的東北軍被俄國人狠狠的教訓了一頓,張學良由此醒悟,知道他的東北軍只能打打內戰,真要與發達國家的列強硬碰硬,那是找死。

實際情況也是這樣,東北軍的本質還是一支舊式軍隊,雖然裝備了一大批洋槍洋炮,但戰術思想落後,缺乏軍事教官,絕大多數士兵都是文盲,先進的武器在他們手中並不能發揮應該有的作用。日本是世界上列強之一,張學良並沒有把握與日本這頭野獸硬碰硬,而是寄託希望於國際聯盟的調教。這是張學良的天真之處。而光頭蔣同樣也是如此,他的看法和張學良差不多,同樣沒有膽量去挑戰日本人。光頭蔣的底線就是先放棄東北,死守華北,華北是他的底線,放棄東北是他默認的。由於張學良和蔣介石的思想達成了一致,光頭蔣也不會太怪罪他。

再說,張學良退出東北後,建制完整,實力保持完好,30萬大軍不是光頭蔣的中央軍可以輕易吃掉的。何況張學良退出東北後非常痛苦,三天兩頭致電光頭蔣,要求打回東北去,光頭蔣也明白張學良抗日的心意,認為日後還需要利用這支隊伍的軍事力量,所以沒有為難他。

還有人說張學良之所以放棄東北沒有被蔣介石處罰甚至槍斃,根本原因是其完全忠實地執行了蔣委員長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

張學良是東北奉軍統帥張作霖的長子,名副其實的少帥。作為張作霖死後的首選接班人,張學良根本沒有能力像自己的父親一樣掌控東北軍和發展東北。他是一個標準的公子哥,風流成性、過著奢靡浪費的紈絝子弟生活。皇姑屯日本人報復性的爆炸行動,將本來安於享樂的張學良倉促中推上了主政東北的寶座。張學良這個人能力一般,他一輩子沒有打過一個像樣的勝仗,卻拉拉雜雜地搞出了許多風流韻事。他每日揮金如土、吃喝嫖賭抽,可謂五毒俱全。日本人發動九一八事變的時候,張學良正在北京的大戲院觀看梅蘭芳的演出。面對事變前日本人頻繁的軍事調動,東北軍沒有做出任何應對措施,甚至沒有引起東北軍高層足夠的重視。東北軍當時的精銳部隊幾乎都部署在平津、華北及察哈爾一帶,中東路事件以後,張學良的主要軍事力量都用於對付蘇俄和討伐國內反蔣反張的石友三部隊。對日本,則沒有過多的重視。

以奉系為班底組建的東北軍四十萬部隊,即便是放在今天來看也是一支完全不可忽視的強大軍事力量。張作霖留給張學良的這份家底,不是誰想擁有就能輕易擁有的。閻錫山依靠的晉綏軍,李宗仁、白崇禧倚重的桂系狼兵,是他們在國內軍界與蔣介石進行周旋、保存實力的重要本錢。蔣介石作為一國之領袖,最缺乏的就是聽話、能打仗的將領和隊伍。張學良雖然坐擁當時國內最重要的東北軍力量,卻因部隊內派系林立、矛盾重重,沒有能力像自己的父親一樣控制和使用東北軍。面對東北邊境強大的蘇俄和時刻覬覦東北的日本,張學良都沒有足夠的能力與之抗衡。張學良和蔣介石一樣,都是國內有名的“知日派”。

他們清楚地直到日本人長期在東北賴著不走,肯定是另有企圖。郭松齡反奉抗日行動的失敗,則更讓他們看到了日本軍人的戰力之強悍。張學良和蔣介石清楚地知道,無論是東北軍還是中央軍。都是無法與日本軍隊在戰爭中佔據上風的。張學良選擇東北易幟,無非是為自己找一份升官晉爵的發財路。蔣介石選擇吸收東北軍,也是為了自己控制國內局勢,再添一個重要的砝碼。本文由歷史速遞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