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蒋介石、李鸿章,都有诗言志,预示结局

20岁的李鸿章进京赶考,写下了组诗《入都》,第一首较为有名: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须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野鸥?

笑指芦沟桥畔路,有人从此到瀛洲。

这首诗从头到尾流露着李鸿章的自信与豪气,可以说达到了一种张扬自我的境界。其中的颔联被 人视为胸襟、抱负,然则也不过是“三千里外欲封侯”,与我等追求并无差别。而与此同时,已经有人喊出“粪土当年万户侯”了。

22岁的蒋介石留学日本,慷慨《述志 》:

腾腾杀气满全球,

力不如人万事休。

光我神州完我责,

东来志岂在封侯!

这首诗表面看来志存高远,一腔热血,志在神州。气魄直追《沁园春٠雪》。但从气象上看却晦气弥漫,败局已定。特别是“力不如人万事休”好像是一个预示。


25岁的毛泽东,送同学罗章龙(纵宇一郎)赴日前,同样表达了他的志趣。

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1918年4月)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此诗直抒胸臆,写得格调高昂,显示出一往无前的气概。全诗22句,用仄声韵一韵到底,一气呵成,这里没有什么“三千里外欲封侯”,也看不到“力不如人万事休”,有的只是“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展现了青年毛泽东兼济天下的胸怀!

三首诗

三个格调

三种命运

诗言志

冥冥中天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