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开埠:探寻那个比李鸿章重要的男人

在中国唐山开埠的历史上,唐廷枢是一个尤其值得纪念的人物,当他走完60年人生的时候,洋务派领袖李鸿章在悼词的一句话颇有含义:“中国可无李鸿章,但不可无唐廷枢。”唐廷枢带着许多盛名离开了他矢志振兴的国度——中国第一家水泥厂、中国第一家机械煤矿、中国第一条国产铁路、中国第一台自产火车、中国第一家民族保险企业、中国第一家医院都与他的名字相连。

中国近代第一位官办CEO

40岁以前,唐廷枢一直为外国人打工。他是上海滩著名的“洋买办”,他为英国老板收购丝茶、投资当铺、经营地产……这个具有商业天分的中国人,是美国人眼中“最难以应付的对手”,因为,“在取得情报和兜揽生意方面……他总把我们打得一败涂地”。但进入不惑之年后,他却脱下了洋行的“皮鞋”,穿上了北洋大臣李鸿章递来的“布鞋”,出任轮船招商局总办,成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员主将。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缘起何处?史籍并无太多记载,只留下只言片语。据传,某次,唐廷枢搭乘外籍轮船返港,遇飓风被困,外籍船主给每位中国乘客发一磅淡水,用于洗脸解渴,而船上运载的百余头羊,却有满桶淡水任其饮用,他“深感可恨”。轮船招商局,原是李鸿章为打破洋人垄断中国航运而创办的企业,但前期运营不善,半年便亏损4万余两银子。无奈之下,他们想到了商业天才唐廷枢。

与中国留学生之父同班

唐廷枢,号景星,亦作镜心,1832年生于广东香山县唐家村(今珠海市唐家镇)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唐宝臣是个憨厚的农民,为了拉扯七口之家,跑到香港马礼逊教会学堂给校长、美国牧师布朗当听差。给洋人打工的经历让唐宝臣明白:没有文化干不成大事,比金钱重要的是知识。唐宝臣一门心思要让儿子到马礼逊教会学堂来读书。他和布朗谈了自己的想法,签下8年的合约,用当听差的薪水抵学费。布朗很欣赏他的远见,二话没说同意了。10岁的唐廷枢和15岁的哥哥唐廷植成了布朗第一批弟子。布朗的第一批学生只有6个人,后来这6人都很有出息。其中的容闳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位留美博士,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布朗是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教育家,仅仅6年的时间,就用全新的教育方法给6位学子打下了牢固的西学基础。在马礼逊学堂毕业后,唐廷枢没有和容闳赴美留学,而是走上了给洋人打工谋生的路。

现代买办为何突然退隐

之后的十几年中,唐廷枢先后在香港巡理厅、香港大审院、上海海关工作,同时经商并与国外洋行发生接触。1863年,31岁的唐廷枢正式担任怡和洋行买办。怡和洋行由英国人在广州创办,是最著名的老牌英资洋行,也是远东最大的英资财团。怡和洋行对香港早年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未有香港,先有怡和”之称。唐廷枢在怡和买办的位子上干了10年,当时怡和洋行在其出版的小册子感叹道:“唐廷枢是中国第一位现代买办。”沿用过去的说法,唐廷枢是一个买办。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唐廷枢其实是最早的外企高管,并且是一位让所有企业都争相挖取的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步入不惑之年,在别人赞许的目光中,唐廷枢却感受到了一种孤独和凄凉,洋行生意的兴隆映照的是国势的日渐衰竭,他深切地感到自己再富足也不过是寄人篱下,贫弱的国家让人生失去了尊严。在“第一买办”的位子上,唐廷枢挂名退隐,闭门博览经史。

“经营之神”有颗中国心

唐廷枢的退隐,本意就是以退为进。招商局的召唤正合了他报效国家的心愿。1873年,唐廷枢应时任直隶总督李鸿章之邀加入上海轮船招商局,参与中国历史上第一场大规模的“国企”改组,并担任总办。最过瘾的是唐廷枢与外商轮船公司正面接火,展开竞争。唐廷枢于1877年以220万两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产业,船只由12艘增至30余艘。外国的轮船公司于是联合起来以削减运价来挤压招商局。唐廷枢借助李鸿章的政治势力和经济资源,促使外国轮船公司不得不与上海轮船招商局订立“齐价合同”放弃价格竞争。这意味着唐廷枢一举击败对手,令轮船招商局起死回生,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航运企业。1885年,唐廷枢见轮船招商局已立稳脚跟,便退出招商局,专做开平煤矿。有人曾探究开滦何以存续百年之久?其实最根本原因就是唐廷枢在创办之初就制定了相当合理和科学的管理制度。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煤矿实业家,唐廷枢被誉为“中国煤炭工业的先驱”毫不为过。

创造“中国第一”的男人

唐山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里,明媚的阳光穿过玻璃穹顶,照进曾经繁华喧闹的老启新水泥厂厂房,色彩鲜艳的“龙马负太极”商标及启新初创时斑驳的老照片投影在深邃的墙壁上,令人仿佛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坊间有传言,包括百度百科也在说,中国水泥第一创始人是直隶总督李鸿章,而相关研究表明是唐廷枢。当时唐任开平煤矿总办,他创办的唐山细绵土厂(细绵土,水泥Cement的音译),就是后来中国水泥市场的著名企业——唐山启新水泥厂的前身。”1882年,李鸿章派唐廷枢前往澳门考察水泥制造。唐廷枢为开办水泥厂所做的细致调研工作,为李鸿章下决心开办水泥厂奠定了基础和依据。1889年,唐廷枢在唐山大城山南麓开办唐山细绵土厂,这便是国内第一家民族水泥企业,也是现在启新水泥厂的前身,中国第一桶水泥就在这里诞生,被称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

筚路开山之功唐山永记

有人把唐山地名的由来与唐廷枢联系起来,有书云:唐山“初称为广东的一个时村,不过一荒村耳,有唐氏者,始发现此煤,后遂称为唐山”。1892年10月,唐廷枢在开平矿务局总办任上去世。李鸿章痛楚之极,他说:“中国可无李鸿章,但不可无唐廷枢。”翻开中国矿业史、中国保险史、中国工业史、中国路政史、西方对华贸易史,唐廷枢赫赫有名。唐廷枢在唐山的实业活动,启动了唐山近代工矿交通业发展的行程,使唐山在能源、建材、交通运输和机车车辆制造等方面得到了初步的开发,为唐山近代工矿交通业体系的形成铺平了道路。同时,它也使昔日“烟户只十八家”的小荒村热闹起来,并由此扩展开来,极大地推动了唐山城市的兴起及其城市化的进程。可以说,唐廷枢是开发近代唐山的前驱先路,是光耀唐山近代工矿交通业历史的第一人。他的筚路开山之功,唐山将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