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吃一碗 pho ga

作为一个广东人,我养成了一个对食物挑剔的嘴巴。

每次离开广东去另一个地方,我必定会上网搜索一个问题:

——「XX地方的美食有哪些?」

网友回答:到了越南,必定要吃鸡肉粉和咖啡。

于是我带着自己的广东胃进入了越南。

part 1:这儿的水果挺特别

在关口处换了越南盾后,我们便进入了越南芒街市的菜市场。

菜市场里几乎全是我认识的日常食材:胡萝卜、大白菜、西红柿……这让我有种自己依然身处中国的错觉:原来越南人民不仅和中国人长得像,连饮食结构都很相似。

芒街菜市场一角

既然来到菜市场,就必须要尝试市场里的食物啦。同行的砖砖是个芒果控,于是一个水果摊前的芒果杯成功地引起了她的注意。她走上前去,指着芒果杯,用一口粤普向摊位后的阿姨问道:“多少钱?”

阿姨愣了一下,继而答曰:“六元。”

我掏出一张200K的越南盾递了过去,阿姨给我找了一堆零钱。砖砖喜滋滋地挑了一杯芒果,向我露出了一个胜利的微笑:“果然外国人民都能听懂「多少钱」三个字啊!”

这个瞬间,我以为自己出了个假国。

芒果杯是将芒街本地的大青芒去皮切条,在辣椒水里浸泡后便分装进一次性塑料杯里。以往在国内吃的青芒未成熟时味道酸涩,成熟时则甜腻多汁。而这里的青芒不酸不涩不腻,口感清脆微辣,十分开胃。

我们陆续吃了其它水果:番桃子、香蕉、草莓、香梨。前三种水果没什么意外,倒是香梨给我们带来了惊喜。这里的香梨长得相当大:身长10厘米,一只重量接近两斤。一口咬下去,脆生生的苹果口感,咀嚼几下口腔内就溢满雪梨的清甜。我怀疑这是苹果和雪梨的杂交品种:没有了苹果的酸和雪梨的酥软,只保留了前者的脆和后者的甜。但是,语言不通的我却无法向水果摊老板提出我的疑问,实在遗憾。

part 2:河内特色小吃

到达首都河内时已经入夜,三十六古街开始热闹起来了。本来就不宽的街道中心支起了很多摊子:卖衣服的、烧烤的、卖饮料的、卖面包的……路边的一堆老夫妻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的摊位上用透明的大碗装着颜色形态各异的果冻状的东西,看起来很是诱人。

我走到摊位前问道:“What‘s this?(这是什么?)’”

正在逗弄怀里小泰迪的老大爷闻声抬头,看了我一眼,没有回答。

三十六古街外国人很多,小摊小贩们都能听懂一些外语,但仅限于“多少钱”之类和价格有关的对话了。“这是什么”的外语问题,对老大爷而言超纲了吧。

同行的一共四个人。我决定直接一点,伸出四个指头在老大爷面前晃动:“We want four.(我们要四份这个东西。)”

老大爷心领神会,拿出两个大大的啤酒杯,分别往两个杯子里装材料。这很像国的烧仙草,把各种材料往杯子里塞。只不过这里没有奶茶,只有糖水。糖水里有椰丝、红豆沙、凉粉草、龟苓膏、果冻、西米……当然也有些肉眼认不出来,比如下图中右下角的那碗膏状物。吃了一口才发现,这是纯纯的绿豆粉制成的绿豆糕,味道甜糯,入口即化。

这是一杯分量充足的越南版烧仙草,折合人民币才六块,实惠极了。

正在装杯子的大爷

河内人民的夜生活细节很有特色:在路边摊坐下,人手一杯果汁或者酸奶,再要一大盘瓜子,然后边磕瓜子边聊天。如果更奢侈一点,就到有瓦遮头的小吃店里,叫上几瓶当地的tiger啤酒和几味小吃,边吃边聊,到晚上十一二点便散去。我们决定随机找一家小吃店来“体察民情”。

街边嗑瓜子聊天的越南人民

遍布小吃店的街道里坐满当地人,不时经过推着单车兜售玩具的小贩

在遍布小吃店的街道里,我们难得找到一家还有空位的店。服务员给我们递来了菜单,菜单上不仅仅是越南文的食物名字和数字价格,并且每道食物附有图片——在语言不通的异国,这种菜单有图片的餐馆成功地赚取了我们的好感度。

我们点了两份小吃:花生米和春卷。饮料方面,与我们偶遇的两个中国男生各点了一瓶tiger啤酒,我和砖砖则分别要了一杯柠檬茶和一个椰子。

饮料的味道没什么特别的。让人意外的是看似寻常的花生米和春卷,满满的越南风味。

花生米是炒过的,香脆、微咸、微辣,很容易让人想起咸辣口的椒盐花生。我是不喜欢椒盐花生的,太重口味了,河内的这个炒花生尽管也是咸辣口,但是清清淡淡的,带着特殊的香气,大概是用越南当地的香料炒的吧。我们用手指一颗接一颗地拣着吃,根本停不下来。回国那天,砖砖特地在当地的零食铺里买了一包花生米做手信,用行动表达了对越南花生米的最高赞赏。

春卷端上桌时,那blingbling的金黄色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用拇指和食指拿起一块长方形的春卷,有种摩挲一块炸豆腐的手感。一口咬下去,酥软表皮包裹之下居然是一个新鲜的完整的基围虾仁!作为一个鲜虾云吞和虾饺的爱好者,这个虾仁春卷可以说是很惊喜了。店家还贴心地配了一碟蒜蓉海鲜酱油,把春卷放进去蘸一蘸,春卷的味道更咸,虾的鲜味也更浓郁。

上图:越南春卷,里面是一整个基围虾仁,哈哈

下图:三十六古街随处可见的椰子汁和青柠茶

在小吃店里休憩了一会儿,我们一行四人继续在夜幕下的三十六古街散步。大多小贩都安安静静地守着自己的摊位等着顾客上门,唯独一个胖乎乎的黑衣大叔笑眯眯地拦住了我们,朝我们喊道:“ice cream!ice cream!(冰淇淋)”

如果不是大叔主动招呼,我还真看不出他卖的是冰淇淋。一个大圆桶里有很多小圆洞,一些小圆洞里有棍子伸出来——冰淇淋就藏在那些有棍子的小圆洞里。大叔拿起一个带棍子的小圆洞,我才发现圆洞之下是一个装着冰淇淋的圆锥金属模具,把模具去掉,就取出了一根圆锥形棒冰。我要了一根巧克力味的棒冰,入口即融,十分解暑。

part 3:传统的越南正餐

出国前,我们在booking上订了一间提供早餐的国际青旅。

到达河内的第二天早晨,我和砖砖到青旅六楼餐厅吃早饭。餐厅里已经有两位白人旅客在安安静静地吃越南汉堡。我决定尝试一下这里的荷包蛋面。

热气腾腾的面散发着一股香料的气息。搅拌一下面汤,可以发现里面有鸡蛋、西红柿、绿色蔬菜以及一些香芹碎。汤底应该是用方便面料包调得味,不难吃,但也说不上好吃。餐厅桌子上摆着一瓶红色酱料,我往面里倾倒了一点,发现那是蒜蓉番茄酱,酸甜辣三种味道融洽地混合在红色的酱料中,挺带劲。

地点:V Hostel 2国际青旅六楼餐厅

早餐:荷包蛋面+蒜蓉番茄酱

青旅餐厅内的国际友人

上午在河内的游玩结束之后,我们决定找一家当地餐馆吃午饭。越南人民爱吃pho,也就是米粉,米粉中又以鸡肉粉pho ga和牛肉粉pho bo最为著名。

下图中这碗鸡肉粉端上桌时,我被惊到了:表面满满的一层切好的鸡肉,点缀以香菜、葱花和柠檬叶。肉是用香油调味的白切鸡,粉则类似于潮汕的粿条或者化州的牛腩粉。砖砖点了一碗牛肉粉,和我类似,她的汤粉表面是厚厚的两大块切牛肉,看起来就觉得满足。

这碗鸡肉粉最大的特点,就是那块不可忽视的青柠。把青柠汁挤进汤里,鸡肉的鲜香就被激发出来了,汤味香辣而不腻,粉软滑而不烂,一切都恰到好处。这是我吃过的最清新的汤粉了,柠檬汁在这里发挥了类似醋的作用,增香提鲜,但却不像醋那样酸得刺激。以后在家里做汤粉汤面时也可以试着挤几滴柠檬汁,绝对有意想不到的美味,哈哈。

地点:Dai Hai restaurant

午餐:pho ga(越南鸡肉粉)

中午吃饱喝足后,我们继续在河内行走。这实在是很考验体力的一件事情,每个人都走到双脚疼痛,疼痛过后就变得麻木机械。为了犒劳一天的辛劳,临近傍晚时我们决定——吃大餐!

越南是个农业大国,人民饮食以蔬果为主,所以越南人中不管男女大多皮肤细腻、身材苗条。所以,我们吃的“越南大餐”是不见荤腥的一顿:蔬菜沙拉、蔬菜蛋炒饭、蔬菜杂烩汤、豆腐香菇煲。我一直觉得多数广东菜的口味已经够清淡了,而越南菜的清淡程度更甚。

砖砖最喜欢蔬菜沙拉——不见沙拉酱,但每一口蔬菜都可以吃到微微酸的酱汁味道,而且每一口都能吃到蔬菜本身的甜味,十分开胃。我则很喜欢那道蔬菜杂烩汤,味道很像香港那边的碗仔翅,很下饭。至于炒饭,只有淡淡的酱油香气,是一道小清新炒饭。豆腐香菇煲则鲜甜味浓郁,味道接近杂菇煲。

这一顿让我感觉自己变成了食草动物,有种吃红烧肉的强烈渴望。

地点:某间忘了名字的传统越南餐厅

晚餐:蔬菜沙拉+越南炒饭+杂烩汤+豆腐香菇煲+白米饭

part 4:不可错过的咖啡与酸奶

越南位于热带,气候湿热,十分适合于咖啡的种植。越南的滴漏咖啡极其有名,咖啡豆以奶油烘焙而成,所以越南的咖啡会自带浓浓的奶香。在河内有名的highlands cafe内,我点了一杯无糖黑咖啡。其实我以往并不喜欢喝咖啡,但是,喝到这杯咖啡之后,我才知道,原来以前我的“不喜欢”只是因为没有喝过好喝的咖啡!这杯黑咖啡有种极其丝滑的口感,明明是苦的,但苦中带着一种剧烈的难以形容的香气,直接冲击着味觉神经。词汇匮乏的我只能感叹一句:太!好!喝!了!

地点:highlands cafe

除了咖啡,另一个让人一吃钟情的就是水果酸奶沙冰啦。各种新鲜的热带和亚热带果肉铺满碗底,淋上一杯酸奶,再加上一勺冰沙,一碗越南传统的水果酸奶沙冰就制成了。在各种果肉中,尤其以龙眼和菠萝蜜最甜,甜到忧伤。

至此,越南的美食之旅就结束啦。下次聊一聊我在越南的各种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