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成功的變法,失敗的結局

說到王安石我們都知道到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王安石變法——面對北宋積貧積弱的社會一場自商鞅變法後又一次規模巨大的社會變革運動。歷史上我們評價王安石變法,是一場與保守勢力對抗的偉大變法,評價王安石是敢為天下先。

但是這場可以說成功了的變法,卻帶來的非常不成功的結局。

王安石變法發生於宋神宗熙寧年間,是北宋宋神宗在王安石的倡導下進行的一場社會改革運動。

王安石變法:成功的變法,失敗的結局

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正月,宋神宗即位,立志革新,於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四月,召王安石入京,變法立制,富國強兵,欲改變積貧積弱的現狀。

王安石變法一改前朝狀態。

北宋立國後,農業政策"不扼兼併",但各地的農田水利建設,到了北宋中期時,早已嚴重滯後。宋仁宗年間時,北宋每隔幾年就是大災,成千上萬災民流離失所。

遇到水旱災難時,各地有錢的地主們,更是隻顧自家的莊田,一番修壩截水,最後哭的還是農民。

王安石變法:成功的變法,失敗的結局

待到王安石變法高調啟動,重手狠治——方田均稅法。從此後大宋各地興修水利,所需費用全按照百姓財富來分攤,有錢人必須多買單。王安石這一舉動可是被官員富豪罵慘了。

在罵聲中,昔日基層建設坑爹的北宋,卻是突然華麗轉身:僅是變法的前七個年頭,宋王朝就興修了一萬處水利工程,灌溉三十八萬頃農田。

從前一毛不長的十萬頃土地,從此煥然成為物產豐富的良田,萬千流民也從此安居樂業。

王安石變法:成功的變法,失敗的結局

按說農業方面王安石變法帶來的變化就足以讓百姓們高聲歡呼,但是,北宋熙寧七年(1074年),天下大旱,顆粒無收。

一個叫鄭俠的憂國憂民的小官員,眼見一些百姓流離失所,飢寒交迫,便找人畫了幅《流民圖》秘密呈送宋神宗。圖中所描繪的老百姓質妻賣兒、流離逃散的悲慘景象使神宗大受震動。

為什麼原本很好的變法,卻導致國家出現這樣不堪的景象。

王安石將青苗法在地方上推行的效果作為考核官員的依據,他甚至向下級官員下達貸款指標,全然忘了這與他自己制定的百姓"願取則與之,不願不強也"的原則相沖突。

這使得原本很好的政策變成了虛無的形式主義,官員無奈,一邊瞞報一邊壓著農民,最後只能使得富人變窮,窮人更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