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知道歷史上楊修“雞肋”的故事,對此大家對楊修有何看法?

芹歡璇說情


楊修此人,才華橫溢,思維敏捷,《後漢書》稱他“好學,有俊才”而且他是名門之後,出身弘農楊氏,其曾祖楊震,在《後漢書》中單獨列傳,家族中的“四世太尉”極其顯赫。然楊修恃才傲物,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最後因著名的“雞肋”事件被曹操一惑亂軍心之罪殺死,對楊修之死《後漢書》和《三國志》認為楊修之死是鋒芒畢露,遭曹操所忌,而且又因他是袁術的外甥,恐為後患,借這“雞肋”事件將他殺死。



很多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幾乎都是這麼認為,這種觀點固然不錯,但往深一層考慮,曹操身邊能人異士很多,如司馬懿,程昱、荀攸、賈詡等人的聰明才智絕不下於楊修,為何他們沒事呢?其實,這裡涉及到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潛規則,所謂潛規則,是一種潛藏的規律性的東西,它存在於從古至今的官場上,皇帝和臣子只是這一種規律的形勢與政策而已。因為人的內心都希望自己比別人聰明,各方面都沒人勝過自己。而當官的更是不希望下屬比自己聰明比自己更有才華,更不希望有一個能看透自己心思的聰明下屬。因為聰明下屬會影響到自己的地位,所以會選擇一些平庸的下屬,這樣當領導的就會高枕無憂了。

說了這麼多,就是一句話,你可以聰明有才,有才和聰明只能限於下級和同級面前,但在領導面前還是要夾起尾巴做人,把鋒芒藏起來,楊修就是愛玩小聰明,而且把曹操的那些小心思都看穿了,這還不算非要在眾人面前抖露一番,古代帝王之術講的就是神秘主義,皇帝們最不想讓臣子們猜到自己的心思,要的就是那種“伴君如伴虎”的震懾效果,讓大臣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要是天子被臣下看的透透的,那還怎麼統御百官,統治萬民呢?你比皇帝還聰明,你的功勞蓋過了我,那你在百姓中的威望比我還高,我這皇帝還怎麼做啊!因此歷史上太聰明的人是不吃香的,能夠飛黃騰達的多是那些“外若痴呆,內實狡猾”之人。

楊修之死,其實就是不懂得這個道理,“聰明反被聰明誤”,所以落到身首異處。看出來領導用意,非要在眾人面前顯擺,而且你顯擺的正是一個手握生殺大權的人,別說曹操換了任何人,也會咔嚓你,溫馨提示我說的是《三國演義》的楊修,真實的楊修是可能死於黨爭,而且曹操沒必要嫉妒楊修的才華,因為曹操的才華要比楊修不知強多少倍……


怪獸小火龍


楊修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典型代表人物。鄭板橋的經驗難得糊塗,“糊塗"避禍非糊塗。


齊競秀


聰明不是他的死因,因為他死在他稱不上聰明的"智慧''中。

如果讓他帶著聰明去死,憑他的聰明而言,他也不會承認自己是聰明的……

誰做的好,我們就向誰學習!讓自己的善良不斷完善。

傍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