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中預言巴哈歐拉新天啟的到來——學習筆記

《聖經》中預言1260日後,新天啟到來。1260日是伊斯蘭曆法。一日是一年,換算成公曆,即1844年。1844年5月23日巴布宣示祂本人是新天啟到來之門,過了19年(1863年4月21日),巴哈歐拉宣示祂就是新天啟的顯聖者,當代新興宗教巴哈伊信仰就誕生了。

巴哈伊信仰的宗旨:上帝唯一、宗教同源、天下一家。其最終目標是實現世界大同。

阿博都-巴哈:

聖約翰《啟示錄》第十一章開篇,經雲:“有一根長五碼半的葦杆賜予了我,天使立身而言道:起來去量一量神的殿堂與祭壇,以及在殿中禮拜的人們。“但神殿外的院落除外,不必量;因那已給了外邦人,聖城將被他們踐踏42個月。”

這根“葦杆”便是指一位如同蘆葦一樣的完人。這種比喻的意義在於:當蘆葦之內中空無物時,它便能奏出美妙的旋律;又因為這樂聲、這旋律並非來自蘆葦,而是來自吹奏它的吹笛者;所以說那位福佑者聖潔的心靈,除了上帝之外,不存任何私念,坦蕩而純粹,免去了一切屬於塵世的牽掛,而成了聖靈的伴侶。

其所言並非出自於祂本身,而是出自那位真正的吹笛者。這乃是一種神性啟示。因此,祂被比喻為蘆葦;而這蘆葦又如一根木杖——就是說,它是每個弱者的扶助,是人類的支持。它還是神聖牧人手中的牧鞭,憑著它,聖牧就能保護祂的羊群,並領他們進入天國之原。

然後,經文又道:“天使立身而言道:起來去量一量神殿與祭壇,以及在殿中禮拜的人們。”就是說要比較並估量一下,估量就是(程度的)測定,所以天使說:量一下神殿與祭壇,量一下在神殿裡禮拜的人——也就是說,調查瞭解一下他們的真實狀況,瞭解他們的水平和狀態,他們所具備的條件、美質、他們的行為和品德;以使你自己瞭解那在聖潔之中居於“至聖之所”的神聖靈魂的奧妙。

“但神殿外的院落除外,不必量;因那已給了外邦人。”

在基督紀元的第七世紀之初,當耶路撒冷被佔時,“至聖之所”,即所羅門所建的神殿,表面看來是受保護的——但至聖之所外邊的院落被奪走,給了外邦人。“聖城將被他們踐踏42個月。”

——也就是說,外邦人將統攝並控制耶路撒冷42個月,即1260日,因為“一日”代表一年,據此算法,便有1260年。這正好等於《古蘭經》的施行週期。因為,在聖典中,“一日”乃一年;如《以西結書》第四章第六節,經雲:“你將蒙受猶太家族所行的不公達四十日,我向你指定‘一日’為一年。

這句經文預言了伊斯蘭教天啟的使命週期,耶路撒冷在這段時期被踐踏,意味著它喪失了榮耀——但是,“至聖之所”仍然被保存、保護和尊重——直至1260年。這裡的“1260年”是一個關於巴孛——即巴哈歐拉的“門”——顯現的預言,此事發生在伊斯蘭教紀元的1260年。這1260年的期限既已結束,聖城耶路撒冷如今就開始變得繁華熱鬧、欣欣向榮起來。任何人若在60年前見過耶路撒冷,又在今日再見它的話,就會知道這個城市變得有多麼的密集和興旺,又是如何再度輝煌的了。

這是摘自聖約翰《啟示錄》裡一些經句的外在意義,然而,還有另一種解釋和象徵意義。那就是,上帝的律法可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根本基礎,包括所有靈性的事物——也就是指靈性的品德和神聖的品質;這部分是不會變化、不會更改的——這就是“聖中之聖”,也就是亞當、諾亞、亞伯拉罕、摩西、基督、穆罕默德、巴孛及巴哈歐拉律法之精髓,是永恆的,在一切先知週期裡都是確定的,這部分永遠不會被廢除,因為它是靈性的真理,而不是物性的真理;它是信仰,是知識,是篤信,是公道,是虔誠,是正直,是值得信賴以及對上帝的愛,是仁慈、純潔,是超脫、謙恭,是溫良,是耐心,是堅貞。它待窮困者以仁慈,給受害者以保護,給不幸者以施予,給淪落者以提舉。

這些神的品質,這些永久的誡命,將永遠不會被廢除;相反,它們是持久的,永永遠遠確定了的。這些人性的美德在各個不同的天啟週期裡都被再興;因為每個週期之末,上帝的靈性律法——即人的美德——便會消失,只剩形式存在。

這樣,在摩西時代之末,即基督教出現那段時間,上帝的律法在猶太人當中消失了,只剩沒有靈性的形式,“聖中之聖”遠離了他們,而耶路撒冷的外院——用於宗教之形式的表達——則落入了外邦人之手。同樣,基督教的根本教義原則——人最美好的品德——也曾消失殆盡;它的形式則保留在僧侶和教士手裡。同樣,穆罕默德宗教的根基也曾經消失,其形式則留在官派烏里瑪手上。

上帝之宗教的這些基礎是靈性的,是人類的美德,不可能被廢除。它們是不可取締的,永恆的,並在每位先知的天啟週期裡都得到再興。

上帝之宗教的第二部分,是關於物質世界的,包括了齋戒、祈禱、禮拜的儀式、結婚離婚、奴隸制的廢除、法律的程序、調解、以及對謀殺、暴力、盜竊和傷人等罪行的懲罰。上帝律法的這一部分,在每一先知週期裡都要應時代的需要進行修訂和更改。

簡而言之,“至聖之所”(聖中之聖)這個詞是指永遠不修改,不變化,也不廢除的靈性律法。“聖城”是指物質性的律法,是可能被廢除的,並且這種被稱為“聖城”的物性律法將被踐踏1260年。“而且,我將把力量賦予我的兩位見證者,他們穿著麻布衣,將作出1260日的預示。”(《啟示錄》11:3) 這兩位見證者就是上帝的使者穆罕默德和阿布·塔里布之子阿里。

據《古蘭經》,上帝對其使者穆罕默德說:“我們已使你成為一位見證人,喜訊的預報者,以及警告者。”——也就是說,我們已將你確立為見證者、福音的宣告者以及天咒的傳達者。見證者即是驗證事物之真偽是非的人。

這兩位見證者的誡命將實施1260日,一日代表一年。那麼,穆罕默德便是“根”,阿里乃是“幹”,如同摩西與約書亞。經文道:他們“穿著麻布衣”,就是說,他們顯然將身穿舊衣裳,而不是披著新裝;換言之,他們在人們眼裡初時並無光彩,他們的聖道也並不新鮮;因為穆罕默德的靈性律法與基督在《福音書》中所定的並無二致,祂的物性法律則大部分與《摩西五經》所記相符。這就是舊衣裳的含義。

接著,經雲:“他們是兩棵橄欖樹,是立於塵世之神主尊前的兩支燈燭。”(《啟示錄》11:4) 這兩個靈魂被喻為橄欖樹,因為當時所有的燈盞都是用橄欖油來點燃的。意思是說:上帝的智慧之光作為世界的啟蒙之因,便由這兩個人體現出來。這些上帝之燈會發光發亮,因而他們又被比作兩支燈燭:燈燭乃是光的居所,光亮便是由燈燭放射而來的。同樣,指引之光也將由這些光輝的靈魂身上放射出來。

經文又道:“他們立於上帝尊前”,意思則是:他們將服務於上帝,並教化其子民,正如他們教化阿拉伯半島上野蠻的阿拉伯遊牧部族一樣,他們的教育使這些人在當時達到了極高的文明程度,他們的美譽和聲望舉世聞名。

“而假使有人慾加害於他們,那他們口中會噴出火焰來將其敵人吞沒。”(《啟示錄》11:5)就是說,沒有人能抵抗他們,倘若有人貶低其教義和律法,那人就將被同樣出自於他們口中的誡律所包圍、所消滅;任何試圖傷害、詆譭和仇視他們的人都將被出自他們之口的誡命所摧毀。事實正是如此:他們所有的敵人都被征服、陷入困境以至湮滅了。上帝就是如此顯著地來協助他們的。

然後經雲:“他們有權關閉天空,使得在他們作預言的日子裡不下雨。”(《啟示錄》11:6)就是說,他們的天啟週期內,他們將如同帝王。穆罕默德的誡律和教義,以及阿里的詮釋和解說,是一種天國的恩典,他們若是意欲給予這恩典,就有權如此行事。他們若不願意,那雨就不會下。在此處“雨”就代表著恩典。

此後,經文又道:“他們有權變水為血”(《啟示錄》11:6),意思便是說,穆罕默德的先知地位與摩西的一樣,而阿里的權能則與約書亞的相仿——假如他們有意要做,他們可以使尼羅河的水都變成血,這只是對那些埃及人以及那些否認他們的人說的

——也就是說,由於這些人的無知和自傲,其活命之物也可變成其致命之因。所以法老的統治、財富、權勢及其臣民,雖然曾一度使這個國家充滿生氣,但由於他們的頑抗、拒絕和驕傲,這一切變成了其衰亡、毀滅、潰散、敗落以及窮困的導因。所以,這兩位見證者具有毀邦滅國之能。

接著,經文又道:“他們還可隨時隨意以種種災禍給世界以重創。”(《啟示錄》11:6) 意即他們也將有權並具備必要的物質力量來教訓邪惡勢力、那些壓迫者以及暴徒們,因為上帝已將外在的和內在的力量都賜給了這兩位見證者,他們因此能夠教育和改造那些如野獸般兇猛、殘暴而狠毒的阿拉伯遊牧民族。

“當他們見證完成時”(《啟示錄》11:7) 意思是指當他們已完成了所被命諭去做的事情,即,傳達了神的旨意,傳揚了神的律法,宣傳了天國的教義,達到了使靈性生命之徵象顯現於人靈之中的意圖,人類世界的美德之光已大放光芒,遊牧部落群的全面發展得到了實現之時。

“從那無底之淵裡爬出來的野獸將與他們惡戰,並將戰勝他們,還殺害了他們。”

(《啟示錄》11:7 )這隻野獸指出自謬誤之淵卻又攻擊他們的倭馬亞人。他們起來對抗穆罕默德的宗教,對抗阿里的真確性——換言之,就是對抗上帝的愛。

經雲:“野獸將與這兩位見證者交戰。”(《啟示錄》11:7 ) 是說一場靈性的戰爭,指這野獸將全面對抗這兩位見證者的教義、禮俗和制度,以致於藉著這兩位見證者的力量而傳揚於那些民族和部落中間的美德和美質都煙消雲散,動物的本性和肉慾將會得勢。

所以,這隻與他倆交戰的野獸將獲勝——就是說,來自這隻野獸的謬誤之黑暗將越出世界地平線,並殺害兩位見證者——換句話說,就是它將摧毀他們在人民當中廣為傳播的靈性生活,完全抹掉神聖的律法和教義,將上帝之宗教糟踐於足下。之後,除了一個沒有靈性的軀殼以外,就別無所剩了。

“而他們的屍體將橫陳於那個偉城的街頭,此城照靈意稱作‘所多瑪’和‘埃及’,也就是我們的主被釘上十字架之處。”(《啟示錄》11:8 )“他們的屍體”指“上帝的宗教”,而“街頭”指“眾人的眼裡”。“所多瑪和埃及”即“我們的主被釘上十字架之處”,便是敘利亞地區,特別是耶路撒冷,後來倭馬亞人在該地建立了政權;正是在此地,上帝之宗教以及神的教義最先消失,只留下一個沒有靈的軀體。

“他們的屍體”表示那如同無靈的死屍般留了下來的“上帝的宗教”。

“有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操不同語言、來自不同國度的人們將看著他們的屍首三日有半,卻不忍將死屍置入墳中。”(《啟示錄》11:9)

正如前文解釋過的,在聖典的詞彙中,“三日半”代表“三年半”,而“三年半”就是42個月,42個月就是1260日。

因為據聖典經文,“一日”代表“一年”。所以此話的意義為:在1260年當中,即在《古蘭經》的週期裡,各國家、各部落、各民族都會看著他們的屍體——也就是說,他們會把上帝之宗教當作一種場面來保留;雖然他們不循之行事,卻仍然不把那屍體——表示上帝之宗教——放入墓穴。就是說,在表面上,他們守著上帝之宗教,不叫它從他們生活中完全消失,也不讓它的形體完全毀滅湮沒。然而,他們將在實質上疏離它,在表面上卻保留它的名稱和紀念。

那“各宗、各族、各國”則是指聚在《古蘭經》廕庇之下的人們。表面看來,他們不讓上帝的聖道與律法完全毀滅湮沒——

因為他們仍在作禱告並齋戒,但作為上帝宗教之根本教義原則的道德和品行,以及對神聖奧秘的認知,皆已消失;人類世界的“美德之光”,即愛上帝和認知上帝的結果,都已熄滅;殘暴、壓迫、惡念及邪欲已經得勢。上帝律法的軀殼像屍體一般暴露於人前長達1260日,一日算作一年,這段時間正是穆罕默德的天啟週期。

人們喪失了這兩個人所建立起來的一切,即上帝律法的基礎,也摧毀了人類世界的美德,即神的恩賜和穆罕默德宗教的靈魂,以致誠實、公正、仁愛、團結、純樸、聖潔、超脫等所有這些神聖品質都已遠離了他們。在這個宗教裡,就只剩下祈禱和齋戒被保留下來;這種狀況持續了1260年,正是《弗爾幹》(Furqan,《古蘭經》的別名,意為準則)週期的時限。這就好像是那兩個人死了,而他們沒有靈魂的屍體卻保留著。

“那些居於地上的人們幸災樂禍、歡欣快意,還要互贈禮品,因為這兩位先知曾使那些居於地上的人受苦。”(參閱《啟示錄》11:10) “那些居於地上的人”表示其他的國家和民族,例如歐洲人和遠東人,

他們見到伊斯蘭教的性質完全變了,神的律法被背棄——以致美德、熱忱和光榮都遠離了穆斯林,他們的品質也已改變,道德的墮落已腐蝕了伊斯蘭的子民,後果便是:他們將被其他民族所征服——所以他們為此歡喜高興。事實正是如此。看看這個曾經達到強盛之巔峰的民族今日是如何受盡屈辱和踐踏的吧!

其他民族“將互贈禮品”表示他們將彼此照應,因為“這兩位先知曾使那些居於地上的人受苦”——也就是說,這兩人曾經打敗了世上的其他國家和民族,並征服了他們。

“過了三日半之後,來自神的‘生命之靈’,進入他們的軀體,於是他們站立起來,看見的人都極為驚恐。”(參閱《啟示錄》11:11)三日半,如我們先前所解釋的,就是1260年。那橫陳於街頭,沒有靈魂的兩具屍體代表著穆罕默德所建立、阿里所傳揚、然實質已去、唯有形式的那些教義和律法。靈氣再次進入他們,表示那些基礎和教義又再度確立。換言之,就是上帝之宗教的靈性曾變為俗物,美德曾變為罪惡、對上帝的愛曾變為仇恨,開明曾變成陰暗,神聖的美質曾變為邪惡的品性,公正曾變為暴行,慈悲曾變為敵意,真誠曾變為虛偽,指引曾變為謬誤,純潔曾變為淫亂。然而,

三日半過後,據聖典術語,即過了1260年,這些神聖教義、天國的品德和完美,以及靈性的恩賜,都由於巴孛的出現和庫杜斯的忠誠而得以再興。(庫杜斯,巴孛的主要門徒,十九個“新生字母”之一 )

神聖的和風吹送,真理之光照耀,賦予生命的春季來臨,指引之晨已破曉。這兩具無生命的軀體又復活了,而這兩位偉人——一位始創者,一位宣教者——的崛起就像兩支燈燭,因為他們以真理之光照亮了世界。

“他們又聽到一個來自天國的宏亮的聲音對他們說:‘上到這裡來吧’,於是他們升上了天國。”(《啟示錄》11:12)意思是說,他們從不可見的天國聽到上帝之聲說:“你們為了傳達教義和福音已作完了一切該做的事,你們已向世人傳達了我的旨意,並高揚了神的召喚,且已經盡到了你們的職責。現在,如基督一樣,你們必為那受摯愛者奉獻出生命,從而成為殉道者。於是,那‘實質之陽’(巴孛)以及那‘指引之月’(庫杜斯),都如基督一樣,從最偉大的殉道地平線隕落並升上了神的天國。”“他們的仇敵也看到了。” (《啟示錄》11:12 ) 意思是,他們的敵人在目睹了他們的殉道經過以後,才意識到:其地位之無上及其品德之崇高已驗證了他們的偉大和完美。

“同一時辰裡發生了大地震,該城的十分之一倒塌了,有七千人喪命於其中。”(參閱《啟示錄》11:13 )這場地震是在巴孛殉道後發生於設拉子城的。當時城裡一片混亂,有許多人喪生。還因瘟疫、霍亂、供給不足、糧食短缺以及饑饉和哀傷等導致了極大的騷亂,其情其景,聞所未聞。

“倖存者們則驚恐之極地向天神祈禱、跪拜。”(參閱《啟示錄》11:13 )當地震發生於法爾斯之時,所有的倖存者都日夜哀傷痛哭,並不停地向上帝稱頌、禱告。他們是那般焦躁恐懼,以致夜不成寐。“第二場災難過去了,看吧,第三場災難即將來臨。”(《啟示錄》11:14 ) 第一場災難是阿卜杜拉之子穆罕默德的出現(願祂平安);第二場災難是巴孛的出現——榮耀與讚美歸於祂!第三場災難是“萬軍之主”顯聖,被允諾的聖美者光照人間的偉大日子。對於“災難”這個問題的解釋在《以西結書》第三十章中有所提及。經雲:“主的話語又臨到我說——人子啊,發預言宣告吧,主上帝是如此講的:你們慘了,那個日子就是災難!因為那一天已臨近,主行事的日子已臨近了。”(《以西結書》30:1-3 )

所以,很肯定,災難的日子就是主的日子,因為,在那個日子裡,災難是給疏忽者的,災難是給罪孽者的,災難是給無知者的。因此,經雲:“第二場災難過去了,看那第三場災難將迅即而至!”這第三場災難是巴哈歐拉顯現的日子,是上帝的日子;並且與巴孛出現的日子接近。

“第七位天使發言了,天上響起了宏亮的聲音,它說,這世上的王國都將成為我們主的王國,和主基督的王國;祂將掌權直到永永遠遠。”(《啟示錄》11:15 )

第七位天使是一位具備天國品性的人,他將帶著天國的品質和性格崛然而起。聲音洪亮高亢,足以宣說、傳告神聖顯示者的出現。在這“萬軍之主”顯現的日子裡,在這諸先知聖典之允諾提及的全能者的神聖週期的紀元裡——也就是在上帝的日子裡,靈性的神聖王國將建立起來,世界將煥然一新,一種新的精神將注入創造之軀;神聖之春即將來臨;仁慈之雲將普降甘霖;實質之陽將照耀人寰;賦予生命的和風將吹拂眾生;人類世界將披上新袍;地表之上將成為崇高的樂土;人類將得到教化,

戰亂、爭端、挑釁和敵意都將消逝;而真誠、正直、和平以及對上帝的崇拜將出現;團結、仁愛和手足情誼將環抱世界;上帝將君臨統治直到永遠——就是說,靈性永恆的天國將建立起來。這就是上帝的日子。由於曾經來過又已逝去的那些日子是分屬於亞伯拉罕、摩西、基督及其他先知的;現今這個日子乃是上帝之日,因為實質聖陽將以最大的熱度和光輝在此時升起。

“二十四位長老們坐在上帝尊前他們的席位上,低首伏面向上帝禮拜,說:我們感激你啊,主上帝,昔在、今在、永在的全能者,因為你已行使你偉大的權能,而威權統攝了。”(《啟示錄》11:16-17)

每一個天啟週期裡,護教者和聖人都是十二位,所以雅各有十二個兒子;在摩西的時代有十二位部族領袖;基督的時代裡有十二聖徒;穆罕默德的時代有十二位伊瑪目。然而,在這個榮耀的天啟裡,卻有二十四位,雙倍於以往其他的時代,因為這個天啟之偉大與超凡有這樣的需要。這些聖潔的靈魂在上帝尊前就位於各自的寶座之上則意味著他們治權長久。

這二十四位偉人,雖然都就位永久的權力之座上,但仍對“普世顯聖”的出現頂禮膜拜,且個個謙恭順從,齊說:“我們感激你,啊,主上帝,昔在、今在、永在的全能者,因為你已行使你偉大的權能,而威權統攝了。”也就是說,禰會發布禰的全部教義,禰將把世人都召集到禰的廕庇之下,禰將把所有的人領到同一巨大帳篷的庇護中。雖然是上帝那永恆的王國,祂昔有、今有,一直都擁有的一個王國,此處的這個“王國”指的則是祂自身的顯現(即上帝的最完全的顯現);祂將頒佈全部的律法與教義,這將成為人類世界之靈及其永恆的生命。那位“普世顯聖”將憑靈性力量征服世界,而不是靠戰爭和爭鬥;祂將和平而寧靜地行事,不用刀劍和武力;祂將以真愛建立這神聖的王國,而不是通過戰爭的力量;祂將憑仁慈和正直來傳揚這些神聖教義,而非靠武器和嚴厲。祂將教育各邦各族,儘管他們有不同的狀況、風俗和性格,不同的宗教和血統,正如《聖經》所說,他們將如同豺狼與羔羊、虎豹與孩童、蟒蛇與幼嬰,可成為同志、朋友和夥伴。種族之間的鬥爭,宗教之間的分歧,以及民族之間的藩籬都將完全清除,世人都將在福佑聖樹的庇廕之下達至完美的團結與和諧。

“各國都發起怒來了”,因為禰的教義壓抑了其他民族的慾望;“於是禰的天怒也降臨了。”(《啟示錄》11:18 )——就是說,世人都被明顯的失落所折磨;因為他們不遵循禰的箴言、訓導和教義,他們將失去禰永恆的恩典,見不到實質聖陽的光芒。

“死人受審的時刻”(《啟示錄》11:18 )是指那些死的——已失去了愛上帝之精神而沒能分享到永恆生命的人接受公義審判的時刻;意即他們將起來領受他們應得的報應。祂將使這些人隱密的實情昭然若揭,顯示出他們在存在界中的地位多麼低下,他們實際上已是死神的屬民。

“禰將獎賞禰的僕人,即諸先知、聖賢以及敬畏禰聖名的,或大或小的人物”——就是說,祂將以無盡的恩典來使正直者傑出超群,讓他們閃爍於永遠榮耀的地平線之上,如同天上的群星。祂將協助他們,賜予他們那作為人世之光、指引之因和獲得神聖天國永恆生命之徑的行為舉止。

“(禰)將摧毀那些毀壞世界的人”(《啟示錄》11:18 ) 意思是,神將使疏忽者喪失一切;因為盲者的盲目性將昭然可辨,明目者之所見將清晰明顯;謬誤之民的無知無識將被看清認明;受指引之民的知識和智慧將顯明可見;因此,毀損破壞者必將滅亡。“神的殿堂在天國中敞開了”(《啟示錄》11:19)表示聖耶路撒冷被發現,“至聖之所”又變得顯見,“至聖之所”據智者的說法,就是神聖律法的精髓,上帝真正的天國教義。正如我們先前所解釋的,是在任何一個先知週期裡都從不改變的。耶路撒冷的神殿就像上帝律法的實質,也就是至聖之所;而所有的法律、條例、禮儀以及實務性的種種規則,就是耶路撒冷城——因此它又被稱作天國的耶路撒冷。簡而言之,由於在這一週期裡,實質之聖陽將發射出最為璀璨奪目的上帝之光,所以,上帝教義的本質將在存在界中得到實現,而愚昧無知的黑暗將被驅散;世界將得到更新,啟蒙將會普及,因而“至聖之所”將會出現。

“神的殿堂在天國中敞開了”也指通過神聖教義的傳播,通過這些天國奧秘的顯現,以及實質聖陽的升起,成功與繁榮的大門將開向四面八方,而仁善及天國祝福的徵象也將明白清晰起來。

“在祂的神殿中還可見到祂的約櫃”(《啟示錄》11:19 )——也就是說,《主的約書》將出現在祂的耶路撒冷,《聖約書簡》(巴哈歐拉的著作之一,該書明確指出,祂本人去世後,所有的人都必須轉向阿博都-巴哈 ) 的地位也將確立起來。“約書”及“聖約”的意義將昭然若揭。上帝的尊名會遍佈東西,上帝之道將傳遍世界。“聖約”的違背者會被貶抑、被擊潰,而忠誠者將受到珍愛和頌揚,因為他們對“約書”執著不二,對“聖約”堅定不移。

“然後,出現了閃電、巨響、雷鳴、地震和冰雹,”(《啟示錄》11:19 ) 意思是說,在《約書》出現之後會有一個巨大的風暴,上帝的盛怒將如電光閃耀,對聖約的違抗會如同雷聲一般轟鳴迴響,疑惑的震撼將如地震般強烈,對違背聖約者的懲罰會如同冰雹般痛擊而下。即使是那些表明了信仰的人也會陷入種種考驗與誘惑之中。

——阿博都-巴哈《已答之問》

巴哈歐拉的靈性週期

阿博都-巴哈:(《以賽亞書》第十一章評註)

《以賽亞書》第十一章第一至第十節,經雲:“自耶西家的本幹上將抽出嫩芽,其根莖上將長出聖枝,主的聖靈要降臨於他:那智慧與悟性之靈,謀略與權能之靈,以及對主的認知與敬畏之靈;還將使他在對主的敬畏當中敏於領悟:他將不依所見下判斷,不據所聞就責難。而是,以公正之度評判貧苦窮困,以平等之義譴責逆來順受;他將以口舌之杖棒擊俗世,將以唇間之氣斬除邪惡。公義是他腰間的佩帶,忠誠是他權杖的裝飾。狼將與羊羔共居,豹將與羚羊同臥,小牛與幼獅共聚一處,並由孩童來引領它們。母牛與母熊一同進食,其幼仔則共一處歇息;獅子也像牛一樣吃草;乳童在蛇洞之上玩樂,幼兒爬上了毒蛇穴也安然無恙。在我的聖山上,他們都不會受到傷害和破壞,因為地上將充滿對主的認知;正如水覆蓋著海洋。”

這“自耶西家將長出聖枝”也許正適用於基督,因為約瑟是大衛的父親,耶西的後代。但由於基督是由上帝的聖靈所(以賽亞)所暗示的將在那“一枝”的時代裡發生的事件,如果以象徵性意義解釋,在基督的時代只部分實現了而並非全部。如果不以象徵解釋,那麼確切地說來,這些徵象就從未有過。例如,豹和羊,生,因此祂將自己稱為“神的兒子”。假如祂不是如此稱,這一描述會是指祂。此外,他獅子和小牛,孩童與毒蛇,這些都隱喻和象徵了不同的民族、人種、敵對的教派和誓不兩立的宗族,他們就像豺狼與羔羊一般對立而仇視。我們說的是由於基督聖靈的氣息,他們找到了一致與和諧,活躍了起來,並共同交往了。

然而,“在我的聖山上他們都不會受到傷害和破壞,因為地上將充滿對主的認識,正如水覆蓋著海洋。”這些情形在基督顯現的時代裡並不普遍,因為時至今日,世上仍存在著敵對的民族;對“以色列之上帝”的認知還很少,更多的人則幾乎沒有這種認識。同樣,世界和平也沒有在基督的時代裡出現

——即,在敵對與仇視的民族之間既沒有和平也沒有和諧,爭端與對峙尚未停息,和解與真誠也未出現。所以,即使在今天,基督教自身的各派各國之間,也還存在著敵意、仇恨和對立。

然而,這些經文卻字字句句都適用於巴哈歐拉。同樣,在這個神奇的天啟週期裡,地球將發生變革,人類世界將披上安寧美麗的衣裳。爭端、衝突和殺戮將被和平、真理與和諧所代替;在各民、各族及各國之間,將出現仁愛與親善,並建立起合作與團結,最後,戰爭將被完全制止。當《至聖經書》的律法實施以後,任何衝突與爭端都將在一個由各國組成的世界法庭裡找到絕對公正的評判,所出現的問題都將得到解決。世界上的五大洲將合而為一,眾多的國家也將成為“一國”,地球之上連成一片,人類將同屬一個群體。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各種族各社群的交際、聯合與友誼——將達到至高的程度,以致全人類都親同一家一族,天國的仁愛之光將普照,敵對與仇恨的黑暗將被從世上驅散。世界大和平將在世界中心撐起帳篷,而“生命之神佑聖樹”將生長起來,蔭庇東西各方。強與弱、富與貧、敵對的宗派以及誓不兩立的民族——就像狼與羊、豹與羚、獅和牛一般——將以最完全的仁愛、友誼及公正和平來對待彼此。世界將充滿科學、充滿關於存在奧妙之實質的知識,以及對上帝的認知。

那麼,想一想,在這個偉大的世紀,也就是巴哈歐拉的天啟週期裡,科學知識已取得了怎樣的進步,多少存在界的奧秘已被發現,多少偉大的發明創造已現出曙光,且日新月異,數不勝數。無需多久,物質世界的科學和學問,以及對上帝的認知,都將會有更大的進步,並顯示出更美妙的奇蹟,使得見到的人驚歎不已。那麼,以賽亞的這一詩句,“因為地球將充滿對主的認知”,便將完全地顯明出來。

再想想,自從巴哈歐拉出現以來,在這段短短的時間裡,自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和人種中都已有人進至這一聖道的蔭庇。基督徒、猶太教徒、瑣羅亞斯德教徒、印度教徒和波斯人民共容相處,並表現出最偉大的友誼和仁愛,似乎這些人已聯姻結親上千年一般;因為他們彼此之間親同父子、母女、兄弟和姐妹。這就是狼與羊、豹與羚、獅與牛之間夥伴關係的意義。

在那無與倫比的聖枝(巴哈歐拉)顯聖的日子裡,將要出現的一大偉跡乃是:上帝的旗幟將高揚於各國。這就是說,所有的國家和種族都會集結在這一神聖的大旗之下——即這高貴聖枝的庇廕下,成為一個單一的大國度。宗教的和派系的對立、人種和民族的敵視、國家之間存在的分歧都將被消除。所有的人都信奉一個宗教,同屬一個信仰,融合成一個人種,變成為一個民族。萬民共居於一國——即地球這個行星之上。諸邦列族中間將實現整體的和平與協調。而且,這無與倫比的聖枝還將把所有的以色列人聚集起來,意即,在這個天啟週期裡,以色列人將彙集到聖地,四散於東西南北各方的猶太民族將聚合到一起。

再看看,這些事件在基督的週期裡就不曾發生,因為那時的諸邦列族未能聚於那面統一的旗幟之下。“聖枝”才是這面“一統之旗”。在萬軍之主的這個週期裡,所有國家和民族都將加入到這面大旗麾下。同樣,四散於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在基督的週期裡未曾集結於聖地,但在巴哈歐拉的天啟週期之初,這個神聖的允諾便如同在所有先知的聖書中所預言的那樣開始實現了。你們可以看到猶太部族的人民從世界各地聚集到聖地;居住在自己購置的村莊裡和土地上,人口日益增加,巴勒斯坦全境都將成為他們的家園。

上帝之律法的接續

(聖約翰《啟示錄》第十二章評註)

先前,我們已解釋過在聖書中所提及的“聖城”,即上帝的耶路撒冷,它最常表達的意義就是:上帝的律法。有時,它也被比喻為新婦,有時則被比喻為耶路撒冷,還有時被比喻為新天地。所以在聖約翰的《啟示錄》第二十一章第一至三節,經雲:“我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而我,約翰,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裡從天而降,一切都已備妥,就如同一個新婦,為了她的丈夫而打扮得美輪美奐。

我聽見來自天上極響的說話聲:看吶,神的帳幕已立在人間。他要與人類同住,而人類要作他的子民。神本身將與他們同在,做他們的神。”

注意,“先前的天地”很明顯地被用來表示以前的律法。

因為經雲“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也就是說,地是審判的地方,在這片審判之地上沒有大海,意思是:神的教義和律法將完全傳遍世界,所有人都將進入上帝的聖道,地上將完全住滿信仰者;所以,海沒有了,因為人類的居所和家園是旱地。換言之,在那個時代裡,那律法之地將變為人類的樂土。這樣的地是堅實的,人們不會在上面摔倒。上帝的律法也被描述為聖城新耶路撒冷。顯然,這從天而降的新耶路撒冷並非一座以石頭、灰泥、磚頭、泥土和木料所構築的城市。上帝的律法從天而降,並被喚以新名;因為由土石所造的耶路撒冷顯然不是從天而降的,並且它也沒有被更新;而那被更新的是上帝的律法。

上帝的律法也被比喻為戴著最美麗的飾物、妝扮得很漂亮的新婦。正如聖約翰的《啟示錄》第二十一章所云:“而我,約翰,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裡從天而降,一切都已備妥,就如同一個新婦,為了她的丈夫而打扮得美輪美奐。”

(《啟示錄》21:2)而在第十二章第一節,經雲:“天上現出大異象來:有一個婦人,身披日頭,腳踏月亮,頭戴飾有十二顆星的王冠。”這婦人就是那個新婦,是曾經降落在穆罕默德身上的神的律法,她所披的日頭以及她腳踏的月亮,就是在那律法的庇廕下的兩個國家波斯和奧斯曼帝國,因為波斯的標誌是太陽,而奧斯曼帝國的標誌是新月。因此太陽和月亮象徵在神的律法威權下的兩個國家。然後,經雲:“頭戴飾有十二顆星的王冠。”這十二顆星就是十二位伊瑪目,她們是穆罕默德之律法的傳揚者和人民的教育者,像明星一般在指引之天上閃爍。

然後,經雲:“她懷了孕,在生產的艱難中疼痛呼叫”, (參閱《啟示錄》12:2) 意思是這律法陷入了巨大的艱難,並忍受著極大的苦惱和折磨,直至一個完美的後嗣被娩出來——也就是將要來臨的顯聖,那個被允諾的人。祂是完美的後嗣,祂在這律法之懷裡被養大,如同在母親懷裡長大一樣。這個嬰孩指的是巴孛,即“原點”。祂事實上是由穆罕默德的律法(即神性實質)所生,祂是神之律法(也就是祂的母親)的孩子和結果,祂是由那個宗教所預言的。

這個嬰孩在這一律法的王國裡找到了本體,但由於龍的暴政,那嬰孩被送到了神那裡。在1260日之後,那巨龍被滅除,上帝律法之子,即那被允諾者就顯現。

第三和第四節:“天上現出大異象來;看得到一條有七頭十角的紅色大龍,七個頭上戴著七隻王冠。它的尾巴拖曳著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並把它們摔到地上。”這些徵象是暗喻控制了伊斯蘭教的倭馬亞人的王朝。七頭七冠表示倭馬亞人所統治的七個國家或王國。它們分別是:在大馬士革周圍的羅馬王國、波斯國、阿拉伯王國、埃及王國、非洲王國(即突尼斯、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安達魯西亞王國(現屬西班牙)、以及土耳其人的外烏滸水地區。倭馬亞人曾統治這些國家。“十個角”表示倭馬亞王朝統治者的名字(即如果不重複的話,一共有十個統治者的名字,表示首領和酋長的名字共有十個):第一個是阿布·蘇富揚,最後一個是穆爾旺,而他們有好幾個人的名字互相重複。因此,有兩個穆阿維葉,三個亞齊德,兩個瓦里德,以及兩個穆爾旺;但如果不重複地數,就一共有十個名字。這些倭馬亞人,先是麥加的酋長兼倭馬亞王朝的統治者阿布·蘇富揚,最後一個是穆爾旺,他們毀了如天上星辰一般的穆罕默德家系聖民中的三分之一。

第四節:“那條龍就站在那即將生產的婦人面前,等孩子一出生便吞掉他。” (參閱《啟示錄》12:4

)正如我們前面所解釋的,這個婦人就是神的律法。那條龍靠近婦人站著,要吞食她的孩子,而這個孩子就是應允而來的神聖顯示者,是穆罕默德之律法的後裔。倭馬亞人一直等著準備搶走那位出自穆罕默德家系的應允者,並摧毀和消滅祂;因為他們極害怕應允而來的神聖顯示者的出現,他們就千方百計地追殺任何可能受尊敬的穆罕默德家系的後裔。

第五節:“她生了一個男孩,這孩子將會以一支鐵杖統治各國。”這個偉大的兒子就是應允而來的神聖顯示者,祂由神的律法所生,在神的教義之懷中長大。那鐵杖是權力和力量的象徵——不是一把劍——意味著祂將以神聖的力量和權能來牧養世上的各國。這個兒子就是巴孛。

第五節:“她的孩子被提送到了神那裡,並送到神的寶座。”這是一個關於巴孛的預言,祂升上了天國之境,來到了神的寶座,來到了神聖天國之中心。想想看,所有這些(預言)與所發生的事件是多麼的一致啊!

第六節:“那婦人逃入了荒野。”也就是說,神的律法逃到了荒野裡,即希賈茲的大漠,以及阿拉伯半島。第六節:“在那裡,她有了一個神為她準備的地方。”阿拉伯半島成為神之律法的駐地、居所和中心。

第六節:“他們將在那裡將她養活1260日。”在聖典的語彙中,這1260日表示1260年,在這段時期裡,神的律法在阿拉伯荒野這個大漠裡確立起來,應允者自那大漠而生。1260年以後,那律法不再有影響力,因為這棵樹的果實那時已經出現,結果也已產生。

看看吧,各個預言之間彼此呼應得多麼好啊。在《啟示錄》中,應允者的出現被指定在42個月以後,而但以理把這個(時間)表達為三載半,即42個月,也就是1260日,而聖書中說,一日代表一年。沒有比這些預言之間的彼此呼應更清楚的了。巴孛是在穆罕默德從麥加逃往麥地那以後1260年出現的,而整個伊斯蘭世界紀元之開端是從穆罕默德逃往麥地那一年開始計算的。在聖書中其他顯聖的證據沒有比這一個更清楚的了。對於公正的人來說,由偉人們的話所指示的時間之相吻合,這已是最決定性的證據。對於這些預言,再沒有其他可能的解釋了。那些尋求真理、且公正無私的靈魂有福了。由於不公正,人們攻擊、爭論並公開否認證據,例如,法利賽人就在基督顯現的時候,極其頑固地拒絕基督及其門徒的解釋。他們在無知的人們跟前含糊其詞地說:“根據《聖經》上所提及的條件,這些預言不是關於耶穌的,

而是關於以後將臨的應允者的。”這些條件之一是:祂必須擁有一個王國,坐在大衛王的寶座上,施行《聖經》中的律法,顯示出極大的公正,使得狼與羊相聚於一眼泉邊。

——阿博都-巴哈《已答之問》

按:阿博都巴哈以上幾節談話的目的是對猶太教徒、基督教徒和伊斯蘭教徒的天啟預言加以協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