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白守黑 ·【第三十幅】| 畫,向我們發出邀請。



知白守黑 ·【第三十幅】| 畫,向我們發出邀請。


論畫,知白守黑,陰陽互存,消漲無極。

做人,守身玉潔,力求真善美。

本書和劉知白老人微妙同名。

他摯愛遺產,羞襲古人,創沒骨山水,

天奪彩筆,卻自鑄典型。

本書精選團扇百件,煙霞縹緲,筆墨幽峻,

畫小境宏。柯文輝先生為之撰散文百篇,

剖析藝境,點評風格,文思寬博活潑,富於啟迪。


知白守黑 ·【第三十幅】| 畫,向我們發出邀請。


人的時光精力都有限。先生畫的樹,枝條鮮活簡略,我就想起,一九八零年初夏,烏以風老師在天柱山巔峰對我一段開示。


“見大忘小,奮發晚程,即使時光大部被耽誤了,也還能做成些小課題、一點小事。要活得有自信,但不要自餒自大”。


劉先生的畫,正是見大忘小,得意忘形,意到即止,不留贅筆。樹下的人家,遠離塵世。雖有長長的籬笆,生活的空間並不拘束。遠遠的綠洲和山,雲彩、天空,我們生活其中的大自然是何等美好。為什麼一再出現這樣景觀?先生的心裡有強烈的歸宿感,渴望他的精神家園就具有這樣風景。他跟我們芸芸大眾一樣有世俗的,另一面自我,生存的壓力、精神、藝術、知識面難以更新的壓力,各種運動中生存下來,嚇一身冷汗的餘悸,都讓他的晚年貌似安寧,但做夢多無法獲得寧靜的甜睡。


和平、安靜、大量被荒廢掉渴望的美通過他的畫,向我們發出邀請。那兒沒有陷阱、陰謀、嫉妒、貧困、愚昧,沒有一隻手奪走你的一針一線,包括看得見的,看不見的幸福。如果你一聲呻吟,那隻手會給你送來一片藥,飢餓,他給你饅頭,渴了,他給你一杯山泉,也就是人世間最簡單的福祉。沒有珍饈美味,高樓大廈,但人和人是平等的,理解的,彼間的橋樑是沒有表演成分的天然微笑。


現實缺少完美畫境,但畫境又是嚴峻的現實在他心裡播下的種子。二者矛盾又不矛盾,也是歷史在某一段歷程留下的腳印就是花盆,才會開出這樣花。


作者 小簡


知白守黑 ·【第三十幅】| 畫,向我們發出邀請。

劉知白

劉知白(1915——2003),號白雲,晚號如蓮老人等,安徽鳳陽人。1933年考入蘇州美專,後拜顧彥平為師,隨師潛心臨摹顧氏“過雲樓”藏畫。1948年在廣西全州提出“學時有他無我,化時有我無他”的畫學主張。其藝術上承宋元,下接明清,既繼承傳統精髓,又注重形式的創新,最終法古變今,創造了潑墨大寫意山水畫的新技法,成為中國畫傳統的最後守望者和新世紀創新的前行者,即他已經站在了傳統與現代的臨界點上,預示了新世紀中國水墨轉向抽象與表現的歷史趨勢。出版有《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劉知白》《劉知白中國畫集》及《清氣和詩醉墨痕》《知白守黑》《秋水長天月下簫·劉知白作品賞讀》 等研究其藝術的專著二十餘種。


知白守黑 ·【第三十幅】| 畫,向我們發出邀請。

賞析 柯文輝

柯文輝,男,1935年1月25日生於安徽省安慶市,當代著名書畫評論家、鑑賞家、美術理論家,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研究員。曾任當代國畫大師劉海粟秘書十年,其間與劉海粟、林散之、李可染、錢君陶等大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90年代在中國話劇研究所從事學術研究。1993年起享受突出貢獻政府津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