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下沉”的美邦,為何正被小鎮青年摒棄?

早已“下沉”的美邦,為何正被小鎮青年摒棄?

企業湧向下沉市場。早年深耕低線城市的美邦,卻遲遲等不來小鎮青年。


鯨商(ID:bizwhale)原創

關注鯨商掌握電商新知 | 鏈接行業資源

作者 | 鄭瑞龍


百億營收折半、市值從260億縮水到60億,淨利潤變成負增長,甚至要靠賣地求生,這就是當前美特斯邦威的“晚年生活”。


10年前,朋友攢下幾個星期的生活費,就為了買一件美邦的衛衣。這個曾經讓無數小鎮青年追捧的服裝品牌,用一句“不走尋常路”的slogan和周杰倫海報,就把門店開遍大街小巷,引領時尚潮流。


早已“下沉”的美邦,為何正被小鎮青年摒棄?


如今,小鎮青年經濟開始崛起,大量企業湧向下沉市場,而早已觸達低線城市的美邦卻逐漸沒落,甚至走向破產的邊緣。


從成立發展至今不過短短25載,小鎮青年的消費影響力剛剛養成,為什麼美邦卻在加速衰老?品牌經營越做越出現無力感?下沉市場的運行正在失靈嗎?通過研究它的浮沉商事,或許能得出更實用型答案。


庫存”慢性致死“


由於季節性消費明顯,服裝行業一直存在庫存難題,很多知名品牌都絆倒在這道坎上。


自主設計、生產外包的輕資產模式,讓美邦得以轉嫁庫存成本,快速搶佔市場,2008年就實現了2700家門店,順利上市三年後,營收又突破百億,淨利潤達到12億。但是輝煌就此戛然而止。


早已“下沉”的美邦,為何正被小鎮青年摒棄?


隨著商業規模擴大,加盟商及貨品種類需求激增,訂貨會方式運行效率開始下降,供貨進度滯後於市場變化速度,往往新品發到貨架時,適銷季節都快過去了。2019年春夏新品的上市延期,就未能及時滿足市場需求。


在採購生產環節,美邦沒有自己工廠,生產時間與溝通效率難免不高效,上百家成衣及面料供應鏈脫節,不僅會經營成本飆升,還導致產品陷入供應延遲與庫存積壓的惡性循環。


服裝設計方面,非常考驗前瞻性和市場化能力,公司直營店佔比不到7%,且集中於一線城市,遠離小鎮青年等主要客群地。所以,市場信息獲取量太少,甚至錯誤,使得設計返工和產品線混亂,消費者的購買率也不斷下滑。


早已“下沉”的美邦,為何正被小鎮青年摒棄?


公司近五年的平均存貨金額為22億,在約40億的流動資產中,佔比達到1/2。存貨週轉天數,即便最低的169天,也高於行業正常3個月左右的換季期,這種趨勢仍在增長,導致用戶對品牌價值預期降低,美邦服飾的影響力快速下滑。


從應收經銷商賬款天數的增速看,2018年以後幾乎連續翻倍,可能是受制於競品壓力,但也影射出二級市場銷量表現較差,產品變現能力降低,相互傳導作用下,渠道銷售無力,經銷商改旗易幟,造成同區域市場份額越來越小。


積壓的庫存還帶來鉅額資產減值。2019年公司快報中預估:存貨因跌價損失2.2億,倉儲租金費用8300萬,壞賬1億,總計4億多,按照這樣的速度暴跌,資產還能撐多久?眼下,資產負債率已經飆升到了62%。


為了減負求生,美邦以基本款、主題款和形象款三種模板款式供貨,基本款大批量不間斷生產,降低成本,後兩款縮短生產週期,保證時尚性。但是市場和供應鏈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治標不治本,週轉天數沒有起色,庫存問題也沒有得到根本優化。


庫存和供應商欠款,加劇了財務困境。2018年公司賬面資金不足4億,不得不連續8次用土地、房產等固定資產向銀行抵押借貸,穩住非常吃緊的企業現金流。


品牌“要怎樣”?


一直以來,美邦都是通過廣告和代言人形象,以及大量門店覆蓋,來加強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卻忽視了對產品的專注和投入


早已“下沉”的美邦,為何正被小鎮青年摒棄?


公司創始人周成建早期把美邦對標H&M品牌,並推出ME&CITY高端旗艦店對標ZARA品牌。但是門店落地過程中倉促冒進,產品供應鏈、渠道資源整合不到位,導致旗艦店接連虧損,且服飾差異化不大,帶來一定程度的內部競爭,更糟糕的是透支了美邦的品牌潛力。


2015年,美邦啟動周杰倫、李易峰“雙代言”戰略,削弱了與品牌關聯度最高的粉絲消費動力。兩年後又拆成五個品牌:NEWear、HYSTYL、Nōvachic、MTEE、ASELF,選用關曉彤、任嘉倫等五人代言,slogan也從“不走尋常路”換成“愛怎樣就怎樣”。可是,這個品牌到底要怎樣?


公司希望把美邦對標優衣庫,ME&CITY對標ZARA,慢生活品牌CH‘IN祺對標無印良品。但是過多的子品牌和代言人,不僅混亂難記、辨識度不高,還分散了研發精力,沒有形成拳頭產品。望山跑死馬,最終消耗的是其原有品牌價值。


早已“下沉”的美邦,為何正被小鎮青年摒棄?


下場也確實很慘。失去品牌光環加持後,美邦經營壓力越來越大。近五年的營銷費用不斷增加,營收卻沒有相應增長,尤其2019年只有55億,同比下降29%,結合2018年數據:旗下23家子公司中僅有3家能小幅盈利。足以說明,公司產品不再吸引消費者購買,也無法挽回市場頹勢。


早已“下沉”的美邦,為何正被小鎮青年摒棄?


營銷活動中,美邦低價產品大量流入市場,但實際性價比又不如普通廠商,反而使渠道利潤空間變小,經銷商無利可圖。公司的淨利潤基本上是負增長水平,2019年更急速滑坡,從0.4億到虧損8億,同比下降了2115%。


周成建曾說“沒有專心專注圍繞這個產業,真正用工匠精神做好一個裁縫,所以被市場拋棄了。”追根究底,還是自家產品在市場上失去了競爭優勢,失去了把握潮流的能力,創造不出美好的體驗,也不再觸動人心


反觀ZARA、H&M,以及優衣庫,門店和營銷都圍繞產品服務。H&M平價和快速上新,Zara簡潔和輕奢。優衣庫是銷售效率和高性價比。


早已“下沉”的美邦,為何正被小鎮青年摒棄?


品牌要怎樣,才能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只有回到競爭的核心——產品上來,針對競品確立了優勢位置,並建立起主導地位,才有定價權,才能抓住新老消費者的需求。


下沉市場為何“失靈”


美邦在下沉市場浮沉25載,非但沒有游上岸,反而在虧損泥潭越陷越深。除了庫存和產品的負面影響,還有一個問題是:它不知道用戶後來去哪兒了?


作為覆蓋客群最大的小鎮青年,2019年已超過2億,淘寶、京東消費成交額增速顯示,三五線城市反超一線城市,消費質量和消費結構不斷完善,下沉市場消費潛力較大。但是美邦卻沒有辦法再讓小鎮青年愛上品牌,因為彼此交流路徑不通。


當電商大潮來臨後,原本沉寂於N個連鎖門店、依靠距離和印象維繫的用戶,開始成為能穩定拓新和變現的會員。大批小鎮青年通過社會信息流動,對品牌的認知和消費偏好發生變化,而由於沒有及時聯通線上線下群體,成長起來的小鎮青年對美邦逐漸無感。


早已“下沉”的美邦,為何正被小鎮青年摒棄?


十年裡,美邦在電商領域也播過種,追著風口轉變經營方式,但是直到2020年,公佈的數據表都不含電商渠道。這意味著轉型失敗


2010年上線的邦購網電商平臺,銷售寥寥無幾;2013年,搭建O2O平臺,計劃3年覆蓋1000家門店,結果一年不到,項目就因負責人離職而擱淺;2015年,連續贊助三季“奇葩說”推廣有範 APP,但下載量只在小眾圈內打轉,如今,多個應用商店已經搜索不到。


從邦購網、O2O再到有範APP,看似趕上風口,實際卻越跑越偏。一方面,美邦做電商是有包袱的,一個十多年的服飾品牌,用戶心智上已經有了刻板認知,很難改變原有印象和購買習慣。而它本身就沒有想清楚,是要為品牌服務還是要打造一個平臺?


另一方面,線上線下渠道配合存在矛盾。周成建希望打造一個“千店千面”、情景式購物的美邦,這要求線上下單和同城門店配送的協調,而美邦門店多是加盟店,線上折扣優惠,線下認可度因店而異。


實際供貨、配送環節,也不像今天的外賣一樣有保障。整個生態鏈的不完善,導致用戶購買體驗不友好,流量小,盈利難以保障,品牌商的聚合力就不強。所以,這些投資行為,不僅沒有抓住用戶,還給品牌利潤挖了一個個坑。


隨著消費升級,美邦入局淘寶直播和蘇寧賣場、天貓旗艦店,要依託新零售,做現有存量店鋪增值。疫情期間門店無法正常營業、全力投入線上的情況下,單月總髮貨7.3萬件,線上下單、線下門店發貨佔比約為10%。而它所對標的幾家品牌,銷量已經是其5-10倍。


經過多年營銷潮流薰陶,下沉市場的新需求重塑了消費文化,商品在向下沉市場走,但消費行為仍在向上看齊。注重品質、體驗和獨特生活方式,是當下小鎮青年眼中的時尚,而不是一股土味的泥石流。


早已“下沉”的美邦,為何正被小鎮青年摒棄?


美邦最近跨界合作京劇,推出國潮系列,簡單的國貨元素在西式設計和構圖手法下,具有較強的視覺衝擊效果。但是國潮服飾更迭至今,刻意營造的形象並不具有創意,而且存在兩個被營銷掩蓋的市場真相:


一是,國潮服飾的受眾和市場需求不明確,難以彰顯獨特的品牌價值。縱觀行業,如果一家追求時尚的公司正在衰老,那麼它很可能搞過國潮。二是觀賞性大於實用性,普遍購買意願不強。用戶的需求是實實在在的衣服,而不是有著freestyle的一張圖。


小鎮青年及其消費,正在加速本已下沉的商業趨勢。年輕的公司,還有過去以年輕用戶為主的公司,在這場洪流中都有機會建立新的客戶關係


這個曾經時尚流行的品牌,能否重獲新生、恢復往日的魅力,取決於它現在的心態是:沉沒、游泳,還是弄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