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人都懂得控制情绪

有这么一类人,脾气特别暴躁,一言不合就火冒三丈,上蹿下跳,可是在发完火以后又常常会后悔。明知乱发脾气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这些人其实不难找,详见某些辅导孩子作业时的家长们。

还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很少会发火,因为他们认为一个人的最高修养就是没情绪,没脾气。实际上,多年前的阿信就是这么想的,我甚至认为这是理性的表现。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我们到底应该火冒三丈,还是忍气吞声呢?

毫不夸张的说,其实大多数人都是情绪的奴隶。

在心理学领域,一般认为,情绪是以个体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当个体愿望和需求得到满足时候,就会产生积极情绪,反之就产生消极情绪。情绪是主观内心对客观事物的反应。

比如你在逛商场时,看见心仪已久,早就想购买的物品大减价,于是正面情绪就出现了。等你买回家时,发现买的物品有质量问题,于是负面情绪随即而来。情绪总是在刹那间变换,就如老话说的“人心昼夜转,天变一时间”。

如果我们稍微延伸一下会发现,为什么在职场上的老板和员工的关系总是在变化呢?

当老板和员工之间相互符合预期,能够满足需求,预期小于需求时,就容易出现积极情绪,反之预期大于需求时,就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可是人们的期待和需求总是在不断变化的。虽然你还是你,但是你老板对你的期望和需求变了,所以关系也就变化了。有时候我们也不得不感叹:

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

发现没?情绪是跟预期和需求是有直接关系的。不得不感慨,有时候人类就是这么现实,肤浅且真实。

你是如何看待情绪的呢?

有朋友觉得应该放纵情绪,开心就大笑,悲伤就痛哭,美其名曰“率性而活”。也有朋友觉得应该克制,认为情绪就是理性的天敌,喜怒不形于色才是完美的表现。这其实都是极端的表现。

前一种人多是理想主义的文人墨客,比如李白,听到自己要当官了,高兴时就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结果自己被贬谪了,悲伤的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重点是后一句——“使我不得开心颜”!

很显然,李白是个性情中人,言行举止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像李白这样极端情绪的人,确实适合从事文艺事业。但是,在职场上是必然会吃亏的。

后一种人多是现实主义的达官显宦,比如刘备。《三国志》里明文记载他“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好恶不言于表,悲欢不溢于面”。这哥们高兴或者愤怒都不表现在脸上,喜欢的和讨厌的也不说出来。看起来刘备是个没情绪的人。

但实际上,刘备只要是人,就肯定会有情绪,只是他硬是把自己憋成了“忍者神龟”。这样就一定好吗?如果你留意刘备的死因就知道了,他是被新仇旧恨活活给憋死的。

对待情绪,我们到底需要放纵,还是禁止?

王阳明有个徒弟叫陆澄,有一天突然收到一封家信,说他儿子病危。陆澄心里非常忧闷,难以忍受。

你猜王阳明是会劝陆澄干脆哭死算了,还是坚持“喜怒不形于色呢”呢?

答案都不是,王阳明说此时正是修行的时候,父亲爱儿子是最真挚的感情,伤心难过是人之常情,但是天理有中正平和的对方,过犹不及。人都有七情六欲,伤心总是难免的,但是“毁不灭性”,不能过分悲伤而失去本性。人不能过度的抑制情感,天理本身自有界限,凡事不可太过分,需要做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这里,我们需要学习一个儒学概念:未发之中,我们心中产生的喜欢、愤怒、悲哀、快乐等各种情感不会影响到的我们对事物的观念,这种状态叫做“中”;对外表达观点及情绪时采用恰当的方式,这也就是致中和的由来。

王阳明把话说的很明白了,人而为人,我们可以发泄情绪,但是要把握好度,不能丧失理智。王阳明称为未发之中,鬼谷子称为安徐正静。

相信有朋友会问了,如何把握好这个尺度呢?有个小建议:

等你发火时,你不妨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理智还在吗?

终于轮到鬼谷子上场了。

其实一个人如果控制不好情绪也没什么,最多是被人给利用了而已。鬼谷子将之称为“揣情”: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具有恶也,不能隐其情:情欲必知其变。啥意思呢?

揣摩人心时,纵横家往往会选在对方极为高兴时加以迎合,引发其欲望,有了欲望,就不能隐藏内情;也会选在对方极为惧怕时加以考察,引发其憎恶,人有了厌恶,就不能隐藏内情。人的种种欲求,往往显露于情绪波动之时。

是的,你没看错,纵横家专门趁着别人情绪失控时搞“小动作”,后来有人将这种行为归纳在洗脑术里。

其实很多人就选择家长或欣喜,或恐惧时,主动送温暖。这些人仅需在家长描绘一幅蓝图的同时,告诉他们如果不上培训班,孩子就输在了起跑线上,那么有些家长就情不自禁把钱包的倾囊相赠了。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家长因为情绪失控,导致大脑短路,给孩子报一堆没啥用的补习班呢?你看,人到中年,还不会控制情绪,恐怕这辈子都会被人算计,这辈子都没出息!

事实上,我还真没见过有几个家长在给孩子补习作业时候,能保持清醒的。你看,当你怒不可遏时,伤孩子,伤自己,还钱。

所以,我们到底要不要有情绪呢?人非圣贤,我们只是普通人,有情绪是正常的,我们不能纵容情绪,也不能禁止情绪(实际上教育孩子确实需要恩威并施)。我们可以适当的利用情绪,而不能被情绪利用,用鬼谷子的话说叫中正。正所谓:

被情绪控制是幼稚,学会控制情绪是成长,懂得利用情绪是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