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小場景裡的世界觀,歧義和矛盾的背後

我從未想到,一部將近兩小時的場景電影,沒有流量明星,沒有任何宣傳,竟能讓我記憶深刻。這是一部小眾電影,來自上世紀俄國《十二怒漢》的翻拍,十二位老戲骨圍成一桌,討論一起案件,也正是這種平淡的劇情,引導出深刻的觀念。

《十二公民》小場景裡的世界觀,歧義和矛盾的背後

01.

富二代與父親爭吵,父親被謀殺。在場的所有證人都證明是富二代在和父親爭吵的時候親手謀害了父親。在社會輿論和各大模擬法庭都表明富二代有罪的情況下,由十二位學生家屬組成的陪審團聚在一起,為了孩子補考對這起案件進行討論。規則是必須全員投票一致才能提交結果。幾乎所有的家屬都投了有罪,認為這是毫無意義,浪費時間的討論。”萬一富二代無罪呢?“8號投了無罪,認為大家應該認真討論案件。”什麼無罪?所有人都知道富二代有罪,要我說,富二代做出這種行為很正常!10號憤怒地站起來對峙。“我們投的每一票,幾乎都關係到一個人的生死,我覺得我們應該認真討論。”10號反對他過於吹毛求疵。面對他的無理,8號顯得格外憤怒,果斷維護法律的地位。(關於他的職業身份在結尾有彩蛋)

《十二公民》小場景裡的世界觀,歧義和矛盾的背後

“這個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 一是我們頭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康德

在古代,國家是統治者的暴力機器,法律則是他們維護自身統治利益的武器。而如今的中國,法律代表無產階級的意志,維護廣大人民的利益,法律必須吹毛求疵。電影裡,反映的是一位公民對於法律的態度,事實上,代表的是無產階級的要求和國家機構和法律從事者的堅定信念。法律面前,沒有絕對的正義,更沒有絕對的平等,有的是合理公正的自由。

02.

這部電影,充斥著各種不滿和矛盾,幾乎一言不合就要吵起來。十二位公民,來自不同地方,不同職業,有不同的境遇和觀念,很難達成共識。在不斷的侮辱,爭論,和刁蠻的過程中,我竟然持著一顆尊重的心看了下去,原因是,太真實了,就像是我們每天面對的那樣,甚至自己有了參與爭論和勸架的衝動。

《十二公民》小場景裡的世界觀,歧義和矛盾的背後

9號老爺子首先支持8號,投出無罪票。問其緣由,年輕時遭受批鬥不公,在萬念俱灰時有一個人站出來為自己說話,重拾生活的希望。7號是小賣部小販,經常受到11號城管的批評,兩人在爭吵中緩和了關係,冰釋前嫌。

10號是典型的“地域黑”,北京本地人看不起外來的移民,在討論過程中把所有的怒火都遷在外地人身上。(精湛的演技讓我產生想打他的衝動)到了最後,他也說出了地域黑的原因:自己的孩子上學沒名額,名額全都被外地移民佔用。這不禁讓我想起,各大視頻平臺的彈幕裡,各種社會事件裡產生的地域黑現象,不是生活的無奈,竟是為了自己的低端優越感,自以為是地帶起令人厭惡的節奏,躲在屏幕背後沾沾自喜。同是中國人,為了優越和私慾侮辱同類,戴著“看不起”的面具,我從來都低看他們一眼。

《十二公民》小場景裡的世界觀,歧義和矛盾的背後

3號是出租車司機,從頭到尾看不起富二代,滿口都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的禮儀道德“。從小生活在父親的嚴厲教化下他,認為這一代年輕人對長輩缺少孝順,痛恨孩子和父親爭吵的行為。他以勞動人民自居,看不起”資本家“,卻也有著自己的無奈。一向堅決強硬認為有罪的他,最終也真情流露。親眼看著討人疼的兒子慢慢長大,卻開始有了代溝,反對自己,為了搞樂隊離家出走,只剩他日夜顛倒開出租車支撐一個家。

03.

這是一部意義深刻的電影,這是一部真實的電影。矛盾和歧義的背後,隱藏著令人動容的故事,摻著人情、艱辛。宣傳法律的至高,強調生命的崇高,讓我活在老人動盪的歲月裡,活在父親憂慮的故事裡,活在司機真摯的情感裡。人情和世故,是複雜庸俗的,是心酸無奈的,也是充實高雅的。我想體驗一種,平凡中的美好。

《十二公民》小場景裡的世界觀,歧義和矛盾的背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