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世界觀

題解:不同的人,需要不同思想基準的引導,不同的世界觀,帶來同一善良的靈魂,才能使世界和諧,人們得到真正的幸福。

題詞:『享樂遂安』


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世界觀

原生時代的統一思想已經如蟬繭般被褪去,新生的世紀產出了新人類們的勃發性高瞻思域。人們從盲目與無知中破繭成蝶,嬗變成思想矚目的“人”“從”“眾”。千千萬萬年,我們終於等到了思想自由、言論解放的小世界。

——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世界觀。

唯物與唯心的兩派論,從古至今,在馬哲之後,被判定為唯物主義世界觀才是中正之觀。然而,對於心性沉篤、秉性純良的人來說,唯物觀能夠給予他進取的心力,從不斷自我實踐、不斷客觀實踐中,帶給世界以創造性的一人力的支持。

——唯物主義能夠給人們帶來天馬行空的科學展望。

本性暴烈、恣意妄為的人,唯心主義世界觀能夠給他們帶來從善的心念,這種心念,將從心性與根性的源頭解除他們業障的痛苦。人們可以通過純粹的信仰,守念其他人,給予別人關愛的同時,化解自己的罪孽。從己發出善意的行為,最終受益終歸是自己。

——唯心主義能夠給人們帶來純粹的善良。

其實世界需要的不是協同一氣的統一世界觀,而最終使人們受益的,是內心的平和與物質的豐腴。精神所能給人們以安逸向上的同時,也能間接地給身體帶來助動的推力,使得物質的創造更具賦能、更具各方強大的助力。

——精神的力量不可忽視的,祂會成為顛覆物質世界的動力。

有心裡抑鬱者,他們喪失了生存的源動力,時而處在精神崩潰的邊緣。他們或許生存壓力過大,或許對自己太過苛刻而強迫自己,或許過於追求完美……這樣的人,需要伊壁鳩魯主義的填附,需要享樂的精神狀態,需要放下,需要懂得人生得意須盡歡的釋義。

——對自己太過苛刻要求的人,需要享樂主義。

有物質豐腴到精神無寄託的人,他們出身便無物質創造之累而享天年。這樣的人,需要非理性的促導,用感性的多愁善感去動化他們,激發他們對於情感的再度渴望。他們其中有的人會莫名地頹喪,物質都無法觸動他們,那便要用他們的“惻隱之心”,用他們心底最善良的覺知,啟動他們對於弱者的同情,使他們身受使命的驅導。

——精神無寄託的人,需要非理性主義的驅導,而行從未有過之舉。

當然,也與心靈平和的人,他們潛心努力工作,悉心照料家庭,最後安享晚年。這樣的老者,他們需要虔誠之心的指引,指引他們心向神明之信仰。他們已然無瑣事之累,單憑“活著”,不足以蓄力他們生存下去的熱情,所以他們需要精神的信仰,需要神明的崇拜,那是他們接渡生命的另一個展望。

——心境平和的老者,需要信仰的領會。

有些孩童,他們處在人生積累、養成教養的人生階段。他們有的頑皮潑辣,或者躁動不安、不停歇。那麼,他們需要一個清明強大的靈魂作為前旨驅導,利用這些孩童犯下的錯誤,根究他們錯誤的潛意識,通過對他們錯誤的解讀與責罰,來慢慢引導他們的心性。驅使他們虔誠、善良。

——頑皮的孩童,需要教訓。

另外一些膽小懦弱的孩童,他們中有些不喜歡說話,有些不願意接觸人群。這樣的孩子,他們需要火熱的情緒引導,用團體勞作的喜悅去激發他們交朋友的意識,用團體精神的力量促動他們團體心的養成,從而使他們能夠自動自發的去融入到群體當中。

——膽小的孩童,需要愛的力量與群體意識。

——包羅萬象的大千世界,需要人們善行善舉地擁有一顆包容的心。人人自持、人人敬畏,保有寬廣心性,便可人情通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