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我們進步的,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你的“世界觀”出現錯誤

去年國慶的時候,在我的同學身上發生一件耐人尋味的事情。本來他可以提前一天回家,但是他沒有回來,因為提前一天回來,高速公路沒有免費,這樣他就會多花250元的高速費。


後來,高速公路塞車,本來是6小時的路程,變成14小時。他說在路上又餓又難受,幾乎不敢喝水,因為沒有地方上廁所,難受極了。我還記得他當時信誓旦旦說下次再也不會這樣了。


前天我再問他:五一有5天假,如果疫情沒有了,你會提前一天回來嗎?他說為什麼要提前回來,如果提前回來,又要花多錢。


我一聽,驚呆了!他視乎忘記他去年所說的話。“免費的東西真的好嗎?”我的內心發出這樣疑問?


阻止我們進步的,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你的“世界觀”出現錯誤


比如在網絡如此發達的現代,學習資源遍地都是,而且很多都免費的,那麼大家是不是都感覺賺大了,可以學習很多知識呢?但是看看身邊的人,也沒有覺得他們有什麼特別了不起的地方。究竟是那裡出問題呢?


而薛兆豐在《經濟學通識》這本書說到:免費才是最貴的。金錢與便利,自古難兩全;而人們從來就只有權衡和取捨,而沒有絕對的剛需。


薛兆豐,經濟學者,前北京大學法律經濟學研究中心聯席主席主任,現得到APP《薛兆豐的經濟學課》專欄主理人。


很多事情,我們都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但是我們的想法真的是對的嗎?自從我看《經濟學通識》這本書後,我發現我改變自己一下三點看法:


免費的東西真的是好嗎?不,免費的東西付出代價最高


記得以前參加EXCEL培訓的時候,老師說過一句話:其實花費399元學習函數,並不是讓你們學到知識,而是讓你們在接下來的的一個月,定時定點坐在電腦旁邊,坐下來好好學習,讓自己浮躁的心安定下來。而如果你真的想學習函數,網上很多免費的資料,可你們真的會學嗎?


那時候我不懂這句話的意思,我當時就是想我花了錢,就是想學習的,不然虧大了。而現在我卻慢慢意識到還好我沒有當時沒有免費去學習函數,這樣一定會讓我花大量時間去找資料,後果是讓我費心又費力,等我找到了,也許沒有興趣學了。


又比如我參加萌微老師《書寫人生訓練營》第二期,半年學習期,1699元。很多朋友都說很貴,看書嘛!可以自己找來看。


可是到目前為止我從中得到的好處是什麼呢?1、老師會介紹好書,不用我找2、我以前看書的時間不超過半小時,而且看書會摸手機、上廁所、擦臺、吃東西,而我現在卻可以坐在那裡連續看一個半小時的書,不會做其他動作。3、我現在開始有知識框架的思維,雖然還不成熟,但是我慢慢在整理。


而如果我沒有參加這個讀書會,我會有這樣的進步嗎?肯定不會。雖然節省1699元,可我的人生還是和以前沒有變化,雖然還是努力勤奮,可是找不到方向,在低效努力掙扎著。


衡量一件事的成本時,不止要看金錢,要看時間成本,最重要的是你是否成長。如果你沒有成長,那免費又有什麼意義呢?不但沒有意義,還浪費你的時間、精力甚至是你寶貴的生命。


窮人公平對待的?不,這個世界是認錢不認人的


早上開車上班時,見到路邊的清潔工人,覺得他們真辛苦。他們上班時間是凌晨4:00,每天與又多又臭的垃圾共處,而且他們一般都是4、50歲的叔叔阿姨,不但工資低,而且是用健康換取金錢。


阻止我們進步的,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你的“世界觀”出現錯誤


可有錢人呢?住洋樓,養番狗,每天過著奢侈的生活。


似乎今天世界上的絕大部分優質的資源,都是按富者先得,富者多用的規律來分配的。而實現的方式是買賣。


比如富人買一件襯衣大概5000元,窮人買一件襯衣是50元;富人每年去國外度假3、4次,而窮人永遠在自己住的地方待著等等。


不可否認,大量為誤認為不可買賣的東西,實在進行著或明或暗的買賣。


比如我們在深秋感到寒意,插上油燈取暖時,我們向山西的煤礦工人購買健康;比如我們在乾淨的公路行駛,我們購買清潔叔叔阿姨的健康等等。


《經濟學通識》說到:當我們在享受燈光、電暖、安全、教育的時候,沒有意識到別人為此付出時,那才是無知的變表現。


而我們所得到這一切都是靠“買賣“實現”。每個人都努力生存著,都在這個世界創造價值,世界會有一個衡量的標準,你的付出會有多少收穫。


並不會因為你是窮人,就可以減少別人的付出的價值。在每個商品都標有“價值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應該得到相應的回報。


這個世界並不會因為你是窮人特別對你“開恩”,反而因為你是窮而特別“欺負”你。記住,這個世界是認錢不認人的。


同工不同酬?真理


以前記得第一次打暑假工,是倉管。當時每個月的工資是800元,而真正的倉管是2500元,而我們的工作量是一樣的,甚至我做得比他多,因為我比他熟悉電腦。


不過由於當時是學生,能拿800元的工資,我已經很開心了,根本沒有想過 “同工不同酬”這個概念。


直到大學畢業開始找工作時,有幾個問題幾乎是面試官都問:你有男朋友嗎?準備什麼時候結婚呢?那結婚後馬上生孩子嗎?


當時也沒有想過有什麼意思?可後來問男同學,他們都說沒有問過這些問題,而女同學大部分都會遇到。而且更可惡的是,同一間公司不同性別,工資不同,一般差300-500元。


就在那個時刻,才知道社會存在“歧視”,同工不同酬。


阻止我們進步的,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你的“世界觀”出現錯誤


現在工作幾年後,才明白企業這樣做是為了減少成本,比如招一個女性,公司花精力培養她,可是懷孕了,之後由於身體問題無法勝任高強度工作,調到比較輕鬆的崗位,之後又有三個月的產假,最後因為家庭的原因,離職了。


這樣企業不是虧大了嗎?


很多時候,當社會出現不如意的社會現象,很多人就需要立法保護弱者,彷彿一立法受害者就可以得到保護,可是,在這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世界,立法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這個世界有很多觀念如:免費真好,最好什麼東西都免費;大家要對窮人多點仁慈;消滅同工同酬這個不公平。可大家卻忽視這個是一個 “等價交換的社會”。永遠不要用理性、應該這樣做解決,而是遵循“經濟”規律。


薛兆豐教授曾經說過:改造“世界”,非經濟學所長;但是改造“世界觀”,卻是經濟學強項,我們對待社會所發生的一切,要用不同的眼光去觀察,要看見“別人能看見的”,還能看見“別人所看不見”的,你要發現“事實是什麼”比“別人怎麼形容”更加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