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關鍵是品味》:人過三十,應該活的有品味

我們經常會用一句“真有品味”去評價一個人,但是“品味”是什麼呢?穿著?打扮?舉止?很多人心裡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引人注目不見得是品味好,默默無聞也不一定是品味差。

根據漢典解釋:“品味”原意為品嚐滋味,後引申成對事物有高度品鑑能力。今天,讓我們閱讀《關鍵是品味》這本書,一起學習什麼是品味?如何提升自己的品味?

讀《關鍵是品味》:人過三十,應該活的有品味

本書的作者是日本人松浦彌太郎,他是日本著名的生活美學家,他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思考,總結出59個提升品味的關鍵點,幫助人們提升品味。

讀《關鍵是品味》:人過三十,應該活的有品味

品味是什麼?

說起品味,首先需要你回想一下哪些事情是你每天都會重複去做的?你可能會想到出門前穿衣打扮、遇見熟人打招呼、和朋友聊天約會、外出吃飯購物等等,沒錯,正是這些稀鬆平常的小事,處處體現出我們的審美和修養,這就是所謂的“品味”。

因此,可以這樣說,品味就是審美和美德,品味就是生活

讀《關鍵是品味》:人過三十,應該活的有品味

如何提升品味?

每個人都希望被別人誇讚有品味,有什麼辦法可以提升我們的品味呢?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注重儀容儀表和說話方式

儀容儀表是你給別人的第一印象,讓自己保持乾淨整潔,不僅會讓對方對你有好感,更重要的是體現出你對他人的尊重。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夠時尚、不善於搭配服飾,不要緊,雖然精心打扮會讓人覺得你的品味不錯,但是這並不是根本條件。

想要成為一個有品位的人,你就不應該只是想著當個追趕時尚的人,而最重要的是當個乾淨整潔的人。

與人說話,簡單的一句“你好”也體現出一個人的品味,看似打招呼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有品位的人往往會在“你好”中加上對方的名字,這樣會讓對方覺得自己被重視。

讀《關鍵是品味》:人過三十,應該活的有品味

二、敢於接納、嘗試新事物

首先,要敢於接納各種事物。對於社會和身邊的環境,我們不能封閉自我,而是應該採取接納的態度,用單純的眼光看待它們,發現它們的優點並吸收為己用,因為無論什麼樣的東西、什麼樣的人,一定都有自己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

然後,要敢於去嘗試。每個人的愛好興趣都不一樣,可能別人喜歡的東西你並不感興趣,但是如果你全盤否定你不喜歡的東西,只會讓你的認知變得狹隘。試著不帶偏見的去嘗試,你會發現以前你不喜歡的東西也可能是好東西。

如果一個人封閉自我、沒有親身體驗,那麼他與人之間的溝通只會停留在非常淺薄的層面。

讀《關鍵是品味》:人過三十,應該活的有品味

三、提升文化內涵

“品味”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一個人的文化內涵。想要提升你的文化內涵,可以試著多去參觀博物館和各種文化遺產,通過與實物的接觸,日積月累你就能潛移默化的改變自己的性格。

另外,各種文藝場所也是我們值得去學習的好地方,因為“在擁有好品味的空間中,自然會聚集好品味的人”

人們年輕的時候都曾經自我陶醉,認為自己無所不知,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開始逐漸意識到自己的無知,我們會不經意間感嘆:“為什麼我什麼都不知道?”

因為“不知道”而造成的差距,比我們想象中更大。如何縮小這種差距?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在一張紙上列出自己應該讀的書、應該聽的音樂、應該欣賞的藝術品、應該去的地方等,儘可能的去實現。

讀《關鍵是品味》:人過三十,應該活的有品味

四、榜樣的力量

如果你真的認為某個人很有品味,那就儘量去調查他都看些什麼、讀些什麼、聽些什麼,然後仔細認真的模仿他,直到你真正懂得為止,堅決不要因為不懂而選擇放棄模仿。

在某些情況下,你模仿的時候需要全盤否定之前的自己,這樣會使你周圍的人感覺你變得很奇怪,而且他們往往會提出批判性的意見。這時候,需要你具備勇氣和決心,相信自己的感覺,堅持將學習到的好品味納入你的生活並貫徹到底。

總之,當你決定要提升品味,你需要明白單純、勇氣以及因嘗試改變而產生的孤獨是必須的。要敢於改變自己,接受自己每天的變化,慢慢體味生活。

讀《關鍵是品味》:人過三十,應該活的有品味

以上就是本書《關鍵是品味》的精華內容。

品味,是一種生活態度,並不是打扮的好看、穿金戴銀、追求時尚才是有品味,真正的有品位是待人謙虛友善、有修養、有內涵……品味體現了一個人的內心,品味就是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