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這個人爲什麼進不了歷史教科書?

時蜂lelm9585


這個問題分兩點來看:首先要明確,能進教科書的人一般都有什麼共性,再看冉閔是否符合這個共性;其此,需要明確冉閔到底有什麼貢獻。

現在一般都是從初中開始學習歷史。以人教版為例,初中的歷史課程安排是這樣:第一學期學習中國古代史的一部分,大約是從原始人開始講一直到魏晉南北朝;第二學期是中國古代史的隋唐一直到1840年;第三學期,第四學期是中國近代,現代史;第五第六學期是世界史。這個安排,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史部分佔總體的三分之一,而中國近代史部分也佔三分之一,然而近代至1840年到當今不過180年,而中國古代則從元謀人開始至少幾十萬年。

所以可以得出結論,中國古代史 ,並不是初中歷史的重點,所以初中的歷史教材僅是對中國古代歷史的一個概括性總結。在這種情況下,對於人物的介紹就更少,除非是一些有名的皇帝(至少要建立大一統的政權,還要開創盛世)和在科學技術或者思想領域有傑出貢獻的人。如果沒有記錯,英明如魏武帝,驍勇如宋太祖都沒有被著重介紹過,而僅僅是提了一下名字,更何況冉閔這麼一個只建立割據政權還沒維持多久的“小卒”。

高中歷史就更不可能出現他。高中歷史是按照政治,經濟,文化三個領域劃分的。必修一是中外政治制度發展史;必修二是中外經濟發展史;必須三是中外思想文化發展史。按照這個分類,冉閔可以勉強被分在政治史裡頭。然而,政治史講的主要是政治制度的發展,裡面出現的皇帝名稱都僅僅指代某個時代而不是皇帝本人,冉閔一不是統一政權的皇帝,二沒有改革政治制度,基本上不會有他什麼位置。至於經濟史和思想史,那就不用多說,冉閔連邊都挨不上。

所以,初中高中的歷史教材本身對於中國古代史的介紹就比較簡略,因此具體歷史人物並不會被過多介紹,即使是唐太宗,漢武帝這種,冉閔就更不用說。

再說冉閔有什麼貢獻。

冉閔,之所以在網上被熱捧,無非就是因為他的所謂 《殺胡令》,以及他屠殺了二十多萬胡人,除此之外,他基本上沒有什麼貢獻。

冉閔此人,本身就是被胡人收養的漢族人,他的父親冉良,大約在十幾歲就被石虎收養為養子,可想而知,冉閔從出生起,受到的教育,和身份認同應當是什麼,在此便不明說,如果不明白,可以參照孔老夫子在《春秋》中說的話:“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在冉閔長大後,他也是一心效忠這個所謂的“趙國”,並且和石虎的一幫大將子孫攻打過東晉,殺了不少晉人,這也印證了他自己的身份認同,對了,此時的他還不叫冉閔,而是叫石閔。

冉閔之所以滅掉後趙,就是因為石遵曾經答應立他為太子,但後來反悔,冉閔懷恨在心,於是殺了羯族皇帝石遵,自己建立冉魏。因為他知道羯族人不滿他的統治,一定懷有異心,所以下令誅殺羯族人,而在他眼裡,羯族人的標準就是:高鼻樑,大鬍子。因此,在屠殺“羯族人”時,不少漢族,和西域的商人被誤殺。

所以說,冉閔的屠殺,帶有極強的利己性和政治目的性,純粹是為了自己掌握權力。有人認為這次屠殺拯救了漢族,使得漢族避免了滅種的危險,這個說法本身就有問題。

首先,東晉的一百萬人,都是漢人,比北方所有政權加起來的人還要多,何談面臨滅種的危險?而且,東晉在前秦統一北方之前,就國力而言,不比北方任何一個割據政權弱,甚至是強於北方,之所以不進取是因為南方世族的緣故,自此不細說。所以,北方也沒有擊敗東晉的可能,故而“拯救”一說並不存在 。再說,冉魏政權的面積,只不過是山東,河南,河北各地的一小部分,這片領土本身就很小,何談拯救“北方漢人”,被方當時還有其他政權,他怎麼拯救?

同時,他的舉動也並沒有對胡人造成什麼威懾。在他在之後的拓跋珪,赫連勃勃,該殺照殺,該屠照屠,根本沒有受到冉閔的任何影響。所以,就其影響來看,他的這個屠胡運動的影響也沒有多大。

故而,他的屠胡運動,僅僅是影響有限的一種鞏固自己權力的運動,基本上不存在其他方面的任何意義。

就冉閔採取的這些措施,也並不值得歷史書去介紹什麼。

最後,多說兩句,在古代,各個民族之間的戰爭中,屠殺是很常見的,但這也僅僅屬於一個歷史問題,與南京大屠殺和希特勒屠殺猶太人這種建立在近代種族主義基礎上的文明社會的種族屠殺性質完全不同。在古代民族主義沒有產生,思想偏向於落後的情況下,屠殺並不僅僅存在於不同民族之間,而在本民族之中也存在,比如項羽的屠殺,以及朱元璋屠殺江蘇。

而就古代中國而言,各民族之間的屠殺也是屢見不鮮的,比如五胡亂華中少數民族對於漢族的屠殺,以及元朝對於女真的屠殺,漢朝對越南的屠殺,明朝中期對女真的屠殺,這都屬於非文明時代戰爭帶來的必然後果,沒有必要,也不適合用現代的民族觀去分析。中華民族,也從來不是一個血緣概念,而是一個文化概念。

所以,所謂的“冉閔民族英雄論”,可以休矣。


庭州行者


慕容儁問道:“你只有奴僕的才能,憑什麼敢妄自稱天子?”

冉閔道:“天下大亂,爾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

在混亂而血腥的五胡十六國時期,出現過一位爭議極大的人物,有人把他看作殘暴不仁的混世魔王,也有人把他比作楚霸王一樣的悲劇英雄,更有人說他是呂布一般反覆無常的“三姓家奴”。他就是冉魏政權的領袖“武悼天王”冉閔。

冉閔的父親是冉瞻是乞活軍遺孤,被石虎收為養子,後來在於匈奴劉曜作戰時陣亡。冉閔和父親一樣驍勇善戰,便成了石虎的養孫,賜名叫石閔,石閔自幼果決驍勇,善戰多謀,長成後身長八尺,勇力絕倫,石虎對這個幹孫子頗為器重,給他諸皇子的待遇。公元338年,17歲少年冉閔首次參加戰爭,在昌黎大戰,他們遭遇了燕國名將慕容恪騎兵追擊,史載後趙石虎諸軍盡潰,唯遊擊將軍冉閔三千漢軍獨全。這次大戰中,慕容恪也只有17歲,冉閔與他的遭遇頗有傳奇色彩。

此戰之後,冉閔成名,被石虎提拔為北中郎將,冉閔在防衛後趙北方邊界的戰鬥中屢立戰功,所以倍受石虎器重。

公元339年,石虎派五路兵馬攻打東晉,在沔陰之戰中,冉閔作戰勇猛,大敗晉軍,斬殺東晉大將蔡懷。後來後趙大將梁犢擁兵十萬謀反,叛軍連克長安、洛陽,冉閔再建奇功,擊敗梁犢。自此冉閔威名日盛,胡夏南北諸將都對他頗為忌憚。

公元349年,後趙皇帝石虎去世,太子石世即位。而冉閔此時支持的是石虎的另外一個兒子石遵,冉閔輔佐石遵起兵奪權,石遵對冉閔許下承諾,稱帝之後會立冉閔為儲君,最終石遵奪得皇位。然而稱帝后的石遵卻違背諾言,立石衍為皇太子,冉閔倍感失望。雙方漸生罅隙,最終反目成仇,石遵想要誅殺冉閔,冉閔得知消息,先下手為強,聯合漢人乞活軍首領李農,密謀廢黜石遵。並指使將軍蘇亥、周成率領三十名甲士在如意觀拘捕石遵,並在琨華殿殺死石遵,立石鑑為皇帝,自封大將軍、武德王。

石鑑在冉閔挾持下稱帝之後,並不甘心作為他的傀儡,多次密謀政變誅殺冉閔和李農,但都未能成功,宮中驚擾混亂。石虎的另一子石祗在襄國起兵,與羌族名將姚弋仲、苻洪等聯合,集結了軍隊傳檄誅討冉閔。與此同時,龍驤將軍孫伏都、劉銖等人集結了三千羯兵埋伏在宮中,準備謀殺冉閔,然而卻被冉閔逆襲,冉閔從鳳陽門至琨華殿,橫屍遍地,血流成河。

經此一役後,冉閔明白,羯族人終究不會接納和信任自己,必須徹底撕破臉了。他闖宮囚禁皇帝石鑑,並告示宮廷內外,六夷凡敢動用兵器者一律斬殺。鄴城內的諸多胡人情之大事不妙,紛紛出城逃走,一片混亂,胡人有的攻破城門,有的越牆而出,逃亡者不可勝數。而百里之外的漢人紛紛湧入,而胡人逃亡者堵塞城門。

冉閔見此情此景,心知胡人終不可為自己所用,於是他便發佈了天下震怖的“殺胡令”——“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 內外趙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傳檄境內,敕各地將領殺胡、驅胡”。

當時胡漢之間的民族矛盾頗為嚴重。在西晉八王之亂之後,群雄並起,在匈奴人劉淵,羯族人石勒之後,各族胡人武裝勢力紛紛進入中原。當時遷居中原的胡人高達五六百萬之多,數量上相當驚人,他們是在東漢、魏、晉、石趙四個朝代因各種原因遷到中原地區來的胡人。有被當時政府強遷進來的,有主動遷進來的,有武裝打進來的。

晉朝統治時期,在“南達長江,北到燕遼,西起關隴,東至東海”的廣擴區域,不斷的有各胡酋佔山為王,擾亂地方。直到匈奴人劉淵和羯族人石勒等胡人豪傑的出現,匈奴、羯人合流,胡人鐵騎橫掃了整個黃河流域,先後建立了漢趙、前趙、後趙王朝。後趙統治北方時,當時的漢人不超過五百萬左右,胡人卻與這個數相當甚至高於這個數。胡人人口還在增長,而漢人不斷減少。《晉書》記載:“方今四海有倒懸之急,中夏逋僭逆之寇,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復仇之憾!”北方漢族和五胡各族之間的矛盾日益嚴重。

“殺胡令”打開了民族仇恨宣洩的缺口,從此殺戒大開。一日之中,斬首數萬。數日之內,羯族人被斬首20萬,冉閔親自率領趙人誅殺胡羯,不論貴賤男女少長一律殺頭,死者狼藉,屍體在城外,全被野犬豺狼所吃。各地漢族武裝勢力也乘機攻殺胡族以請功,將轄區內的羯人趕盡殺絕,許多高鼻多須的漢人,也因此遭到了濫殺。

由於“殺胡令”的影響,北方各族幾乎“無月不戰,互為相攻”,中原的各路胡人恐慌無比,悉數奔逃,輾轉萬里,逃回西域,道路交錯,各自攻殺,當年進入中原的胡人,數月之間十不存一。迫於冉閔和諸路中原漢軍的殺戮,氐、羌、匈奴、鮮卑數百萬人退出中土,返還隴西或河套草原一帶原來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遷回萬里之外的中亞老家。

《晉紀》記載:“自季龍末年而閔盡散倉庫以樹私恩。與羌胡相攻,無月不戰。青、雍、幽、荊州諸氐、羌、胡、蠻數百餘萬,各還本土,道路交錯,互相殺掠,且飢疫死亡,其能達者十有二三。 ”


在驚聞大變之後,石虎之子石琨率七萬趙軍,攻打鄴城。神勇如呂布的冉閔手執兩刃矛,率千騎突陣將其擊潰,斬首三千。此後,冉閔又殺死石鑑,將石虎孫子三十八人誅殺殆盡,自立為帝,恢復父祖的漢姓冉氏,年號永興,國號大魏,史稱冉魏。

此後石祗也在襄國即位稱帝,派石琨再率軍十萬來攻,冉閔在邯鄲之戰中大敗石琨,斬首萬計;之後又在蒼亭之戰率二十萬大軍大破趙軍張賀度部,斬首二萬八千,並俘虜趙將靳豚部數萬,並得到原羯趙的河南各州歸附,一度擁兵三十餘萬,將羯趙皇帝石祗圍困於襄國。此後冉閔陷入了與鮮卑慕容、羌人的苦戰之中,腹背受敵。在襄國大戰中,冉閔喪師敗績,損失了十萬人。先前歸附他的徐、兗、豫、洛、荊各州郡,也望風叛歸東晉。冉閔沒有什麼政治智慧,冉魏根基也淺,完全是靠個人武勇和戰爭立國,在北方几乎得不到任何勢力的支持,和乞活軍李農也反目成仇,最終誅殺了盟友——北方漢人最大武裝勢力的領袖李農。遣使前往東晉,欲與東晉結盟,也遭到了拒絕,簡直可以稱得上是眾叛親離。

然而,冉閔的個人武勇還是值得稱道的,幾乎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依舊滅亡了後趙,他在鄴城守衛戰中,用七千騎兵逆擊破七萬趙軍,大敗後趙劉顯,斬首三萬餘級。在兩年多的戰爭中,其累積消滅的羯人大約近三十萬左右。

然而此刻,他的冉魏帝國也走到了盡頭,冉魏自建國以來,窮兵黷武,幾乎無月不戰,大勝很多,慘敗也不少,民力國力早已耗竭,自石虎末年起,冉閔已把倉庫積儲散發淨盡,用以樹立自己的恩德,日月與胡人互相攻殺,北方農業破壞嚴重,民不聊生。而在此時,鮮卑慕容的燕軍南下,奪取了中山、渤海等河北重鎮,冉閔在國力耗竭,兵馬疲憊的時候,就要被迫與精銳的燕國軍隊決戰了。

鮮卑再次排出了名將慕容恪南下,冉閔分糧於百姓,帶一萬人自負出戰,在最後的廉臺決戰中,冉閔在初戰十戰十捷,連敗燕軍輕騎。但他剛愎自用不聽部將勸阻,率軍突襲慕容恪中軍大營,被14萬鮮卑精銳圍困,冉閔揮戟掄刀,奮勇殺敵,冉閔所乘的赤馬名叫朱龍,日行千里,冉閔左持雙刃矛,右執鉤戟,順風迎擊,斬殺三百餘名鮮卑兵。然而燕軍蜂擁而上,慕容恪歷史上第一次使出了“鐵甲連環馬”,團團圍困,冉閔寡不敵眾,突圍而走,在奔走二十里之後,朱龍馬力竭而亡,冉閔無力迴天,力盡被執。

被捕後,燕王慕容儁問他:“你只有奴僕下人的才能,憑什麼敢妄自稱天子?”冉閔大怒說:“天下大亂,爾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

永和八年,冉閔在遏陘山被殺,山左右七里草木全部枯萎,蝗蟲大起,自五月起天旱不雨,直至十二月。慕容儁派使者前往祭祀冉閔,諡號為武悼天王,當天降大雪。

冉閔失敗後,尚書令王簡、左僕射張乾、右僕射郎肅等大臣自殺殉國。

范文瀾先生的評價頗為公允:冉閔逞勇殘殺,立國三年,死人無數,失敗是必然的。但是,他的野蠻行動反映著漢族對羯族匈奴族野蠻統治的反抗情緒,所以他的被殺,獲得漢族人的同情。慕容雋致祭贈諡,正是害怕漢族人給予冉閔的同情心。漢魏晉從來沒有亡國後自殺的大臣,因亡國而自殺,是從冉閔的魏國開始的,這也說明漢族與非漢族間鬥爭的極端尖銳。至於冉閔以區區之力馳騁中原,而東晉又只作壁上觀,是以亡不旋踵,只成為歷史上的悲劇而已。


平原公子


冉閔的功績確實不可抹滅,其最重要的莫過於“五胡亂華”的《殺胡令》。但是當我們拋開教科書編寫中的各種原則,入選原則以外,我覺得冉閔不能被“歌頌”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殺胡令》的動機不純。也就是說互聯網上當我們一遍遍唸叨著“武悼天王”冉閔面對“五胡亂華”之禍,以一己之力頒佈《殺胡令》保漢族不亡,最後被慕容俊十倍於己的鮮卑大軍生擒斬首的英雄故事之外,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冉閔為什麼要頒佈《殺胡令》,是因為私慾或者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還是真的為了民族的生死存亡?

其實要解開這個疑問,也很簡單,我們把冉閔頒佈《殺胡令》的歷史背景再過一遍就知道了。這裡面的恩怨,其實還得從冉閔的父親冉良說起。當年冉良跟著後趙武帝—羯族的石虎一起打天下,可謂居功甚偉。有了這層關係,等到冉閔出身,索性就改姓了石,從漢族成為了羯族,自然就成為了後趙皇室中的一員。後來彭城王石遵許諾“如果他當上皇帝,就給石閔做太子”,於是石閔又給石遵賣力,幫他廢掉登基不過33天的石世,並順利坐上了皇位。

事情到這裡各位想來應該是明白了一點,冉閔也是個無利不起早的人,包括改漢族變羯族入後趙皇室,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出發。如果石遵遵守諾言的話,那麼就沒後面多事了,結果石遵雖然名字裡有一個遵字,卻並沒有兌現自己的諾言,立了石衍為太子。想來冉家父子給石家賣命賣了兩代人,就算改了姓,可對於石家來說,還是外人,而登上帝位的石遵也知道讓手握兵權的石閔留下,對後趙皇室來說,是一顆定時炸彈。

接著是一些非常戲劇的劇情了,恐怕就是最擅長把人寫死的馬丁大爺也想不出來,“石遵找了兄弟合謀除石閔,其中石鑑告密石閔反除了石遵,石鑑登帝后招呼了其他石家兄弟除石閔,石閔怒了反除了石家兄弟,創立了冉魏,恢復漢族和冉姓。

也正是由此,石家餘下的人在塞外各族活動,剛剛登基的冉閔成為了塞外胡族矛頭所指,之後冉閔本想聯合東晉抗胡,可惜東晉已經~無奈之下,冉閔頒佈了《殺胡令》。

所以到這裡我們明白了,冉閔其實是在客觀條件上才抵抗胡族入中原,如果當初石遵真的遵守了諾言,也許他還可能是“亂華”中的一員。而關於《殺胡令》,現在我們看到網傳版本中充滿民族熱血之前的《殺胡令》不用懷疑,是後來偽造的,但是關於真的《殺胡令》,到底是一篇討伐檄文還是僅僅一道自保的軍令,如今已經成為歷史懸疑了。

這應該是冉閔不能寫入教科書最大的原因,而不是之前說的民族什麼,因為本來中國的含義在古代和當代就不一樣,我們南宋有民族英雄岳飛,文天祥,這裡的民族就把契丹,蒙,女真等剔除了,而後來我們有民族英雄林則徐,有鄧世昌,這裡民族是指在當時環境下的整個中華民族,這個沒必要去挑剔什麼的。


三觀粉碎機


冉閔,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冉魏的開國君主,在位19個月,一直都在打仗,死傷無數。

他所建立的政權的核心區域,南到黃河,北到常山,西至太行,東至山東,以鄴城為都。總體來說,面積不算大,大概10萬平方公里。因為一直在作戰中,所以穩固控制的區域也不算太大。

冉閔自出生,就被作為後趙有名的暴君石虎的養孫。因為他的父親作戰勇敢,被石虎收為養子,而他自然也就成了後趙政權的皇族人員。

後趙政權是羯族建立的國家,這個民族已經消失了,據現有的資料,他們被認為是高加索人種,作為匈奴別部被遷入中國。在西晉末年,石勒崛起,在漢人張賓的幫助下,建立了後趙政權。

石閔長大後,也因為驍勇善戰而備受喜愛。在一次後趙進攻前燕的戰鬥中,初出茅廬的石閔在眾軍驚潰中,帶領所部完好無損退兵,由此聲命初現,被認為善於治軍。此戰中的鮮卑慕容家的慕容恪少年英才,才17歲,一戰成名。

戰後,石閔被徵調鎮壓後趙軍事貴族梁犢和進攻東晉的邊城,他都順利的打了下來,因此,官位也越來越大,直到參與機樞。

在打敗梁犢回師的路上,石虎病死了。由此引起了後趙歷史上長達三年的內鬥史,決定了這個民族的一蹶不振。

石虎的兒子們在爭奪皇位的過程,爭相拉攏石閔,在上位後,又千方百計地想把石閔兵權收回,同時還策劃了好幾起針對石閔的暗殺行動。

石閔心下一橫,不跟這些幹叔叔們混了。短短几個月時間,他做了兩件事。

第一,他殺了石虎的所有的子孫,自己做了皇帝。

第二,對全國各地的胡人進行民族報復。同時,他改回自己的漢姓,冉。

殺胡令的出臺,是冉閔建立的國家的政治基礎。既然羯人不可信任,那麼他只有信任他的同胞。他借用已經積累半個世紀的民族矛盾,後趙境內遍燃戰火。因為後趙盛時基本統一了北方,所以,殺胡令影響範圍甚廣,山東,山西,關中都有涉及。

但是僅僅一年不到,因為戰場的失利,冉閔控制的區域大為縮小,人力儲備限於枯竭,冉閔不得不廢棄了他的命令。為籠絡胡人,讓他的兒子做了大單于,成為胡人的酋長。這樣的朝令夕改,讓他的政權的正當性與合法性也出現了問題。當時有大臣韋叟上書勸諫,冉閔竟暴怒,誅其三族。韋叟之論不錯,然而冉魏國家存亡之際,冉閔已顧不上華夷之防了。

冉閔這麼做,頂多是造成治下民眾的思想混亂,然而他的第一個做法,稱帝,就讓他限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自立為帝,讓東晉的正統朝廷沒有辦法與之合作。冉閔危急時,言語傲慢地要求東晉政府派兵助戰。以正統名義而言,東晉沒有背後插他一刀就算好的了,封建時代的階級侷限性就是如此。後來冉閔兵敗襄國,十多萬精銳盡毀,河南六州之地都投降了東晉,便可知民心向背。

後來冉閔兵敗被俘,被押至遏逕山,胡人首領慕容雋沒有問他為什麼頒佈殺胡令,而是責備他:你一個小小的奴隸,怎麼也敢妄稱天子?

漢魏300年打出的威風,讓少數民族認為天子是極其榮耀的尊位。德不配位的結果,便是上遭天譴,下受人禍。強大如前秦苻堅,已經兵馬百萬之眾,號稱投鞭斷流,也不過自號天王而已。至於擊敗他的慕容部,也只是打出了晉朝燕王、大將軍的官方稱謂。

冉閔倉促稱帝的做法,可謂是利令智昏。

殺胡令,讓中原所有的胡人都團結在一起,共同對付他。執行了不到一年後,又再度改弦更張,讓兒子做起了胡人的酋長。這種做法,又讓漢人也覺得不自安,冉閔的政治可靠性自此被打上了問號。

在此期間,為了控制軍隊領導權利,還殺了革命戰友李農,掌握了北方流民軍的領導權,在革命隊伍內部製造了分裂。

襄國之戰失敗後,冉閔僅以身免。回到鄴城後,本想豁達認錯,重新統一凝聚人心,但是自己內心的狂傲,讓他沒有足夠的耐心,他又一次在內部舉起了屠刀,殺了當初勸諫他不要在襄國之戰倉促迎敵的衛將軍王泰三族。

冉閔至此,孤家寡人矣!

352年春,冉閔的死對頭,已自立為帝的劉顯進攻常山,冉閔帶兵8000前去救援。他順利地攻滅了三年來的肘腋之患,攻下了襄國。而在攻滅了劉顯後,與慕容恪帶領的十萬燕軍遭遇了。冉閔帶領部下,如同賭徒一般發起了決死衝擊。連戰十陣,皆下。他的官員們,因為對戰爭的前程悲觀,戰前已自殺了。這場被後世稱為廉臺之戰的戰鬥,堪比項羽的垓下之戰。

最終的結果,冉閔身死國滅。

冉閔一開始並沒有足夠的漢民族心理認同,他對後趙皇族的認知要多於對漢民族的認同的。在後趙的權利傾軋中,他被逼造反,不得已借用民族矛盾來作為政治基礎。冉閔一生所殺漢人也不在少數!冉閔的出身像金庸筆下完顏康,他的經歷像史書上楚漢之爭的項羽,都是悲劇人物。

他自開始革命事業,到他兵敗身亡,前後止有4年。其勃興也速,盛時兵威之盛,旌旗三十餘萬,諸胡之盛未有之也。而他敗亡時,止有機動兵力萬餘。其敗亡何其速也!

當時的天下正統,是東晉。東晉多次北伐,歷代南朝兵威之盛,以晉為最。三出關中,五復洛陽,黃河以南,盡歸中土。有過多次,東晉將軍北上迎接漢族難民,因迎接不利,而自殺謝罪。所謂魏晉風骨,其如是也!東晉的民族英雄,數不勝數,聞雞起舞的劉琨,中流擊水的祖逖,草木皆兵的謝安等等。

冉閔如同一顆流星,在他之前與之後,都存在著強大的異族政權。東晉在後來的戰鬥中,不斷北進,消滅了十六國中多個異族國家,最終形成的南北朝,東晉滅國數量,與北魏滅國數量相當。

十六國時期,北國亂世天下,強大如前燕著墨都不太多,冉魏一個地區政權,前後不過三年,自然史書上也佔不了多大篇幅。史書重正統,以東晉年表為編年,而冉閔政權的重要性及他擅自稱帝的非法性,都不足以讓史官多著筆墨。

以前史官記史,惜字如金。


而知而行


因為從唐宋沿革到今天的大部分歷史學家的的主流價值觀來看,五胡入主中原,在北方取得了政權的胡族,在文化上被逐漸漢化,胡族和漢族的隔閡逐漸消融。促使了華夏各民族大融合,作為在中原具有絕對文化統治地位的漢族被迫吸取了其他各民族的文化精髓,為隋唐時期的高度繁榮,注入了文化基因。

但歷史學家們忘記了,這樣的融合,是漢民族在百餘年時間裡怎樣的痛苦。

然而當時入塞胡族帶著原始部落的殘暴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給北方的漢民族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災難。

有人說在北方曾經建立了雄秦盛漢的漢民族一度走到已經到了滅族的邊緣(野史載後趙時期,北方漢族人口只剩三百多萬,而五胡人口達到五六百萬)。這樣的說法相對比較誇張,但是當時北方胡漢之間的矛盾,已經激化到不可緩解的地步。

西晉滅亡後,存留在北方的漢族人民為了抵抗五胡的暴行,紛紛建立了自發而分散的軍事武裝,一為塢堡,“其不能遠離本土遷至他鄉者,則大抵糾合宗族鄉黨,屯聚堡塢,據險自守,以避戎狄寇盜之難”,大多由沒有南遷的漢族地主組織而成。二為乞活軍,乞活,顧名思義,亂世中乞求活命自保也 ,其悲壯悽慘情形可見一斑。乞活軍的基本成分是漢族流亡農民,無戰亂時參與農業生產,遇到戰亂時武裝組織起來以求自保,抵制胡人的屠殺。

隨著胡漢矛盾的加劇,這二類勢力成為北方漢族反胡的最主要力量。

而那名叫冉閔的漢人,徹底點燃了北方漢族百姓反胡的烈火。

冉閔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人(今河南內黃西北),是中國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唯一的漢民族政權冉閔的開國君主。

冉閔的祖父冉隆與父親冉瞻叔父冉襄都是乞活軍的一員,祖父冉隆與叔父冉襄都在抵抗前趙匈奴的戰爭中犧牲,時年十二歲的帶領所部乞活餘部繼續與胡人英勇戰鬥,後被石勒所俘,石勒非常欣賞年少的冉襄作戰的勇猛,逐命其子石虎收冉襄為養子,為石勒所用。

冉襄後在與匈奴作戰中犧牲。

冉閔繼承了父親的勇猛和智謀,深得石虎賞識,公元338年,少年冉閔首次參加後趙對前燕的戰爭,後趙諸軍盡潰,唯遊擊將軍冉閔率三千漢軍獨全。此戰後,冉閔漸漸在各種軍事行動中嶄露頭角,屢立奇功,後被石虎提拔為北中郎將,逐漸成為了後趙軍界最重要的將領,被稱為當世項羽。

後趙開國皇帝石勒死後,其侄石虎篡奪了皇位。石虎統治期間,軍旅不息,眾役繁興,徵調頻繁,刑罰嚴酷,後趙政局大亂,而石虎死後,諸子爭立,互相殘殺。

348年冉閔趁機與同為乞活軍出身的後趙漢人大司馬李農聯手,殺石虎子石遵石鑑。建立了冉魏政權,冉閔自立為皇帝。

掌握政權後,冉閔祭出了那紙撼動了歷史的殺胡令。

冉閔的殺胡令,並非一時衝動,或特意在挑拔漢胡之間的民族關係。作為借羯族後趙政權動盪中起家的北方唯一漢族勢力,冉閔立國之初就危機四伏。外有羯族後趙勢力襄國石砥,羌族姚弋仲、氐族苻洪,鮮卑慕容部;內部羯族又時常反叛,並不能為已所用。

殺胡令,是作為根基不穩的冉魏政權團結漢民族在北方分散的武裝力量的最好政治選擇,也是胡漢矛盾激化後的必然結果。

殺胡令一經祭出,如野火曼延不可收拾,史載“趙人(漢人的統稱)百里內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門,一日之中,斬首數萬。閔躬率趙人誅諸胡羯,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

仇恨的潘多拉魔盒打開,一發不可收拾,三十年來,飽受胡人欺壓的漢人紛紛響應,一時間掀起了中原漢民族對胡人的反報復戰爭,中原無日不戰,血流成河,山河為之變色。

五胡少數民族在這次反報復行動中被屠殺的數量同樣驚人,僅後趙及冉魏都城鄴城就有二十多萬羯胡被殺,推及到更廣的北方,這個數字肯定更加驚人。一時間迫於冉閔和北方漢族各武力威脅,氐,羌,匈奴,鮮卑數百萬人退出中土,各自返還隴西或河套草原一帶原來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從此遷回萬里之外的中亞老家。

面對冉魏政權同樣殘暴的種族屠殺政策,北方五胡空前團結起來,一至將矛頭對準了冉閔的冉魏政權。

冉魏成立的三年時間內,冉閔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複製的戰爭神話:

汝陰王石琨、張舉、王朗率七萬人伐魏都鄴,冉閔僅率千餘騎兵與其戰於鄴城北;冉閔操兩刃矛,馳騎痛擊,所向摧陷,斬首三千級,石琨部大敗而去。

元和六年初,冉閔大敗羯族襄國相國石琨、鎮南將軍劉國十萬眾於邯鄲,滅敵萬餘。

面對如此可怕的敵人,匈奴、羯、鮮卑、氐、羌眾胡聯合起來,組成三十萬聯軍,準備向魏都鄴城大舉進攻,冉閔率七萬魏軍與三萬乞活軍與群胡戰於蒼亭,大敗群胡,滅敵二萬八千,盡俘其眾而歸,旌旗、鉦鼓綿亙百餘里。

冉魏是一個為戰爭而建立的政權,與眾胡勢力無日不戰,境內紛紛不亂的戰爭,加之種族屠殺性質的殺胡令讓境內的胡人紛紛逃離魏境,農業遇到了摧毀性破壞,在元和七年即遇到了大災。

沒有經濟的支撐,加之與內部的不和(冉魏政權建立沒有多久,冉閔即誅殺自己的得力助手李農),創造了眾多戰爭神話的冉魏,很快就顯現了疲態。

冉閔對自己的處境有很清醒的認識,他曾一度派人到東晉,希望東晉政府與自己聯合,出兵北伐,將群胡逐出中原。

後趙大亂,冉閔在中原攪起腥風血雨,而東晉方面,安西將軍恆溫剛剛平蜀成功(滅成漢),威名大振。

恆溫一生的夢想也是北伐中原收復失地,在得知中原大亂後也是熱血沸騰,一再上表要求北伐,但東晉朝延內部害怕恆溫再立殊勳難以制抑,不同意北伐。

恆溫一怒之下在朝延無令的情況下率五萬大軍自江陵順流而下,意欲北伐。

東晉朝野震驚,派使力阻,此時的恆溫還不敢公開對抗朝延,最終放棄了北伐的念頭。

但中原的政局的確有機可趁,東晉政府也不想錯過趁火打劫的機會,元和七年,派七萬大軍北伐,但是卻沒有讓恆溫出征,而派了一個志大才疏的清淡家殷浩擔任此次北伐的主帥,屢戰屢敗,對中原北方諸胡勢力絲毫沒有構成威脅。

冉閔註定了只能一個人與群胡戰鬥。

元和七年(351年),冉閔率十萬大軍圍攻襄國石砥。姚襄(羌)、石琨(羯)、悅綰(慕容鮮卑)率十萬餘眾援砥,合圍冉閔,冉閔大敗,全軍覆滅,隻身一人逃回鄴城,其子冉胤被部下胡兵所殺。

經此一役,冉閔的主力其實已經基本喪失。

冉閔回到鄴城,迅速穩定的局勢,以殘餘的兵力大敗前來攻擊鄴城的石砥劉顯部七萬大軍,滅敵三萬餘眾。又一次創造的奇蹟。

元和八年(352年),劉顯攻常山,冉閔率八千騎(此應為冉閔的全部精銳)出擊,大敗劉顯,並趁勝追擊至襄國,逐滅襄國,至此後趙羯族勢力基本被冉閔所滅。

被群狼圍攻的雄獅已經疲憊,冉閔進攻的步伐,漸顯沉重,等待他的,只是看群胡之中,什麼樣的人,能結束這樣的戰爭神話---當然也是群胡心中的噩夢。

終結傳奇的,是另一個傳奇的演繹者---慕容恪。

公元352年,後趙羯族勢力基本被冉閔所滅,但冉閔亦元氣大傷,已佔據幽州的慕容恪抓做了入主中原的最佳時機,率十萬大軍南下。

冉閔此時只有萬餘兵力,眾大臣紛紛勸其避幕容恪的風頭,然而冉閔的字典上從來沒有躲這個字。

他率領著僅有的一萬多步兵(冉閔已經沒有騎兵了)活動於常山、中山諸郡,抵禦燕軍。

冉閔手下的很多大臣對他的此次出征感到絕望,紛紛自殺。

冉閔沒有這樣脆弱,而且他率領的一萬多步兵在十萬鮮卑鐵騎面前並不落下風,燕魏兩軍在安喜平原上展開激戰,冉閔連續十次擊退了慕容恪的鐵騎。

然而敵眾我寡,冉閔無法取得決定性勝利,而與此同時,前燕君主慕容儁的大軍逼近,有形成二軍合圍的趨勢。

冉閔於是率部且戰且退,企圖將慕容恪部引向廉臺的臨水與多叢林地帶交戰。

這是冉閔能作出的最明智的選擇,但是他的對手是慕容恪,慕容恪並不上冉閔的當,主力始終留駐平地,不與冉閔進叢林地帶作戰。

冉閔軍糧漸盡,又有慕容儁的後援大軍威脅,加之在平原上有十勝慕容恪的記錄,冉閔決定孤注一擲,回到平地與慕容恪決一死戰。

魏昌城側,廉臺,一場一萬步兵對十萬鐵騎的決戰拉開。

冉閔的一萬步兵殺向幕容恪的十萬鐵騎,但是這次他發現面對的不是奔馳而來的鐵騎。而是五千人的肉盾。

連環馬,中國戰爭史上第一次出現了這樣的名詞。

冉閔的步兵戰爭力太強悍了,安喜平原上十戰未捷,燕兵談閔色變,慕容恪一方面安撫軍心,一方面也絞盡腦汁如何制約冉閔這支瘋狂的部隊。

答案是嶄新的,連環馬,五千人的騎兵用鐵鎖連結起來組成一個寵大的方陣,置於陣前。

意圖簡單而明顯,阻止和拖延冉閔軍的突破速度。

代價是五千精銳的性命。

效果非常明顯,冉閔軍被五千連環方陣所阻,等衝破方陣,慕容恪剩下的九萬五千騎馬已經完成了對冉閔軍的三處合圍。

冉閔軍全軍覆滅,冉閔連殺三百餘人,衝出重圍,戰馬卻力竭而倒,被慕容恪所俘。

一代戰神,結束了他的征程。

冉閔隨後被慕容儁斬於遏陘山,史載冉閔死後,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從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儁大驚,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閔為武悼天王,當日天降大雪,過人雙膝。

冉魏逐滅,冉魏滿朝文武,大多守節自縊,少數逃往東晉,無一降燕。

魏境約有幾十萬漢人紛紛逃往東晉,中途受到群胡的報復截擊,死亡殆盡。

北方的天空,依然是無盡的暗夜。

今天的歷史學家們不願再提冉閔,就像莫泊桑的代表短篇小說《羊脂球》一樣,一個叫羊脂球妓女為了一車逃難的法國人的利益,讓一名普魯士士兵給睡了,結果得到好處的那車法國人非但不感激這位妓女的付出,卻對妓女羊脂球的行為嘲笑諷剌,惡意詛罵攻擊,他們沒想過當初誰帶他們走出尷尬的困境。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編:夜狼嘯西風


夜狼文史工作室


我的回答會不會被噴死?

對於冉閔的評價,即看到其積極的一面,但也不要過分誇大其功績,現在網絡上對於冉閔功績的誇耀幾乎當做忍辱負重的救世英雄一般,其實沒有那麼完美。

客觀上說冉閔是個傑出的將領,但是將冉閔說為當時漢族最傑出的將領,也許要加上一個之一;

稱其為力挽華夏將傾,也有些誇大,而且冉閔拯救北方漢族也只是造成的客觀情況,而不是主觀原因。

漢族的傳承在東晉,拯救漢族的也是東晉漢人自己。

無論再怎麼不待見東晉,但是都改不了的事實,東晉才是正朔。這是連五胡十六國這些都承認的。

永嘉之亂後衣冠南渡,漢族在南方站穩,將胡人阻擋在北方,而且終東晉一朝,始終都在進行北伐,無論從最初收復河山的目的還是後期為了增加自己政治威望的目的,北伐從沒停止過。

東晉初年祖狄北伐甚至一度收復黃河中下游以南地區,但是由於朝廷內亂與不支持才失敗。

所以拯救漢族的是東晉的漢人,而不是冉閔。

冉閔只是客觀上造成了拯救漢族的形象,“殺胡”是因為胡人不支持冉閔

為什麼我說冉閔拯救北方漢族只是造成的客觀情況呢?冉閔的確有過殺胡令,但是不是網上流傳的那個慷慨激昂的殺胡令

令城內曰:“與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敕城門不復相禁。於是趙人百里內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門閔知胡之不為己用也,班令:內外趙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一日之中,斬首數萬。閔躬率趙人誅諸胡羯,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餘萬,屍諸城外,悉為野犬豺狼所食。屯據四方者,所在承閔書誅之,於時高鼻多須至有濫死者半。

所以冉閔是因為“知胡之不為己用”才開始殺胡,而漢人承受胡人殘暴已久,加上那個冉閔的政令引導,才引發了一場殺胡大反攻。

所以冉閔不是主觀想去殺胡拯救北方漢族。祖狄北伐、淝水之戰、岳飛抗金、文天祥抗元,這才是主觀的想要去力挽華夏將傾。

五胡亂華歷史在歷史教材中本就少

也許是因為政策的原因五胡亂華的歷史在歷史教材中描述本來就很少,而不過其中一朵浪花的冉閔更難出現。


妖鬼雜談錄


其實怎麼說,冉閔儘管被皇漢的人稱為漢民族的救星,其實有點名不副實。

閔此人,在當世可稱英雄,但在今世,只能存活於歷史的垃圾桶之中。

現今在網上,鼓吹冉閔為民族英雄之人無非有兩種,第一種是別有用心的蝗漢,第二種是不學無術的民族主義者。

首先我們必須搞清楚一個概念,什麼是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是指維護

國家領土

領海

、領空主權完整,保障國家安全,維護人民利益及民族尊嚴,在歷次

反侵略戰爭

中,獻出寶貴生命和作出傑出貢獻的仁人志士。

首先冉閔作為一個漢人,在石趙統一北方的過程中並未站出來維護自己漢民族的領土和主權,當然這並不能怪他,因為他當時還沒有出生,等他出生的時候,他已經是石趙政權下的臣民了,並且作為石虎的養孫,那麼他應該做的,是維護石趙政權的領土和主權,而他不但沒有這麼做,還起兵造反,推翻石趙統治,殺盡石虎子孫,所以這一條他完全不符合。



其次,冉閔從石趙期間,多次參與對漢人的戰爭,手上沾滿漢人鮮血,石趙政權建立後,也沒聽說過他有提出對漢人有利的政策,所以他從未替漢人爭取過利益,那麼如果將他當作羯族將領,造反之後幾乎屠滅羯人,更加沒有維護過羯人的利益和尊嚴,並且在此期間,很多長得像少數民族的漢人也慘遭屠殺,更不用提渾水摸魚趁機劫掠的,所以冉閔無論是對漢人還是羯人,都罪孽深重,這一條完全不符合。

最後一條,反侵略戰爭,冉魏政權作為一個由羯人養孫,大單于冉閔領導的民不聊生的漢人政權,遭受了北方漢化程度最高,由鮮卑貴族和漢人士大夫共同治國,擁有北方數量最多,超過千萬的漢人民眾,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的前燕政權的侵略,於是冉閔在這次反侵略戰爭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一段話我真的是邊笑邊打的。


除了民族英雄之外,我們還有民族的英雄,所有發揚漢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人,我認為都能成為民族的英雄,比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比如忠義無雙武聖關公,再比如二十四孝,臥冰求鯉的王祥。


反觀冉閔,石趙大將,起兵造反是為不忠
\n\n石虎養孫,造爺爺的反,還殺盡石虎子孫,是為不孝
為一己私利,對羯人採取滅族屠殺,是為不仁
為了向東晉求救,把罪名推給一起造反的大司馬李農,無故殺之,是為不義

請問一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能夠擔得起民族英雄這四個字嗎?這是對整個漢民族,漢文化的侮辱。


冉吹鼓吹冉閔的論據向來漏洞百出,最為出名的殺胡令是偽造不提,冉吹向來有以下逗比言論

1.沒有冉閔,漢人早就被殺光了。
冉魏政權所轄之地不過兩省,就算冉閔是漢人的大救星,無非就是救兩個省的人,難道中國死了兩個省的人就能說中國人死光了?再者,南方的東晉是一個完完整整的漢人政權,難道冉閔不屠胡,這幾十萬羯人能跑過長江殺光東晉人?再退一萬步講,北方的前燕,就有漢人千萬,遠超冉魏,請問冉閔是如何拯救他們的?


2.冉閔雖然有殺過漢人,但是他殺的胡人更多,所以是民族英雄。
這種神一樣的邏輯我簡直無話可說,請問現在兩個日本人和一箇中國人坐在一起我一個炸彈炸死他們三個我是不是民族英雄,是不是應該上感動中國?何況冉閔殺掉的漢人絕對是多於胡人的,且不說跟隨石趙作戰期間,光是鄴城被圍時,石虎當年四處蒐羅的二十多萬宮女,就被冉魏軍士吃幹抹盡,更別提在屠胡期間枉死的漢人了。


冉閔此人,在當世可稱英雄,但是在今天,他只屬於歷史的垃圾桶


碧瑤歷史站



冉閔在今日頭條可是威名赫赫的主,被條友稱為“冉閔大帝”,更將他視為五胡亂華時期漢族的救世主,可是冉閔卻沒有進入我們的歷史教科書,這讓冉粉鬱悶不已。

我們看看冉閔先生基本的工作履歷。

“閔字永曾,小字棘奴,季龍之養孫也。”《晉書》裡這句話說的季龍是石虎,名虎,字季龍,以字言志,說自己是龍,這太囂張了。石虎何許人也?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的皇帝,可謂是兇名遠播了,據說喜歡烹食人肉,統治極度殘忍。冉閔先生便是石虎這位凶神的養孫,當然,石虎是羯族人,冉閔則是漢族人。冉閔亡國被俘後凌然而語:“天下大亂,爾曹夷狄,人面獸心,尚欲篡逆。我一時英雄,何為不可作帝王邪!”

冉閔從開始給羯族的後趙政權打工,到炒老闆魷魚,這個過程當然沒有網友想象的那麼偉大到炸裂,只是因為石遵沒兌現給冉閔“以爾為儲貳”的承諾。冉閔在石虎沒死以前,還是很忠心的,石虎指哪他打哪,打胡人,打東晉。等石虎死後,冉閔跟著石遵造反,心想咱也能撈個皇帝噹噹,誰知道卻讓石遵給耍了,於是怒殺石遵,立石鑑。後來石鑑也不甘心當傀儡,暗裡糾合那幫羯族人想推翻冉閔,看到羯族人不能為己所用,冉閔只好將他們一鍋端了,也就是所謂的“殺胡令”。最後,羯族也慢慢消失在了歷史長河裡,冉閔的政策是導致這個結果的最重要的直接原因。

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對於漢人來說無疑肯定是災難性的,北方的漢人人口基數降到歷史最低點。冉閔在徹底造了羯族的反以後,為了確立自己牢固的江湖地位,於是開啟了屠胡模式,所謂“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當然冉閔打的是“胡逆亂中原,天下共討”的旗號,這時的冉閔渾然忘了自己曾經是胡逆的急先鋒,我們姑且將之稱作幡然醒悟。在冉閔“殺胡令”的威懾下,許多胡人開始離開中原返回自己的老家,中原胡人人數大量降低,漢人終於得以喘息,漢人人數開始緩慢回升。無論冉閔的出發點如何,從結果來說,冉閔的行為確實為北方的漢人帶來了生機,降低了他們在水深火熱中的苦楚,是“以戰止戈”的一種表現,關於這點,冉閔的歷史貢獻還是值得肯定的。


冉閔為何進不了教科書?

冉閔對於北方漢人的歷史貢獻值得肯定,可是他的屠胡行為放在今天,冉閔則成了專家眼裡的極端民族主義分子。同時那個時期,冉閔應該算不上最傑出的將領,冉閔也不是題主所說的那樣力挽華夏將傾,漢人衣冠的根本已隨晉室南渡,也就是說中原正統是在南方,不是在北方。但是,上面已經說了,他的行為確實為北方漢人帶來了生機。在五胡亂華不敢放進教材的今天,被專家視為極端民族主義分子的冉閔自然也不可能進教科書了。這裡既有民族因素,也有政治因素,不便深究。既然歷史不好篡改,只好掩藏。

另外,冉閔在史書上所佔的篇幅其實並不是很多,在《晉書》裡也沒有單獨開篇為他寫傳,而是存在於石虎篇。同樣的,北魏史家所編寫的《十六國春秋》,也沒有算入冉魏。所以今天的歷史教科書,從古代史書的編寫情況來看,沒有編入冉閔也是有理可據的。

如今網絡上之所以會吹起冉閔風,將他的歷史功績無限地放大,原因並不複雜,但是不便說,心照不宣即可。這股冉閔風,其實是很多人在自我催眠,再說好聽點,是在自我療傷,但是無濟於事。


吾與吾國


答案是冉閔根本沒資格!!!

先要批判一下提出的這個問題,以正視聽!這是個故意誤導人們的問題,冉閔與“最傑出漢族將領”、“力挽華夏將傾”這幾個字毫無關係。

我們來看看冉閔的真實本質:

首先,冉是個將領,血統上是漢族人,勇武是有些的,打過仗,前期主要是和衣冠南渡的華夏正統王朝東晉打,而冉的主子就是五胡亂華之一的“石趙”政權。自匈奴人劉淵起始,到石趙已經是第二批胡人再亂,北方已被胡人摧毀,華夏大廈早已傾覆,僅存難逃的東晉延續國祚,而冉確為漢奸,認賊作父且替胡人賣命拼死攻殺東晉。

第二,剛才提到的認賊作父,是由於冉漢奸當的徹底,替胡人辦事得力有功,深得趙帝石虎喜愛,且認其為義子,地位與其若干親生兒子親王等並駕齊驅。試想,一千多年前那個胡人野蠻統治的時代,作為卑賤奴隸等級的漢族人,該有多麼的忠心和賣力才能從奴隸到王公?

第三,石虎死後,冉閔起兵是叛亂,是冉漢奸利用主子給的權勢與前主子的兒子們之間爭權奪利的叛亂。叛亂暫時f成功了,“殺胡令”後殺死很多胡人,但大部分是平民,而胡人軍閥和政權依然存在且比冉的偽政權強大的多。冉之後不自量力瘋狗一般四面開戰,迅速滅亡也是必然,匹夫之勇被擒,既無劉禪那樣能屈能伸苟活之智,亦無項羽寧死不屈之氣概,活捉後被指責辱罵再處死。

最後,必須要說一下五胡亂華是怎樣終結的,華夏在北方是怎樣恢復的。這些事情很多很漫長,貫穿整個南北朝的歷史。冉閔客觀上起到一點點擾亂胡人的作用,但僅僅是一點點,冉死前死後北方依舊是胡人當道,胡人政權更迭不斷,冉如同被歷史車輪碾碎的爛泥,留個車轍印子罷了,而歷史的走向還是由車輪本身決定的,車轍印子也是車輪碾出來,而不是印子決定車輪。這個車不斷的更換主人,其中有幾代英明的胡人帝王,自覺自願率領族人融入漢化,易服、改名改姓、文字、習俗、通婚等等,這不是一代兩代人能完成的事情,畢竟胡漢直接有血海深仇啊,最終,有點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的意思,積澱了幾代人的民族融合成果,且天佑中華蒼天眷顧讓一個楊姓外戚漢人篡位成功,隋文帝橫空出世,千古光耀華夏,終結這段血淚斑斑的五胡亂華。

這段歷史充滿了民族大融合的生死悲歡,是包含那些胡人在內的華夏祖先民族不斷兼收幷蓄得以茁壯成長的年代,流淌在現代中國人每個人的血液裡。


Robinw


能有這樣敘述的人,歷史顯然不級格。只要稍微瞭解一點那段歷史,正常的人都會有個公正的評判。冉閔建魏自封大單于,而並不是王。這是當時北方遊牧民族獨有的稱呼。他殺胡是因為羯人貴族支持石鑑、石尊,不支持他。冉閔沾滿胡人鮮血的雙手,同樣也沾滿了漢人的鮮血,這一點毫無爭議。冉閔殺胡只不過是羯趙政權的權力再分佩,完完全全是他們自己的內鬥,這一點自古也毫無爭議,更沒有一個歷史人物給冉閔洗白過。可現在據然有些人能把這麼血腥、悲慘的事情說得那麼高尚、偉大,去看一眼資料吧,死的不光只是胡人,錯殺的漢人百姓也不在少數。死的可都己經是大魏的子民,他冉閔的百姓。現在網絡上瘋狂的顛覆著中國的歷史觀,只要鏈接,到處都是黑岳飛、李世民、成吉思汗、諸葛亮、關羽、袁崇煥、趙雲、孫中山這些歷史名人的帖子。岳飛、袁崇禎是抵禦外辱的民族英雄,諸葛亮可是中國民間智慧的化身,趙雲的俠肝義膽一直是中國道德的標杆,李世民開創的大唐盛世可是中國古代的顛峰,成吉思汗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多元性,而孫中山則開啟了民族復興的第一步。再加上網上無數討伐國人尊崇上千年的儒家思想的帖子,中華民族所有的東西全給否了。而替代這些價值觀的正是些什麼冉閔是民族英雄、涯山之後無中華、滿清入關歷史倒退,更可恥的就是給一些歷史小丑翻案,楊廣、李鴻章不管歷史評價如何,的確有些爭議。但是有些卻是毫無爭議的,去認真看看史料,秦檜、袁世凱、慈禧,包括冉吹捧上天的冉閔,他們的存在,使歷史倒退,卻非要把他們說成滿滿的正能量。非要把中國人的價值觀黑白顛倒,把自己那套混仗理論強加給別人,口口聲聲說這是真實的歷史,誰要是敢質疑,連睡在地下的祖先都會被問候。你質疑古人真實的歷史,別人為什麼就不能質疑你的滿嘴胡說呢?老祖宗留下的詳實史料,民間寶貴的傳說,已經讓有些不孝子孫整天胡說八道,滿嘴跑火車丟的差不多了。希望這些人只是噴子,而不是像香港某些文化流氓打著知識份子的旗號,幹著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