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母出遊總鬧矛盾?跳出“自我感動”思維,輕鬆擁有美好之旅

隨著我們踏入工作有了收入以後,明白了賺錢的不容易,總會感激父母這些年對自己的辛苦付出,想到他們大半輩子都在一個小地方默默地耕耘,就有了想趁著他們還能蹦能跳的時候,帶他們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去領略世界的美好風光。

然而,在旅遊中,相信你也有過這樣的想法或行為:

  • 明明想帶著父母去吃沒有吃過的美食,結果總是吃到一半就因為消費觀的問題吵了起來?
  • 自己辛辛苦苦做好了很多攻略,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內,讓父母看到更多的風景,結果總是事與願違,父母明顯看起來不感興趣還在強撐;
  • 每次問父母想吃什麼?他們總說隨便,結果菜上來沒一個合胃口,定好的當地特色菜品一個也沒有嚐到。
和父母出遊總鬧矛盾?跳出“自我感動”思維,輕鬆擁有美好之旅

我相信,出現這樣的想法和行為,在和父母一起出遊中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尤其是第一次一起出遊:

就和父母養育孩子一樣,父母給我們的總是他們認為好的,很少考慮我們的感受;而我們在和父母一起出遊時也只是給了父母我們認為好的,也未曾考慮這些是否是父母想要的,我們給予的方式是否是他們能夠接受的。

從小我們都知道父母給不了我們想要的東西時,我們的內心都是不開心的,甚至會通過耍脾氣來抗議。

但是到了父母這邊,他們明白工作賺錢的不易,當我們想給他好的貴的東西時,他們不想浪費這個錢,甚至通過發脾氣和你抗議他們不需要這樣的東西。

而我們卻認為,錢沒了只要身體健康就可以再賺,而且賺錢不就是用來消費的,用來享受生活的,用來體驗未曾體驗的經歷的。而且只要合理安排,不僅可以有儲蓄還可以不影響生活的質量。

和父母出遊總鬧矛盾?跳出“自我感動”思維,輕鬆擁有美好之旅

正是因為這樣認知的差距,加上消費觀的不同,最關鍵的是還有你那“自我感動思維”帶來的負面影響,讓原本可以圓滿解決的事情,變成一個不快樂的結尾。

等到事情過去以後,你再去想這件事情,自己的初心是為了讓父母在有生之年,可以好好看一看這個世界,當初為什麼不能好好控制一下自己的脾氣,忍一忍就過去了,不至於後悔。

道理你都懂,可為什麼在旅遊過程中行為卻和自己的初心背道而馳呢?

我們到底陷入了一個什麼樣的思維怪圈呢?這就要了解自我感動思維了。

為了更深入地討論自我感動思維,本文內容大致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 什麼是自我感動思維?它是如何讓我們不知不覺陷入陷入自我感動的漩渦中的?
  • 在旅途中的自我感動思維有什麼特徵?它給我們帶來了什麼負面影響?
  • 自我感動思維負面影響這麼大,那我們又應該如何跳出自我感動思維?四個步驟讓你擁有一個快樂的親子之旅。
和父母出遊總鬧矛盾?跳出“自我感動”思維,輕鬆擁有美好之旅

01

什麼是自我感動思維?它是如何讓我們不知不覺陷入陷入自我感動的漩渦中的?

為了說明自我感動思維,我們來看一個很常見的案例:

某天父母不在家裡,要到晚上才能回來,小雨心血來潮想為父母做一頓晚餐。小雨想象著父母回來後看到這一切的感動情形,說做就做。

小雨在廚房裡大展手腳,不僅做了自己拿手的番茄炒蛋,還嘗試了新的菜品,最後花費了好幾個小時做出來四菜一湯,看著它們擺在桌上的整齊樣子,小雨心生歡喜,還拍了照片發了個朋友圈”做好了可口的飯菜,等著父母回來“,末了還加了一個小心心。

可是當父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來時,看見亂七八糟的廚房等著他們收拾,頓時火不打一處來,把小雨臭罵了一頓。

可小雨的心裡無比難過,想著自己好心給父母做飯菜?辛苦忙碌幾個小時,不誇一句就算了,還要捱罵。

現在,我們來分析下這個例子:

小雨辛苦花費了幾個小時做了一頓飯,內心覺得自己很貼心,覺得自己做了很棒的事情,在朋友圈也收穫了一眾圈友的點贊和評論。

小雨在一開始就自我感動了,認為自己是個貼心的女兒,把父母對待這件事情的感動值對等上了自我感動值。

但是小雨卻沒有想過,自己做了一頓飯卻把一個廚房搞得亂七八糟的,父母辛苦一天回來根本沒有胃口吃飯,還要收拾爛攤子。

小雨在整件事件中,忽視了這件事情帶來的結果,忽視了這件事情給父母帶來的困擾,一心想著自己的貼心行為感動著自己。這種思維模式,我們稱之為“自我感動”思維。

因此,我們可以看見:

自我感動思維,就是經常拿著自認為做的不錯的事情來感動自己,從精神上得到滿足。卻沒有考慮自我感動的行為是否會給他人帶來困擾,一心認為如此感動自己的行為,他人也應該同樣感動。

和父母出遊總鬧矛盾?跳出“自我感動”思維,輕鬆擁有美好之旅

02

在旅途中的自我感動思維有什麼特徵?它給我們帶來了什麼負面影響?

想要了解自我感動思維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首先要了解,當我們陷入自我感動思維時,有哪些特徵。通過這些特徵,我們就可以分析出自我感動思維究竟會帶來哪些不好的影響。

通過對自我感動的人的心理、行為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幾個特徵:

  • 關注自我感受,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和感受
  • 放大為父母做的事情的期望值
  • 自我辯解

①關注自我感受,不在乎他人的看法:

什麼是自我感受呢?

當一個人在陷入自我感動思維裡時,他的關注點就會發生變化。在他眼裡,自己的感受尤為重要。一心想著讓自己心裡好受,而他人的看法和感受,就變的不那麼重要了。

回到我們最開始說的小雨那個案例,小雨沒有考慮過這件事情給父母帶來的困擾,想的都是自己的感受,當被父母批評的時候還是想著父母不能理解自己的好心。

小雨沒有去站在父母的角度,根據實際情況分析這件事情,在自我感動思維裡面,小雨只看見了自己付出。

和父母出遊總鬧矛盾?跳出“自我感動”思維,輕鬆擁有美好之旅

②放大為父母做的事情的期望值:

當一個人自我感動時,就會把自己為父母做的事情的期望值放大,可能這件事情本來只會激起一個小水聲一樣的回應,但在自我感動思維裡,卻希望得到浪花般的回應。

剛過去的國慶小長假裡,我也是第一次和父母出遊。當我帶著父母去吃他們沒有吃過的東西時,我就特別期待著父母會覺得好吃會很開心。

可是當母親是暈著車去暈著車回來,聽著他們不斷說以後就在附近吃就好了的時候,我也是陷入了不開心的漩渦中,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認可。

可這本就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我們接待朋友的時候自己內心也會預先知道,總有些菜是他們不喜歡的。到了父母這,因為是第一次帶他們出門,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無理想要五星好評。

③自我辯解:

當觀點,意見或者看法不一致的時候,這樣的矛盾就會減弱自我感動,於是我們就會為自己找理由,甚至不惜和父母吵架來肯定自己的付出,來安慰自己,這就是自我感動的辯解。

自我辯解就像是自我維護自我安慰的武器,讓我們聽不見他人不一樣的看法和觀點,甚至於無法接受他人的建議。

總的來說,自我感動思維的人都有以上三點特徵,這些特徵帶來比較廣泛的影響,而且往往是負面的:

  • 阻礙正常的溝通;
  • 影響我們做出正確的處理方法;
  • 說出或者做出傷害父母的話語或者行為。

這些負面影響阻礙了我們和父母的正常溝通,以及在出現矛盾或者分歧的時候阻礙了我們做出正確的處理方法,頭腦一熱,做出了令自己後悔的事情,最終讓我們的行為與初心背道而馳。

和父母出遊總鬧矛盾?跳出“自我感動”思維,輕鬆擁有美好之旅

03

自我感動思維負面影響這麼大,那我們又應該如何跳出自我感動思維?

做好以下四個步驟,讓你擁有一個快樂的親子之旅。

這四個步驟分別是:

  • 明確父母是一起出遊的主角,考慮他們的接受速度,把握出遊的節奏;
  • 學學父母為孩子付出不計回報的做法;
  • 不確定的事情,把掌控節奏的決定權交回給父母;
  • 讓一切慢下來,你會發現所有問題迎刃而解。
和父母出遊總鬧矛盾?跳出“自我感動”思維,輕鬆擁有美好之旅

①明確父母是一起出遊的主角,考慮他們的接受速度,把握出遊的節奏

回到我前面說的,國慶和我父母一起出遊的事件中來,我母親在第一天的中午開始不舒服,原因是早上去吃早茶的來回暈車,雖然只有十幾分鐘的路程,但她還是頭痛了。

等她午休起來後,再一起去逛了超市和菜市場,回來就腳痛了。第二天的行程我母親就待在宿舍裡休息了,只剩下我和妹妹帶著父親出去玩。

我們對她說,像你這樣的體力哪裡也不用去了,安排的景點你也是沒有力氣去的。

其實你可以從我們那句話聽出點不滿意或者不開心來,因為我們的一心想讓父母在有限的時間看更多的風景。

但你也可以聽出那些安排的活動是我們自己一心想要的,不是父母想要的,我們忘記了此次出行父母才是主角。

我們用自己的體力去匹配父母的體力,認為他們和我們一樣,無論再累休息一個晚上就可以恢復過來。

忽視了他們的接受速度,帶快了出遊的節奏。

當我母親第一天開始就不舒服我才明白,我自己喧賓奪主了,不應該凡事按著自己的想法和節奏來,不應一味想著給他們更多,而是考慮他們能接受的有多少。

於是在接下來的行程中,我們只安排了一天一個景點,也沒有那種一大早就起床出發,而是考慮他們的身體,讓他們好好休息,在過程中開開心心給他們拍旅遊照。

和父母出遊總鬧矛盾?跳出“自我感動”思維,輕鬆擁有美好之旅

②學學父母為孩子付出不計回報的做法

自我感動思維下的人,往往希望感動自己的行為也可以感動他人,說白了就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或者回報。

在旅遊的過程中,自我感動思維的人就會特別希望父母看到他為此做出的付出,比如合理的旅遊安排,滿意的住宿條件等等,這些都希望得到父母肯定的回答。

當我們像父母一樣:心甘情願為孩子付出,只求他平安健康長大。

當我們放下“付出就一定要得到回報"的執念後,你發現你的內心好似輕鬆了很多。在這過程中,你只管按著父母的節奏帶他們去看這個世界,帶他們去吃好吃的東西,至於其他虛的東西,放下就是了。

③不確定的事情,把掌控節奏的決定權交回給父母

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無論我們做了再完美的旅遊攻略,過程中還是會出現很多不可預見的事件。

比如原先計劃好的行程,去到景點門口的時候,父母其中有一人身體不舒服了,或者父母在景點逛了一半以後明顯覺得很無聊,沒什麼吸引人的;或者吃當地特色菜品的時候需要排隊了等等的意外事件的發生。

這時候我們就把決定權交回給父母,讓他們來決定是否繼續還是回去另做打算。

和父母出遊總鬧矛盾?跳出“自我感動”思維,輕鬆擁有美好之旅

在北京的時候我們就遇到一件不確定的事情,當時我們逛完圓明園,打算去附近的全聚德清華店吃烤鴨。哪知我們去到那裡的時候。破天荒地需要排隊至少一個小時。

為什麼沒有提前拿好呢?因為姐夫去過很多次的不同區的全聚德,都沒有遇到過需要排隊的情況,經驗判斷不需要排隊,所以當我們去到的時候就發生意料之外的事件。

所以我們詢問父母是否願意排隊,當他們說不想的時候,要先回到住宿的地方,在附近吃點就好了。

回到以後意外遇到了一家不錯的粵菜,父母吃的很開心。重新安排到第二天的烤鴨之行,換了全聚德三元橋店,提前打了電話諮詢,不用排隊,開開心心就去了。

其實換了年輕人來說,遇到排隊一個小時可能真的沒什麼,特別是對於一些好吃的店,在節假日更是火熱爆滿,所以就心甘情願在那裡排隊。

但對於不在大城市生活的父母來說,可能就無法接受,所以這時候就按著父母的節奏來,不然等了一個小時都把好心情等沒了,哪裡還有心情享受美食。

和父母出遊總鬧矛盾?跳出“自我感動”思維,輕鬆擁有美好之旅

④讓一切慢下來,你會發現所有問題迎刃而解

其實我們明白,當我們有能力帶著父母出遊的時候,父母已經不再年輕了。

長期的勞作也早已讓他們的身體出現了很多的毛病。當他們願意隨著我們出遊的時候,也是不想辜負子女的一片心意。

但身體的接受能力卻已經不是他們所想要的了,所以我們作為操持出遊事務的子女,就應該儘可能按著他們平時的運動強度,讓節奏慢下來,父母的身體接受得了了,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廣州的時候,我的母親第一天下來就因為復發高血壓導致頭疼,整個人啥事都不想幹了,哪裡也不想去了。

於是我們就一邊和北京的姐姐彙報情況,把原先安排的一天兩個景點改為一個,途中也是走走停停,時不時找個地方坐下來休息。

放慢節奏以後,母親雖然也有在喝預防高血壓的涼水,但也是沒有再出現頭疼的情況,飯量也是比平時好了很多。

一個星期的顛簸回去以後,我母親當天晚上就又去廠裡做工了。

和父母出遊總鬧矛盾?跳出“自我感動”思維,輕鬆擁有美好之旅

總的下來,你會發現前三個步驟其實都在強調明確父母是一起出行的主角,當你把重心放在父母身上的時候,你就已經跳出了“自我感動思維”了,你這時候在乎的是父母的感受,關注的是父母的狀態。

你不再遇到分歧的時候就強調自己的付出,而是不斷提醒自己和父母一起出遊的初心,明白了這一切其實無關對錯,只不過是觀念不同罷了。

你的心裡也不難受了,不怨父母看不到自己的付出了,相反你心情舒適的狀態也影響了父母的狀態,再加上最後一步合理掌握節奏,讓一切慢了下來,父母無需強撐,自然就有了一個充滿美好回憶的旅程。

最後總結一下全文:

在和父母一起出遊中,我們會不自覺地進入“自我感動思維”,自己在精神上得到了巨大的滿足。但它卻有著巨大的負面影響,使我們在和父母出遊期間發生摩擦的時候不能正確處理,觀點不一致時無法聽進父母的看法或者做不到聆聽他們的心聲,導致原本開心的旅程有了不愉快的經歷。

所以我們在文中的第三部分,介紹了四個步驟幫助跳出自我感動思維:第一明確父母是一起出遊的主角,考慮他們的接受速度,把握出遊的節奏;第二學學父母為孩子付出不計回報的做法;第三不確定的事情,把掌控節奏的決定權交回給父母;第四讓一切慢下來,你會發現所有問題迎刃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