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慾望、行動、能力、信心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下)

在我們日常的語境中,也常常把一個人不敢幹什麼,說成是缺乏自信心。這兩個東西表面上看還真是重合度比較高,但要深究的話,它們還是有區別的。恐懼是情緒層面的,更原始、力量更大;信心是一個人意識層面的,是一個人對自己能力的一個評價結果。信心相對於恐懼這種情緒來說力量要小很多,一旦恐懼和信心發生衝突,信心是必敗無疑的。

比如有些孩子平常成績很好,考試之前你如果問他:有把握嗎?他一定信心百倍。可一旦到了考場上,他就控制不住自己了,是腿抖、心慌、手哆嗦,就發揮失常了。這就是他內心的恐懼被考試激發出來了。

隨著一個孩子的成長,內心中光有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肯定是不行了,還必須得有信心。至於為什麼必須得有信心,我們先按下不表,先來說一說信心這個東西是怎麼來的。

信心來自於之前慾望的滿足、目標的達成。

自我、慾望、行動、能力、信心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下)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餓了,想吃奶,然後我就吃飽肚子了,這就是成功了,他的信心就會增加一分,他就會對下次餓了還有奶吃堅信一分。一個孩子想考班級第一名,然後通過努力真的考了第一名,他的信心就增加了,他就會認為自己具備考第一名的能力。

我們人的信心都是這麼一步步建立起來的,都是建立在曾經成功的基礎之上的。反過來,如果老是失敗,慾望老是滿足不了,那我們的信心也就會越來越小,直至最後泯滅。

說的再直白一點,信心這東西必須得有實際能力的支撐。你腰裡彆著手槍,懷裡揣著衝鋒槍,脖子上掛著核武器,無論跟誰打架肯定都是信心滿滿。如果手裡拿根木棍就去衝鋒陷陣,那就只有傻子才有這信心了。

當孩子正式踏入社會之後,也就是在他上學之後,他就必須要面對普遍存在的競爭了。在這種競爭環境裡邊兒,你擁有某種能力還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你得比別人更強,只有這樣你才能在競爭中獲勝。也只有這種能讓一個人在競爭中勝出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能力,才能給人帶來信心。

就是說,當面對一些複雜技能或者競爭的時候,比如學習,光有勇氣是不夠的,光憑勇氣是學不會的,不是說一狠心一跺腳兒就能衝上去把“敵人”斬於馬下的,必須要有實打實的能力。

具備了這種實打實能力的人就有信心,就敢於去衝鋒陷陣。如果沒有,那就只能像蝸牛一樣縮在殼裡了。所以,隨著一個孩子的成長,父母就必須要有意識的去慢慢培養孩子具備某種實打實的能力,以此來作為孩子自信心的來源。這至關重要。

那如何著手培養孩子的能力呢?

簡單說就是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引導他去設立一個(小)目標,然後協助他、幫助他去達成這個目標,在這個達成目標的過程中能力就自然而然的提升了。這個達成目標的過程,就叫做行動。

說到行動的話,又有兩個條件比較重要,一個是孩子能獲得行動的機會、行動的自由,試錯試錯,總得有機會去試才行。如果父母把孩子的生活範圍匡的太緊、管的太嚴,那孩子就不可能在行動當中去增長能力以及獲得自信了。

第二個條件就是在行動的過程當中還得有人去慢慢教,以及取得進步後進行及時的認可和鼓勵,尤其是一些比較複雜的技能。就說學習,這事多難啊,持續時間多長啊,如果沒人教、如果天天挨批評、天天敗走麥城,那誰能堅持下來呢?堅持不下來能力的提升就是一句空話了,也就不用增長信心了。

自己的想法、自己定的目標,然後通過自己不懈努力、通過艱苦的行動又完成了,這時候孩子的自我、慾望、信心就都建立起來了,這些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誰也離不開誰,一旦有一個缺席,其它的也就自動跟著消失了。

自我、慾望、行動、能力、信心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下)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隻要“自我-慾望-行動-能力-信心”這個循環開始了,就會產生一種奇妙的效果,就是老話說的——慾壑難填。

千萬別以為這是個貶義詞,至少在此文中它不是,慾望的山溝不是一個人想有多深就有多深的。這就像那種嘲諷窮人的段子:等我做了皇帝,糞叉子也要金子做的。都當皇帝了,還想著掏糞呢?沒辦法,貧窮不僅限制了他的想象力,也限制了他的慾望。

慾望的山溝都是慢慢變深的,一個小目標通過努力行動達成了,自信心就增加了一分,能力就提升了一點,這才會導致下一個慾望的山溝比上一個深一點。

那這個慾望的山溝就真的不可能一下子變成三峽那麼大嗎?就像某富豪說的:先定個小目標,先掙它一個億。

可能,但這一般不是孩子自己挖的。

至於是誰,相信你能猜到。

至於這個大溝是什麼,相信你也能猜到。

至於讓孩子去填這個大溝的結果,相信你也能猜到。

有什麼疑惑儘管問

我們是陪伴孩子成長的同路人

關注同名(蓬勃育兒社)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育兒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