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的自我是什麼,而你的“自我”又是什麼?

當你照鏡子看到自己的眼睛時,你在裡面認出了自己。是什麼事情讓你回顧自身?你腦子裡那個和你說話的聲音是什麼?當你說“哦,我明白了”時,你說的“我”是什麼意思?你的“自我”是什麼?

機器人的自我是什麼,而你的“自我”又是什麼?

我們感覺到我們的“自我”生活在我們的頭腦中,不是因為任何真實的生物學原因,而是因為在現代,我們人為地把“我”與大腦聯繫在一起。但你感覺自己使用大腦思考可能只是一種錯覺。我們怎麼知道這是錯覺?嗯,在現代之前,人們認為他們在用身體的不同部位思考。例如,埃及人在木乃伊製作過程中保存了一個人的所有軀幹部位,因為死去的他在來世需要這些部位。但大腦被當作無用的東西丟棄,因為埃及人認為大腦只是一種讓血液保持涼爽的黏液,別無它用。亞里士多德對大腦的功能也有同樣的看法。在其他文化中,人們認為“自我”存在於心臟,心是認知發生的地方。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用心”學習,“全心全意”愛一個人。考慮到心臟在生命中的中心地位,這麼說是有道理的。

為了找到可能的答案之前進一步探究這個問題,問問自己是什麼造就了你?當你看到自己小時候的照片時,是什麼讓你感覺到那是你?當你早上醒來的時候,是什麼讓你和前一天晚上一樣?是你的記憶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患有健忘症的人就不存在自我了。也許是你身體形態的連續性造就了你。每當這種可能性被提出時,忒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的思想實驗就開始了。

機器人的自我是什麼,而你的“自我”又是什麼?

給你描述一個簡短的版本:博物館裡有一艘著名的船。幾個世紀中隨著時間的流逝,船的各個部分出現腐爛,腐爛的部分被逐一替換。這種情況發生得如此頻繁,直到所有的部件都不是最開始的那些了,最終沒有任何原始的船隻殘骸保留下來。這還是同一艘船嗎?這個問題還有另一個進階版本:這艘船所有腐爛的部件全都被保存在儲藏室裡,有人把它們拼湊在一起,形成了忒修斯的廢船。那我們該說什麼?有兩艘忒修斯之船嗎?整件事的重點應該很明顯:你是一艘會呼吸的忒修斯之船。考慮到你的細胞可以自我替換,組成你的材質實際上已經和10年前不一樣了。但那是你嗎?考慮到你的腦細胞不能再生,或者再生相對較少,你可能會忍不住說你就是你的腦細胞。然而,儘管細胞不能再生,它們之間的關係卻在不斷變化。因此,很難確切界定“你”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這個問題對我們的目的很重要?好吧,無論你的“自我”是什麼,它都與意識密不可分。很難想象沒有自我的意識。那計算機是否能對“自我”產生濃厚的興趣。

機器人的自我是什麼,而你的“自我”又是什麼?

那麼,讓我們來解決這個問題:你的“自我”是什麼?有三種可能的選擇:大腦的把戲,一個湧現的思維,或者你的靈魂。

第一個選項是“它是你大腦的一個把戲”。大多數大腦科學家都相信這個論斷。這裡的“把戲”並不意味著欺騙,而是一個聰明的解決辦法,比如“我知道一個從頭髮上拿掉口香糖的把戲”。

那麼“把戲”指的是什麼呢?它包含兩個部分。首先,你的大腦從各個感官獲得信息,比如你通過眼睛接收圖像,用皮膚感受溫度,用耳朵收聽聲音等等。但你並不這樣割裂地看待現實。你不需要有意識地整合這些不同的感官輸入,對吧?你的大腦已經想出了這個很酷的把戲,憑藉它,大腦可以把所有感官信息結合在一起,融合成一個單一的心理體驗。你看到玫瑰,同時聞到它的味道,這是一種完整的體驗,即使視覺和嗅覺是大腦完全不同的兩個部分。以上就是大腦把戲的前半部分。

機器人的自我是什麼,而你的“自我”又是什麼?

現在說第二部分。在這一切發生的同時,你大腦的不同部分各自前進,進行著各自的工作。有些部分在提防危險,有些部分在做數學,還有一些是在努力記住一首歌的歌詞,諸如此類。大腦已經發現,處理所有這些噪音的最好方法是一次只讓大腦的一部分“擁有發言權”。所以也許你獨自一人坐在咖啡館裡嘗試記起《路易路易》的歌詞,一隻灰熊走了進來,它看起來今天過得很糟糕。突然,你大腦中警惕危險的部分開始大叫:“熊!熊!”當你掃視整個房間,尋找武器或出口時,這個部分強有力地佔據了主導地位,把有關歌詞的所有想法都拋諸腦後。這種轉換焦點的能力是“把戲”的第二部分。當大腦的不同部分輪流“說話”時,你會聽到一個美妙有序的單一聲音,而不是一種持續不斷的雜音(類似電腦普及前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經常聽到的吵鬧聲)。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試圖記起某件事,但一小時後它才突然出現在你的腦海中?那是因為你大腦中負責尋找它的部分從未停止工作,它只是隱沒在背景中默默耕耘,只有當它終於想起來某件事時,它才會獲得發言權。(這也就是計算機裡面有很多程序在後臺運行著,我們只關注自己正在操作的程序。)

機器人的自我是什麼,而你的“自我”又是什麼?

這就是所謂的“你”。你的大腦把所有的感官都集中到一個“節目”中,同時一次只讓一個部分說話。這兩樣東西放在一起會給人營造一種“你”的錯覺。

我們將這個過程描述為,大腦的某個部分似乎是負責人,相當於大腦的司儀,挑選由誰來發言,選擇你能領悟到什麼。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你大腦的那一部分就是你,但大多數大腦科學家認為,大腦中並不存在這樣的部分。大腦自發管理,沒有“你”做總指揮。把它想象成一場大型的雞尾酒會,大家都在喋喋不休。突然,一個女人喊道,“我的衣服著火了”,整個會場都被她吸引了目光。一個男人抓起花瓶,把花拔了出來,澆了她一身水。與此同時,另一位客人脫掉外套,開始滅火。正當騷動平息下來時,有人喊道:“外面是貓王(埃爾維斯)嗎?”每個人都跑過去看向窗外。在這些事例中,沒有人負責。沒有人發號施令,不同的過程只是“

吸引注意力”。

機器人的自我是什麼,而你的“自我”又是什麼?

從“自我”的角度來看,你會感受到你腦海中的聲音在說,“那女人的衣服著火了”,接著那個聲音說道,“那真的是貓王嗎?”根據“大腦的把戲”選項,這就是你“自我”的全部。

第二種選項是“你的‘自我’是湧現的思維”。“湧現(Emergence)”是一種極其有趣的現象。最簡單地說,湧現就是一群事物相互作用,通過這種相互作用,集體獲得了任何個體事物都沒有的特性。

人類顯然是湧現的事物。你是由40萬億個細胞組成的。這些細胞每天都在做自己的工作,結婚,生孩子,然後死去。一直以來,它們完全不知道你的存在,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其他事物的一部分。但是你,以及你所有的能力和屬性,不只是你的一個細胞的能力和貢獻乘以40萬億。你不僅僅是你的生物過程的累積結果和你的個體部分的總和。這40萬億個細胞中沒有一個有幽默感,然而,不知怎的,你卻有幽默感。不知何故,有一個“我”誕生自這40萬億個細胞自顧自的分工活動中——我們稱之為湧現。雖然我們知道它發生了,並且在某種意義上它為宇宙提供動力,但我們並不真正理解它是如何發生的。

機器人的自我是什麼,而你的“自我”又是什麼?

有一種巨型蜜蜂,在遇到緊急狀況時表現出一種叫“閃光”的湧現特性。普通巨型蜜蜂並不那麼聰明,但事實上,天才的巨型蜜蜂也不聰明。但總的來說,它們做了一些相當聰明的事情。你能勾勒出卡通中經常用來催眠某人的旋轉螺旋圖案嗎?想象一下,一簇像餐盤那麼大的蜜蜂,通過在適當的瞬間將它們的深色腹部向上轉動來形成這樣的圖案,就像在體育場裡造人浪一樣。它必須每秒旋轉幾次,而一隻蜜蜂不可能看到另一隻蜜蜂這樣做,也不可能接著想,“現在輪到我了”。它們只是不停地旋轉,這樣做是為了嚇跑馬蜂,馬蜂似乎完全被這種表現嚇壞了。但是沒有一隻蜜蜂負責向其他蜜蜂發出信號,讓它們發出閃光,它們自發就做到了。

機器人的自我是什麼,而你的“自我”又是什麼?

或者以蟻群為例,任何已知的螞蟻都不如蜜蜂聰明。然而,蟻群卻做著不可思議的事情,比如築巢、挖掘隧道,以及應對天氣變化。螞蟻有許多不同的工作都需要完成。個別螞蟻會離開一項工作,轉而承擔另一項工作。為了保護蟻群而留在原地的螞蟻和出去覓食的螞蟻之間達到了平衡。如果附近有人正在野餐,一些螞蟻會離開它正在做的工作去尋獲更多的食物。但問題是:沒有螞蟻負責。蟻后不是負責人,她只負責產卵。沒有螞蟻告訴其他螞蟻該做什麼。因此,蟻群本身可以被認為具有一種湧現的思維。

這個觀點與先前大不相同。“你頭腦中的把戲”觀點表明,大腦的功能基本上是可以理解的,而且相當簡單明瞭,帶有所有適當的處理過程,你腦海中的聲音只是大腦的不同部分輪流在“麥克風”前說話。“湧現”的觀點則說明,對於你的大腦中正在發生的事情,人們知之甚少。你的思維從大腦的基本組成部分湧現出來,呈現出一些特性,而這些特徵並不像“你大腦的把戲”所認為的那樣可以簡單地解釋清楚。如果你認同“大腦是一個乍一看令人驚奇,實則直截了當的器官”的看法,那麼你可能會發現“大腦把戲”的觀點最有吸引力。而如果你糾結於這種觀點不能真正解釋創造力,或者你想堅持內在有一個真實的你在發號施令,你可能會發現“湧現”陣營更合你意。

機器人的自我是什麼,而你的“自我”又是什麼?

最後一個選擇是“你的‘自我’就是你的靈魂”。大多數人可能都相信這一點。為什麼這麼說?宗教信仰雖然沒有在全世界範圍內普及,但肯定是一種常態。一項又一項民意調查顯示,絕大多數(75%或更多)的美國人相信上帝、魔鬼、天堂、地獄、奇蹟和靈魂。在世界各地,我們都看到了同樣的故事。雖然全世界信仰上帝的人數比例不像美國那麼高,但在任何國家這一人數都不在少數。世界範圍內,最恰當的估計是75%的人信仰上帝,15%是不可知論者,10%是無神論者。與此同時,相信達爾文進化論而不相信上帝之手指引的美國人才佔19%,這一事實給這19%的人帶來了不小的困惑和挫折。

因為一個人擁有靈魂的感覺和信念是完全私人的體驗,對經歷它的人來說是完全真實的,但對其他人來說是不可見的,這是科學要應對的挑戰。雖然有一天,科學可能會確定大腦是否按照前面描述的那樣工作,從而更好地理解湧現,但靈魂,顧名思義,存在於物質世界之外,因此“靈魂”的觀點不需要為了通過科學檢驗,而受到科學證明和反證的制約。當然,這很好,因為我們相信幾乎所有讀到這篇文章的人都已經或多或少地對他們是否有靈魂有了自己的看法,而且他們也沒有坐等從科學雜誌中找到論據支持自己的看法。

機器人的自我是什麼,而你的“自我”又是什麼?

那麼,你本質上的“自我”是什麼:是你大腦的一個把戲?是一種湧現性?還是你的靈魂?應該指出,這些選擇似乎並不相互排斥。一個相信“湧現的思維說”的人,也可能相信“大腦將一兩個很酷的把戲隱藏在它的‘袖子’裡”,或者同時相信“他有一個靈魂”。但問題不是這些東西是否存在,而是其中哪一個才是“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